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大豆市场 » 正文

全球油籽一周要闻:大豆价格从一年多来的高点回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04  
     截至12月1日的一周,全球油籽市场大多回落,当前美国以及全球供应量庞大,加上豆粕需求前景令人担忧,令大豆价格遇到阻力。不过玉米价格继续上涨,限制了大豆价格的跌幅。市场普遍认为大豆价格必须尾随玉米走势,避免明年春季播种面积降低过多。截至周五,芝加哥近期大豆期货合约比一周前每吨收低1.7美元。美湾二号黄大豆价格上涨3.9美元。阿根廷大豆出口报价收平。中国大连大豆期货价格收低1.4美元。

    在刚刚结束的11月份,芝加哥大豆期货上涨8.8%,截至12月1日,大豆价格要比去年同期提高21%,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市场担心全球玉米和小麦供应量创下几十年来的低点,而价格创下10年高点,可能鼓励明年农户增加谷物播种面积,从而导致大豆播种面积和供应降低。过去一周里,大豆市场的走势依然不如玉米坚挺,按照目前的玉米和大豆比价关系,12月初CBOT2007年11月大豆和2007年12月玉米的比价关系是2:1,通常只要达到2.2,种植户就会播种更多玉米,相应减少大豆播种面积。明年为了满足乙醇行业的需求增长,美国需要增加玉米的播种面积。正因为如此,玉米期货在上周四还创下了1996年7月份以来的新高。可以这么说,只要玉米期货居高不落,大豆价格就很难出现大幅下跌。和往年不同的是,过去几个月来引领美国乃至全球大豆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不是大豆自身的供需面因素,而是玉米市场的走势。

    当然这不等于说大豆以及制成品的供需因素不起一点作用,大豆市场的走势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供需平衡上来,特别是在玉米市场涨势放慢或者出现下跌的情况下。过去一周的走势也是很好的例证。在玉米期货走势坚挺的情况下,周初CBOT大豆期货价格也创下了2005年8月份以来的高点,然而周线图上CBOT的1月大豆期货却下跌了1.1个百分点,原因在于目前南美大豆种植带整体缺乏天气威胁,产量前景改善,而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豆粕需求前景受到了禽流感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利影响,这反映在美国豆粕库存高于预期。美国统计调查局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10月底美国豆粕库存为388,360短吨,比9月份提高了2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由于豆粕的储藏时间短,而且目前美国养禽业的存栏率数据显示2007年初的饲料需求可能降低,这对豆粕构成压力,导致美国豆粕期货价格创下半个月来的低点。

    而在南美,目前阿根廷大豆播种已经过半,巴西大豆播种完成了四分之三,主产区的天气良好。“正常”情况下,每年进入12月份之后,市场讨论的焦点将会是世界供应,特别是南美天气以及单产和产量前景。然而今年显然不属于“正常”的年景,目前还没有多少迹象显示大豆市场即将会对近几个月来的上涨走势展开深幅回调,尽管技术指标已经超买,而且大豆供需基本面和大盘走势也出现背离,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就是玉米走势坚挺,除非玉米期货展开回调整理,或者主要进口国对进口大豆需求出现持续的放慢,否则大盘的回调只会吸引来消费商的买盘,人们也会在焦虑不安中等待着南美大豆收获以及2007年春季播种形势明朗化。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