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1月8日,中国港口库存的大豆数量合计为223万多吨,加之国产大豆的收购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国内在此时供应是相对充裕的,但是豆油、豆粕的需求显得非常的低迷,贸易商和经销商不愿在如此的价位上保留太多的库存,根据一位压榨企业的管理者的话说:他们的库存可以维持5天到两周的时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们不会留太多的货,如果库存消化干净了,他们将不得不接受现在的价格,但是一次购买的数量不会很多。
在这一轮的价格轮动过程中,小麦和玉米相继的发力,带动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上扬,留给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大豆作为cbot的主力产品,一直以来都是被动的接受的价格的上涨,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大豆会作为新的动力源泉,再一次带动市场的上扬激情呢?
上一轮国内市场豆油的走势已经向大家证明了动能的力量,本周大连盘的豆粕又一次站到了近期的新高,理论上分析,是跟随外盘补涨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这么理解,本轮的行情,是由外盘带动国内豆粕期货价格,进而拉动国内现货价格,换句话说,就是期货资金一旦被激活,那将会现货的价格上涨到另一个箱体里。
豆油现货市场本周成交一般,一级豆油市场的成交价格略有上涨,国内四级油随进口毛油价格在6400元以上的水平而保持坚定。山东市场的一级油价从上周的6800元上涨到了6850-6900元的水平,整体成交一般,四级豆油价格稳定在6700元左右;广东市场一级豆油涨到了6950元以上,成交情况较好,四级油在6650-6700元左右。 江苏东海的一级油也涨到了6900元左,但成交量一般;天津市场的一级豆油还是维持在上周末的6750元左右,成交不强,四级油6500元。
随着进口大豆到岸价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影响着国内压榨企业的利润情况(进口大豆的到岸价在2650元左右,港口的分销价格在2750元左右)。另外,张家港、天津等地的毛油库存还是比较大的,对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压力。
本周,压榨企业的压榨利润因地域的不同所体现出来的利润有增有减。较大,同时各地油厂豆粕库存都不小。按照2650元/吨的大豆到岸成本,分销价格是在2750元左右,油厂的获利大都在250-400元/吨之间(理论上)。当然,油厂的实际进口成本以及加工成本有差异,以上的计算并没有考虑这一点。
虽然,现在我们看到压榨企业的压榨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是,后市的市场无法预料,因为现在压榨企业使用的进口大豆是在3个月前购买的,换句话说,就是用曾经较低的进口大豆,而国内豆油的价格紧跟国际市场,在如此的时间差中获得的超额利润,这样的利润空间到底会维持多长的时间呢?
与前期豆粕价格存在地区差价一致的是,上周国内豆粕价格依然呈现北低南高的格局,这也与当前南北方大豆加工成本存在差异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以北地区,相对低廉的国产大豆正在进入加工厂压榨。由于今年北方地区大型加工厂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在黑龙江产区收购大豆,因此国产大豆的上涨幅度明显小于进口大豆上涨幅度,两者之间的差距通过粕价差异体现出来。
国内市场豆粕价格在本周保持者坚定地价格基础上小幅上扬,,广东、华东、山东沿海油厂的豆粕报价还是保持在在2300-2400元左右。和上周末持平,东北地区的价格稍低,震荡在2100-2150元/吨附近,较上周基本持平。
国内豆粕的购销市场略显清淡,成交情况很不理想;山东市场的需求一般,各大油厂的出货量减少;京津地区和江苏地区的豆粕成交量较大;加之国产豆上市,豆粕的供应将不断增加,各地区都对后市的豆粕价格不看好,区域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现货市场,豆油价格上涨较快而且涨幅较大,对粕价的上涨施压不少。
需要指出的是,短时间内来自终端需求的支持力量不足,已经启动的国内养殖业在秋冬之交的投苗上还有观望的情绪,饲料企业和贸易商仍保持大豆供应充足的空头情结。但是,当前各地鸡苗、猪苗价格快速走高,说明养殖业的信心已经得到较好的恢复。养殖趋势向好,届时豆粕市场需求也将拾级而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短时间内豆粕价格上涨的趋势将较为平缓。第四季度是消费旺季,春节前夕的需求将成为推动后期行情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