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加工压榨 » 正文

我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1-30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2004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是指:大米加工厂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小麦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含50吨),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处理油料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粮油加工企业8546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200吨的1401个,日加工能力200~400吨的466个,日加工能力400~1000吨的207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72个。在所有制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l.2%;民营企业6492个,占76%。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资产总计139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北、广东、福建、辽宁。其中:河南、江苏、山东的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在2004年的粮油加工业中,米、面、油加工业的情况分别如下:

    (一)大米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2004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5666个,年生产能力9463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41个,100~200吨的企业为754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32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38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10个。

    入统企业的大米总产量为2257.1万吨。其中:特等米764.2万吨,占33.9%;标准一等米1310.2万吨,占58.1%;标准二等米139.2万吨,占6.2%。特等米和标准二等米的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92%。

    入统企业的现价总产值712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资产总计335.3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5万人。

    (二)小麦粉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2004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小麦粉加工企业1990个,年生产能力6508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I00吨以下的企业为1184个,100?200吨的企业为460个,200~400吨的企业为236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95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15个。

    入统企业的小麦粉总产量为2938.1万吨。其中:特制一等粉1215.3万吨,占4l.4%;特制二等粉781万吨,占26.6%;标准粉342.8万吨,占11。7%;专用粉380.4万吨,占13%。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的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81%。入统企业的现价总产值610.4亿元,利润总额4.6亿元,资产总计326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6万人。

    (三)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2004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890个,年生产能力为:油料处理能力为5138万吨,精炼能力为1460.5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5个,100?200吨的企业为187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07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74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47个。入统企业的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为953.8万吨,精炼油的产量为817.3万吨。其中:精炼油中的一级油为346.8万吨,占42.4%;二级油211.5万吨,占25.9%;三级油68.7万吨,占8.4%;四级油190.3万吨,占23.3%。一级油(原色拉油)、二级油(原高级烹调油)和三级油(原一级油)的产量占精炼油总产量的了6.7%。

    入统企业的现价总产值1136.6亿元,利润总额3.7亿元(注:2003年为21.89亿元,2004年遇到了进口大豆价格风波的影响),资产总计732.8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7万人。

    以上一些统计数字与十年前相比,至少发生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重大变化:第一、从粮油工业总产值前十名的排.序看,多少年来,一直是江苏稳居第一,现在变成了产粮大省河南第一,另外,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北等粮油大省排序也大大提前;过去粮油工业产值中等偏后的广东和福建,现在已经挤进了前十名,充分说明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食品工业发展快,他们能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沿海港口的优势发展粮油工业,尤其是油脂工业发展迅猛。反之,原来排序较前的吉林、湖南、四川、内蒙等省区的排序后退了。这种变化,应该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第二、从年末从业人员34.8万人看,在产量、产值和资产总额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年末从业人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粮油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有提高。分析原因,主要归功于生产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和减员增效等用人机制改革的成功。

    第三、从所有制性质看,在2004年全国入统企业的8546个粮油加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1.2%;民营企业6492个,占76%。这充分表明,过去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彻底改变,粮食部门的“改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继续减少,成为粮油加工企业中的“少数民族”,看来,这也是必然趋势。

    第四、从企业生产规模看,日处理原料在1000吨以上的粮油加工企业有72个,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因为日处理10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小麦粉加工企业和植物油加工企业在国外也不是多见的。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1家日处理油料6000吨以上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江苏张家港的东海粮油,日处理油料能力达12500吨,是目前世界上日处理油料最大的油厂。另外,还有广西防城港的大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7500吨;河北秦皇岛的金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7000吨;江苏连云港的益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6000吨以及河北三河汇福粮油,日处理油料能力6000吨,这充分说明,我国粮油加工工业的生产规模正在日趋大型化。

    第五、从产品的档次看,为顺应市场的需求,精米、精面、精油的比重和档次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粮油加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粮油市场大多以标准粉、标二米和二级油为主,品种单一,品质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和食品工业的需要。而如今,我们走进超市,各种等级的高品质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免淘洗米、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色拉油、高级烹调油、浓香花生油、小磨香油和特种油脂等等琳琅满目。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国超市货架上的各类小包装米、面、油产品,应有尽有,与国外超市的米、面、油产品没有什么两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粮油市场上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这对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粮油资源供应相对偏紧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二、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和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

    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粮油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粮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数以百计的科研成果,推动了粮油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粮油工业的现代化,为我国粮油工业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贡献。尤其是从“七五”开始,通过对国外粮油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国产化,使我国的米、面、油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由粗加工实现了精加工。目前,碾米、制粉和油脂制备工艺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近,如面粉加工中的光辊碾磨制粉技术、小麦剥皮制粉技术;大米加工中的稻谷低温烘干、精选调质技术;油月旨加工中的膨化浸出、负压蒸发及二级蒸汽利用技术、低温脱溶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加工装备也完成了更新换代,实现了国产化,改变了过去主要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部分设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我国引进外资、合作合资的深入和国内粮机制造业的发展,现在无锡布勒、苏州佐竹、安陆永祥、武汉友谊、扬州牧羊、溧阳正昌等粮油机械制造企业,能为我国提供世界一流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制粉、碾米、制油和饲料生产的装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粮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粮油科技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战略任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中国粮油学会在依靠各专业分会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粮食行业“十五”高新实用技术推广意见》和《我国粮油中长期(到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粮油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中与粮油加工有关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

    1、在大米加工新工艺及设备方面

    (1)推广稻谷低温烘干、糙米精选及调质、大米分级及配制等先进技术和立式双辊碾米机等设备;(2)推广配米技术,生产配合大米、专用大米;(3)开展对籼米、粳米、糯米的加工利用。扩大多品种米制食品(女口米粉、米糕、米饼、冷冻米饭、方便米粥、米汤丸等)的工业化生产。

    2、在面粉加工新工艺及新设备方面(1)推广光辊碾磨制粉、强化物料分级与磨镗均衡出粉、小麦剥皮制粉等新工艺,促进采用中低压正压气力输送技术和成套设备及MFQl0*2A系列气压磨粉机、八辊磨粉机等先进设备;(2)加大推广配粉工艺及设备的力度,促进多种专用粉的生产;(3)加强面粉品质改良技术的推广,合理使用添加剂,应用活性面筋、VC、酶制剂、乳化剂、活性大豆粉等改善面粉品质;(4)利用面粉为载体,实施营养强化技术,添加不同人群缺乏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改善人们的食物营养。严禁超标使用有害健康的化学合成物,如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等,确保面粉食用安全;(5)推广挂面、方便面、速冻水饺等面制主食品的成套生产线,加速主食品生产的工业化。

    3、在油脂加工工艺及设备方面(1)对高含油油料进一步推广预榨一一浸出制油工艺及膨化浸出技术;(2)对200t/d以上浸出厂继续推广负压蒸发及二次蒸汽利用新工艺;(3)推广低温脱溶技术,提高油料植物蛋白的利用价值;(4)推广高效旋液分离器及其它分离装置在浸出混合油过滤中的应用,确保浸出油和大豆磷脂的质量及混合油蒸发、汽提的正常操作;(5)1000t/d以上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分子蒸馏技术,从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天然VE;(6)推广高效节能的流化床干燥机、液压紧辊轧坯机、大型预榨机、大型破碎机、大型软化锅、蒸炒锅等成熟的先进设备;(7)推广无机膜分离技术和装置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回收油脂和提高废水处理的水平;(8)扩大调和油、专用油、保健油的生产;(9)推广在油脂中添加VE、茶多酚等天然抗氧化剂,推广充氮保管技术,提高油脂稳定性;(10)推广酶法脂交换技术生产功能性油脂;(11)进一步重视对茶子油、杏仁油、南瓜籽油、松子仁油、核桃油、紫苏油、月见草油、微孔草籽油、橄榄油、葡萄籽油等特种植物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配套加工工艺和设备;(12)大力提倡米糠、玉米胚芽、小麦胚芽资源等的提取与利用,并积极推广其先进的制油及28碳醇副产物的加工利用技术;(13)推广酶法改性修饰技术生产花生蛋白乳;(14)推广“水剂法”加工花生、核桃仁、葵花籽仁,制取优质实用油和花生蛋白产品;(15)推广棉籽的混合溶剂浸出技术,生产棉籽蛋白和棉酚产品。

    4、在玉米加工新设备、新工艺方面(1)推广TTPW45*l20脱胚机、TTP*100提胚机等新型玉米加工设备;(2)推广干法脱胚、超细粉碎、调质膨化等工艺,利用玉米开发多种早餐食品、休闲食品;(3)推广应用玉米半湿法加工技术,生产低脂玉米粉等优质玉米食品原料;(4)推广淀粉的酶法处理、化学改性技术,生产果葡糖和变性淀粉产品。

    5、在饲料生产新工艺、新设备方面(1)推广优质高效饲料配制技术、饲料加工保质新工艺及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如:制粒加工新工艺、膨化新工艺及制粒后液体喷涂技术);(2)推广快速配料混合机、微量组分自动添加机、高速打包机等关键设备,提高老厂改造、新厂建设的水平;(3)推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植酸酶、纯品甜菜碱等新型抗生素及品质改进剂,实施饲料安全工程,确保饲料安全;(4)推广应用无污染、对人体无害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如:有机微量元素、酶制剂、酸制剂、益生素、低聚寡糖、中草药、氨基酸和小肽类制剂),反对滥用抗生素、激素,停止进口肉骨粉,严禁使用盐酸克伊特罗等有害添加剂。

    6、在谷物、油料皮壳的利用技术方面

    谷物和油料加工的皮壳是一个大宗的副产物,要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其产品附加值。要在认真总结已有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改进原有的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1)要继续推广稻壳煤气发电装置、稻壳纤维一次性餐具、稻壳纤维压缩板材、高效活性炭产品等加工技术与装备;(2)推广棉籽壳、玉米芯生产糠醛、食用菌新技术;(3)推广花生壳、葵花籽壳、核桃壳为燃料的节能锅炉装置;(4)推广利用麸皮加工膳食纤维、利用米糠生产米糠营养素等加工新技术。7、信息工程技术在粮油工业中的应用(1)在粮油力口工企业,广泛推广PLC控制系统与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2)、建立谷物、油料及其加工产品的标准信息库,与国际标准接轨,适应入世后经济一体化国内外粮油贸易发展需要。

    (二)我国到2020年粮油科技的发展重点

    在中国粮油学会提出的“我国粮油中长期(到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中,有关涉及粮油加工科技方面发展的重点任务有以下内容:

    粮油科技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继续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粮食企业为依托,把握粮油科技的全局,突出战略重点,强调科技的前瞻性,体现粮油专业特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中国粮油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创新源动力,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在实施中,要重点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原始?创新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创专利技术与创名牌效应相结合;以高新技术应用带动粮油科技跨越式发展;把粮油科技的基点放在企业上,把科技成果落实到产品上和坚持城乡兼顾协调发展等原则。为此,粮油科技确立了以下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粮油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生态储粮技术为基础的粮食储藏保鲜技术体系;建设以大宗粮油(小麦、玉米、稻谷、大豆、花生、菜籽)深加工利用为代表的粮油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应用现代物流理论,指导粮油物流科技体系的建设;以保证粮油食品安全为宗旨,完善粮油标准质量检测体系;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建立粮食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产业化成果开发的投资力度,使整体的粮油科技水平,到2010年争取达到上世纪末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争取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是在粮油储运与加工中,科技贡献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2010年的45%和2020年的55%。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20年,我国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1、在粮食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方面

    以实现现代化粮食加工、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为目?的,研究开发一批具有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技术,开发一批粮食深力口工新产品,使粮食加工向食品力口工产品延伸,实现粮食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后产值增值50%以上的目标。重点开展:(1)粮食加工新型关键主机研制;(2)大型粮食加工工艺与配套设备优化设计;(3)加工过程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装备开发;(4)稻壳、米糠综合利用技术;(5)小麦麸皮和胚芽综合利用技术;(6)玉米深加工转化增值技术。

    2、在植物油及植物蛋白开发利用技术方面

    针对大宗植物油料主要为大豆、花生、菜籽,研究提取油脂和制备植物蛋白技术,重点解决植物蛋白提取对制油工艺的特殊要求等油脂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油脂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油脂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新产品;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开发新型、大规蘑机电一体化设备;研究木本油料等特种油料开发技术。重点开展:(1)植物蛋白产品功能性评价及检测技术;(2)油脂力口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3)水剂法制油工艺研究;(4)油料冷榨膨化技术;(5)食品专用油脂和功能性油脂开发;(6)植物油精炼智能化装备开发;(7)特种油料制油技术研究。

    3、在杂粮开发技术方面

    由于我国具有地理、气候、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杂粮生产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产量占世界的l/10,是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重要商品。杂粮种类很多,分布较广。杂粮营养价值高、无污染,且多含有特殊营养素,其营养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重点抓好杂粮杂豆几个主要品种,如荞麦、燕麦、黑麦、小米、高梁、扁豆、芸豆等开发,形成工业化、系列化产品。重点开展:(1)杂粮特有成分和营养功能研究;(2)杂粮精选设备开发;(3)杂粮加工技术与设备开发;(4)杂粮特有成分提取与精制技术;(5)风味营养杂粮新产品的开发。

    4、在粮油食品开发方面

    研究中国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和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的配套体系。大力推广冷冻技术、膨化技术、高压蒸煮技术和焙烤技术,促进“一日三餐”传统主食品工业化生产,开发先进、配套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适应城市和农村多种主食品工业化生产的需要,重点开展:(1)发芽糙米、留胚米、配合米及方便米饭、方便米粉、糯米、汤团、米果、米糕等工业化生产技术;(2)各种食品专用面粉的开发及传统主食品(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烙饼等)成套工艺设备’的选定型和工程设计;(3)各种地方特色主食晶制作标准化工艺和设备的研究;(4)以玉米、燕麦、豆类、薯类等为原料的早餐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的加工工艺和成套设备的研究开发;(5)中式快餐的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的研究设计。

    5、在粮油食品添加剂开发方面

    为适应粮食安全性的要求和世界食物消费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的趋势,重新审视和研究谷物所含的天然、功效、营养成份,开发各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代替化学合成品,为保证食品安全,禁止添加有害物质,合理使用营养素和微量元素。重点开展:(1)天然食品色素的开发;(2)食品抗氧化剂的开发;(3)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开发;(4)油脂类抗氧化剂的开发;(5)油脂中强化VA,VE的研究;(6)粮油食品品质改良剂的开发;(7)主食品配料的开发。

    6、在粮油标准质量检测技术体系建设方面

    根据粮油生产结构调整、优质优价和实行新的粮油质量标准的需要,研究快速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根据粮油的主要用途,研究科学评价粮油品质的指标及相应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为了确保粮油及其制品的安全,必须完善粮油标准体系,建立粮油收、储、运、加等全过程的HACCP技术规程。重点开展:(1)粮油及其制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2)建立商品粮油及国家储备粮油品质测报体系;(3)粮油品质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4)粮油收储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5)粮油质量评价体系;(6)粮油储运与加工过程的HACCP技术规程应用。

    7、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保障和支撑。通过粮食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其远程通讯、咨询、监测、示教、管理等技术集成和网络工程的建立,提高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贸易、科技等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已有科技成果及相关信息资源的转化,为粮食宏观调控、综合平衡、科学决策、行业管理提供快速、高效、可靠的支持。重点开展:(1)建立粮食行业资源数据库(2)建设粮食行业信息发布平台(3)实施粮油市场电子商务工程(4)开发粮库储粮远程监控系统(5)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预警预报系统(6)开发应用国家粮食储备管理决策支持系统(7)建设集成的国家粮食信息系统。

    总之,通过上述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到2020年粮油科技发展重点任务的完成与实施,我国的粮油加工工业和粮油科技一定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民以食为天,粮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营养素。回顾历史,中国的粮油工业作为一个产业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粮油工业大多设备陈1日,工艺落后,操作笨重,生产环境差,经济技术指标落后,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的粮油加工企业屈指可数,这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和农业大国极不相称。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粮油工业是摆在每个粮油科技工作者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半个多世纪以采,通过中国粮油科技工作者一代代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粮油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米、面、油加工业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最明显的是,粮油加工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琳琅满目。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粮油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粮油工业存在着企业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不够;产品品种,特别是专用米、面、油产品较少,不能满足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粮油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薄弱,自主创新不足,产品技术储备匮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在国家食品工业已广泛应用的挤压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我国粮油工业上的应用刚刚起步;消耗较高,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差距较大;工艺设备配套水平及机电一体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滞后等等。上述问题制约着我国粮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我相信,我国的粮油工业和粮油科技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满信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工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料,粮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的需求,今后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是:

    (一)企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规模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结构调整优化,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规模逐步扩大,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有8546个,比2003年减少33.1%,而汇总后的总产量、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等均高于2003年。尤其可喜的是,在8546个规模以上的粮油工业企业中,日加工能力在400吨以上的大型米厂达48家;日加工能力在400吨以上的大型面粉厂达110个;日加工能力在400吨以上的大型油厂达121个。这充分说明生产集中度提高后产生的优越性和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向大型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我认为这种趋势今后将进一步加快。

    我是一直主张油厂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但我同时也一直主张要从实际出发,规模要适中,不能一味追求越大越好。最近,我看了一下,2001年我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11届年会上曾经在对油厂大型化、规模化的问题说过以下一段话:

    现在,对油厂的规模化、大型化不仅有了共识,而且还有迅猛发展之势。在这一时刻需要我们冷静思考,防止出现新的问题。当前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二个问题,一是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起;二是要注意合理布局。

    所谓,“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起”,是讲新建和扩建油厂,都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油料供应、产品的销售和辐射范围并适当考虑将来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建厂规模,不能一味追求大型化’也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能大则大,不能大决不能锄强求大。否则后患无穷。我始终认为,中国油脂工业总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大型化,是大厂挤小厂。但决不是所有的中、小油厂都不能生存下去,在经济、交通欠率发达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乃至一些油料产区,中、小油厂只要改变机制、经营有力,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样是很大的。

    所谓“要注意合理布局”,是讲千吨以上的油厂建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多少油料加工能力,油料从哪里来,产品销到哪里去,都要经过详细调查和反复论证,决不能头脑发热,轻举妄动。前面讲的已建成的67家千吨以上油厂和正在建设中的10来家千吨以上油厂,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我们要问,这些油厂布局都合理吗?有没有新的重复建设问题?我的答案是有,肯定有。而且可以预言,不用很长时间一些重复建设的大油厂同样会遭到经营不下去的困境。这里我还想提出一个问题,我国加入WTO后,进口植物油的数量将逐年增加,根据我国油脂市场的需求,我们还要建多少千吨以上的大油厂?希望大家认真加以研究。现在看来,这段话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二)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进

    粮油工业企业通过重新整合、提升是集团化的必由之路。我曾在多次会上讲过,粮油加工企业只有通过全面整合,才能提升整体水平;只有通过整合,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出现一批有实力、超大型的“航母型”米、面、油企业集团;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实施名牌战略,创立在全国有影响、有声望的品牌,才有可能象油脂行业的“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一样在全国市场上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只有通过整合,才有实力和条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才有可能使粮油加工向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创新型企业;也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龙头企业,实现向“公司+基地+农户”的经济联合体方向发展。总之,粮油加工企业与企业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联合,是粮油加工企业整合、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粮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前几年,我国的粮油加工企业在“改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资产重组和联合兼并工作,出现了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对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当时在重组整合过程中的想法较多,难度较大,因此大多起点较低,重组后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屈指可数。针对当时的情况,为推进油脂工业企业的重组整合,2001年10月我在学会年会上讲过,我国的油脂工业企业大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为此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通过重组、联合和兼并等方式组成联合舰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进行资产重组与联合。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人要解放思想,乐意被有实力的企业兼并。我认为一个企业能被比自己实力强的企业兼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相反说明了自己的企业还有价值。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