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国产豆价冲高幅度过大,目前各方暂进入观望阶段。近期以来,东北主产区大豆减产而引起供应趋涨的预期,美盘豆价受到国际小麦等期货价格暴涨以及谷物和油籽争地效应的影响,以及第四季度以来国内油、粕价格齐涨拉动市场对于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国产大豆的采购积极性,成为推动国产新季大豆大幅冲高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大豆收购价格集中在2.52元/公斤-2.54元/公斤,较上涨初期的价位涨幅超过16%,同时也使得黑龙江主产区出现了久违的抢购大豆的场面,看涨心理与日俱增,市场惜售、囤积现象普通;吉林省四平市红嘴植物油厂新产大豆收购价格再次调整,14%水分挂牌价格为2.66元/公斤。目前,包括参与收购的油厂、中间商以及周边粮站,都有大量囤货的计划,而且各家厂商库存日益膨胀。但是随着国产大豆价格冲高至前期预测的2.50元/公斤-2.60元/公斤的区间内后,市场收购各方也开始显现担忧心理,并开始退市观望。
其二,产区经销商资金紧张,短期内产区大豆收购力度有限。据了解,前期以来,由于对国产大豆价格后市乐观,产区经销商一度放大对于大豆的收购力度,当然新豆上市初期,由于担心惜售会承受如去年一般的严重损失,因而本年度产区黑龙江大豆的整体出货进度还是要高于往年的。据了解当前主产区各地油豆已经进入相对的饱和阶段,各家厂商库存日益膨胀,没有顺势出货的意愿,大有垄断国产大豆货源之势。据了解黑龙江厂商中,部分囤豆量高达5000-10000吨,综合成本从2.26-2.40元/公斤不等。而产区各方的惜售和囤粮行为,推动国产大豆价格一路冲高,目前到北方沿海地区的入厂价格已经高达2700元/吨,逼近沿海地区进口大豆的入厂成本价格区间,使得大量囤粮的一部分贸易商担心大豆价格会出现回落行情,因而近期加大送豆入厂的数量和节奏,并导致了上周期间产区部分地区大豆价格的振荡行情。
其三,近月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仍将高企,支撑产区豆价。在结束了上周横盘整理的行情之后,CBOT大豆期价于上周五(11月24日)创合约新高,本周一美盘大豆期价继续上扬。由于全球植物油消费旺盛,预计明年植物油供需总体偏紧,豆油的消费增长潜力较大,给大豆期价带来较强的利多支撑;同时玉米和小麦等期价高位坚挺,市场预计明年农场主将增加玉米播种面积而减少大豆播种面积,从而令明年大豆的供应潜力下降,亦是支撑大豆期价的因素之一。
当前美元的疲势则使得商品期价大多受到支撑,亦使美国大豆出口具有竞争优势。而外盘仍在蓄势上涨,也使得近月中国到港的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价格整体将会居高不下,按照即期美盘豆价、美湾港口基差以及升水价格来估算,12月船期和明年1月船期的美豆到港成本将会达到3030元/吨-3050元/吨附近,当然由于远月船期的2006/07年度南美大豆具有成本优势,因而国际市场对于明年3月船期之后的新豆采购大多转向了南美。
最后,国内畜禽养殖需求有望于今冬明春加快恢复步伐。近期以来,由于终端市场担心饲料提价,纷纷提前备货,引起国内多数地区饲料销量有所增多,但是由于终端存栏水平的恢复还比较缓慢,因此今冬明春国内畜禽养殖业的补栏形势仍然值得关注。据了解,国内生猪价格仍然保持高位运行状态,养殖效益依然可观,盈利空间保持在100元/头-200元/头,不过疫情的影响尚存,且玉米和豆粕等原料价格的居高对养殖户补栏也存在制约,但整体来看明年国内生猪养殖量有望明显增加,但短期内还难以迅速好转。另一方面,国内肉鸡存栏水平也整体偏低,因而价格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由于季节性因素以及养殖周期的影响,预计12月上旬市场补栏形势将有望相应好转,毕竟节日消费旺季在即,供求形势对后期肉鸡价格依旧利好;但是原料成本价格的上涨以及养殖周期等因素也不能不关注。但总体来来看,今冬明春国内畜禽养殖恢复的步伐有望加快,也将会加快国产大豆的消耗速度,并有效提振大豆收购价格。
综上所述,近期东北主产区国产新季大豆的收购价格在大幅冲高后,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豆农因为对后期价格依然看涨,因而惜售心理依旧,倒是油厂和贸易商的收购心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出现波动,前期大量囤粮的贸易商担心大豆价格的回落风险,出货较为积极,再加上收购资金较为紧张,因而收购力度也开始减弱,个别油厂收购对于质量要求较为严格,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产区市场的交投积极性。预计近期东北市场大豆将会保持相对的坚挺平稳行情,后期受到进口大豆成本高企以及终端畜禽需求有望进一步好转的影响,应会出现继续走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