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豆”争之惑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1-09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11月6日播出节目《“豆”争之惑》,以下为节目内容。

    眼下正是大豆刚刚完成收购的时候,按理说这也应该是豆农们清点钞票,收获喜悦的时候,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从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黑龙江了解到,今年大豆的平均收购价只有1.1元/斤,已经跌破了成本价,中国豆农为此减少收入34亿多元,近120万农民将因此失业。有专家指出,中国大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不加以改善

    ,中国大豆将可能被挤出中国市场,甚至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灭绝。我们知道,中国是大豆的发祥地和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为什么中国大豆会频频告急?中国大豆到底怎么了?

    一、黄金豆变成伤心豆

    8月底,记者来到大豆产量占全国1/3的黑龙江。在这里,大豆是上百万农民的生活命脉。然而2006年,豆农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大豆,播种面积却比往年减少了25%以上,达到900多万亩。豆农们辛苦一年种植的大豆不仅不能增加收入,反而让他们赔了钱。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北部,是全省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当记者在黑河下辖的北安市一家油脂厂采访时,我们正好遇到了前来卖豆的农民于壮。虽然大豆卖掉了,喜悦却并没有写在于壮脸上。

    记者:“这一共是卖了多少钱?”

    于壮:“1万4千2。”

    记者:“拿到钱心里高兴吗?”

    于壮:高兴,哎,也不高兴,赔钱啊,少卖钱了,也就不高兴了。”

    记者:“往年这么多豆子可以卖多钱?”

    于壮:“得卖2万多,最多的时候一斤1.37元,现在1.15,这得赔多少钱?!”

    记者:“好几千呢。”

    于壮:“赔5.6千块钱,就这些豆子得赔5、6千块钱。”

    记者:“那怎么办呢?”

    于壮:“怎么办?没招啊,老百姓这些豆子不卖不行。”

    为了解豆农现在的真实生活状况,我们跟随于壮,一起来到了他位于黑龙江北安市自治林场的家里。回到家里已是中午,一点儿剩饭是于壮一家三口的午餐。

    于壮:“老百姓太苦,就吃大米饭、馒头、

    咸菜。”

    记者:“以前吃什么?”

    于壮:“以前还有点儿菜,现在啥也没有。”

    记者:“这种状况持续了多长时间了?”

    于壮:“3年了。”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于壮的邻居们都围上前来向我们反映他们的困境:由于家家户户种植的基本上都是大豆,大豆卖不出去直接导致了他们生活水平的直线下降。当村民们把我们带到家里拍摄时,眼前的一幕让我们震惊。

    尽管采访之前记者对这些豆农的经济状况已经有所了解,但真正深入到这些农户家里时,他们的贫苦状况还是超出了记者的预料。记者现在所在的这户农民家里,如果说家徒四壁也毫不为过,因为家里最值钱的家当就是这台90年购买的黑白电视机。而像这样的状况在这个村子里并不是少数。

    记者:“以前的大豆是不是比现在好卖点儿啊?”

    村民:“以前比现在好卖点儿,价格还高点儿,今年价格特低了,也不收入。”

    对于于壮和他的邻居们来说,大豆意味着赔钱,而对于种豆大户来说,大豆则意味着积压。在黑龙江赵光农场,我们见到了种豆大户赵荣,靠着种大豆,赵荣往年年收入能有5、6万元,不仅给家里添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还翻修了房子,给儿子娶了媳妇,然而从2005年开始,丰收带给赵荣的却不再是喜悦,以往商贩主动上门收购的大豆从这年开始变得无人问津,收获的120多吨大豆就这样堆在赵荣家的粮库里,堆了一年。

    记者:“存放的100多吨大豆准备怎么办?”

    赵荣:“没办法,等。”

    记者:“等到什么时候?”

    赵荣:“等到价格好一点。”

    记者:“你估计价格有可能会好转吗?”

    赵荣:“那我盼望着好啊,好不好现在也不知道,盼望着好一点儿,我们也能卖出去。”

    记者:“如果盼不到怎么办?”

    赵荣:“只好等,没办法,现在根本就没有人来收。”

    眼看今年的新大豆就要收割了,看着价值10多万元的还没卖出去的旧大豆,苦苦等待的赵荣不知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就在豆农们为销售去年的大豆忧心忡忡时,更揪心的事发生了。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描绘了东北大豆曾经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曾经让无数豆农引以为豪的黄金豆如今却变成了伤心豆。再过十几天就是大豆的收割期了,往年这个时候,豆苗都能长到70、80公分高,每株豆苗上能结40、50个豆荚,而现在豆苗只有30、40公分高,豆荚也只有寥寥七八个,这样的长势对于本来就已经卖豆难的豆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赵荣所在的赵光农场在黑龙江的104家农场中属于中等规模,大豆种植面积有20多万亩,主抓生产的副场长高云龙告诉记者,由于天气、药害等原因,赵光农场今年的大豆产量预计要比往年减产25%以上。

    记者:“今年下来你们整个的收成比往年相比大概得损失多少?”

    高云龙:“全场得损失2000万以上。”

    记者:“这2000万对于你们农场来说意味着什么?”

    高云龙:“意味着整个的收入,职工的纯收入基本都没有了。”

    2005年,东北大豆有20%左右积压在农民手里,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了25%,明年预计还要减少40%。无奈之下,一些东北豆农改种了小麦、大麦等其他作物。那么在中国另一个大豆主产区——内蒙,因为气候、纬度等原因,不适合改种其他作物,那里的豆农又将如何生活呢?《中国财经报道》记者从北安驱车300多公里,来到素有大豆之乡美称的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在这里的巴彦农场,我们看到了更加荒凉的一幕。

    如果说大多数东北豆农还对今后大豆价格的走势心存一丝侥幸,希望通过囤积大豆来尽可能减少损失的话,那么很多内蒙豆农则彻底放弃了这种希望,在内蒙古巴彦农场,我们看到很多农户都是大门紧闭、杂草丛生的景象。这里的村民告诉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很多豆农都选择了放弃土地,外出打工。

    记者:“这还是十星级小康文明户?”

    村民:“早了,这是94年。”

    记者:“这家什么时候走的?”

    村民:“今年春天走的,也是20、30亩地,还欠公款,30亩地,年头不好,种地都没有种子,没有化肥,这么的就自己打工了。”

    记者:“这家是几口人?”

    村民:“三口。”

    记者:“都走了?”

    村民:“孩子扔给岳母了,剩下两口子去了,上北京。”

    记者:“像这种情况在你们大队多吗?”

    村民:“他这个队有几户,我住场部,在我们场部这种情况多了,得有个百十户。”

    豆农们告诉记者,2003年的时候,大豆的平均收购价还在1.5元/斤,最高甚至涨到1.86元/斤,04年就跌到了1.3元/斤,05年1.13元/斤,已经跌破了成本价,而今年降到1.1/斤还卖不出去,但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涨价,再加上土地租金,算下来每斤大豆至少要卖到1.3元/斤才不赔本,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明年不知道又有多少豆农将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

    二、孤独的守望者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黄淮海地区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我国也是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最大种植国。1995年以前我国是大豆出口国,1996年以后成了大豆净进口国;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三年每年进口超过2000万吨;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达2659万吨,进口量大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3,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这样强劲的需求增长却没有给中国豆农带来实惠,在豆农们苦苦等待时,以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业又是怎样一种境遇呢?

    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最大的油脂企业,记者首先来到了距离哈尔滨350多公里的九三公司北安分厂进行采访。让我们没有料想到的是,这个黑龙江最大的油脂企业的分厂居然停产了。分厂厂长代刚告诉记者,大豆仓储量够2万吨时加工设备才能开工,而现在连5000吨都不到,无奈之下厂里只好停产等米下锅,这一等就是半个多月。原本喧嚣的车间如今是那么寂静,寂静的让代刚心里都有点发慌。

    记者:“为什么原料供应这么难呢?”

    分厂厂长代刚:“一个是农民惜售,另外一个是受国际市场影响,咱们(收购)价格偏低,主要是价格偏低农民不卖。”

    记者:“那你们不能把价钱稍微提高一点儿吗?”

    分厂厂长代刚:“提高一点儿那我们成本相对来说就高了……”

    记者:“有办法解决吗?”

    分厂厂长代刚:“不好解决,主要受成品粕价格影响,提高不起来,再提高赔得更多。”

    记者:“如果原料继续供应不上来,那你们怎么办。”

    分厂厂长代刚:“只有停产。”

    记者:“你预计还得停产多长时间?”

    分厂厂长代刚:“新豆子下来吧,再有一个月左右吧。”

    记者:“就是说还得停产一个月?”

    据了解,九三设在东北地区的其他4家分厂目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停产的现象,那么企业目前的盈利状况如何呢?当我们到达九三总公司时,总经理田仁礼和几位高管正在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他们要为7个下属分公司中的天津分公司采购12万吨大豆,而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究竟是从东北本地采购大豆,还是从国外直接进口大豆。

    田仁礼:“价格是这样的吧,黑龙江是2520,大连的是2530,进口的2520,大连是2530,黑龙江是2540。那么价格显然是进口有优势。”

    王某:“黑龙江那个运到天津,他这个,一个是运力,车皮有问题,即使运到天津,天津这个接货能力还很差。短运,往回走,挺麻烦的。”

    田仁礼:“王总你今天晚上十点钟之前,把这个事儿敲定了,我今天晚上我不关机了,咱俩保持联络就行了。”

    权衡再三,公司高层最终决定从美国进口大豆,加上以前的进口量,今年九三已进口大豆100多万吨,占到年总加工量的一半以上,但每一次采购计划制订的过程都让田仁礼感觉非常艰难。

    田仁礼:“我采购一次就采购两船,我在黑龙江就少收12万吨。这时候我心里是很复杂的。因为九三一直对进口是有想法的。”

    记者:“这个心情怎么讲呢?这个‘复杂’两个字。”

    田仁礼:“怎么说呢,复杂呢,一个是觉得做出这种决策很无奈,再一个就是心里有一种愧疚。你是黑龙江的企业,你是农民出身,你又是以加工黑龙江大豆为主,就是这种决策,我想我对农民无话可说,就觉得对不起农民的感觉。”

    田仁礼介绍,九三公司是由黑龙江国有农场筹资兴建的,建厂的目的原本就是为消化农场生产的大豆。黑龙江每年大豆的总产量约为600万吨,九三一家每年的大豆收购量就有200万吨,占总产量的1/3。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内还在开工的90多家油脂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已达64家,控制了全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而九三是目前国内硕果仅存的一家有能力与外资抗衡的国有企业,被业界称为最后的守望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东北豆农至关重要的企业,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也不得不向生存屈服。由于设在东北地区的5个分厂全线亏损,九三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在大连和天津建立了2个分厂,全部使用进口大豆,两个厂的进口量占到全公司年加工总量的一半以上。

    田仁礼:“沿海那两个厂是赚钱的厂,他赚了钱以后来补偿我黑龙江的损失。以去年为例,我去年大连和天津两个厂一共挣了是8000万,我黑龙江这5个场赔了6000万。这样一加差以后,我才赢利了将近2000万块钱,如果没有沿海这两个厂,我黑龙江这5个厂那就死定了,我生存不下去。”

    田仁礼解释,大豆的产区在东北,而加工厂却集中在沿海地区,油脂加工企业如果使用国产大豆,因为运营费、收储费和资金成本等因素,每吨国产大豆的成本要比进口大豆足足高出170元。此外由于规模生产、产业化程度、政府补贴、地理气候等多重因素,进口大豆种植成本远低于国内。据统计,2003年美国大豆每吨的生产成本是1395元,而巴西却仅为984.4元,我国却高达是1592元。如此巨大的成本差额下,加工企业选择进口大豆或与外资合作显然在情理之中。就在采访期间,记者听到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九三目前也正在和几家外资油脂企业巨头进行接触,有意出让企业49%的股份。

    田仁礼:“我一直在反对我这个行业外资的介入,但是,我自己还要怎么样?谁能帮我解决我的困难呢?喊是没有用的。所以没有人在支持我,没有人在扶持我,我非常无助,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做出这种艰难的选择。说实话,有非议是肯定的,那非议怎么办呢,现在就是,要命不要脸了,我真的只能这样了。”

    三、“洋大豆”的中国攻略

    “振兴大豆,产业报国”——在九三的大门口有这样一个标语。对于九三,这个标语的具体意义就是农民种豆,企业榨油,在豆农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个双赢和谐的产业链。现在,这种和谐被进口大豆打破了,守在家门口的本土为什么打不过飘洋过海的“洋大豆”?这个“洋大豆”究竟有怎样的神通呢?

    在当今的国际谷物市场上,80%的市场份额被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所控制,他们是美国ADM、美国邦基、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这四家称作“ABCD”四大粮商。虽然四家跨国集团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但面对媒体,他们更多地选择了沉默。经过努力,美国嘉吉公司终于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当记者来到嘉吉公司设在上海的中国区总部时,恰好遇到了几位前来谈判的国内企业代表。尽管嘉吉对于谈判讳莫如深,也不允许我们对谈判进行任何拍摄,但很明显的事实是,嘉吉和国内油脂企业的并购谈判正在进行中。

    美国嘉吉公司油籽部中国、韩国区总裁安博泰:“我们跟合作伙伴有协议,不能透露谈判的细节。我可以告诉你的就是,我们正在和国内的很多企业进行接触,极力寻找合作的机会。”

    安博泰,今年年初刚刚接任嘉吉公司油脂部中国与韩国区总裁一职。而就在他来到中国之后的八个月里,嘉吉在中国油脂市场上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美国嘉吉公司油籽部中国韩国区总裁安博泰:“我刚接手的时候,嘉吉的油脂事业部在中国只有50名员工,现在已经发展到600多人了。八个月以来,我们业务增长得非常快,市场占有率已经从3%提高到了8%左右。”

    安博泰认为,中国的加工成本不到美国的1/2,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选择在中国通过参股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设立工厂。跨国公司并购中国油脂企业的行为,并不是一场灾难。相反,对于中国在世界大豆产业链条上的定位而言,把加工环节的利润留在中国,是能够给整个中国大豆产业带来好处的。

    美国嘉吉公司油籽部中国、韩国区总裁安博泰:“现在是一个全球经济的时代,如果在中国大豆压榨的成本很高的话,进口的当然就不会是大豆而是直接进口豆油或者是豆粕。我觉得进口原料肯定比进口成品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利税,所以对中国来说,进口大豆肯定是有利的。”

    作为一家有141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嘉吉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占据了17%的市场份额。罗伯特坚信,他们有能力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发展。

    美国嘉吉公司油籽部中国、韩国区总裁安博泰:“与国内的油脂企业相比,我们现在的市场份额还算是少的。我们希望逐步提高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未来几年里能够达到一个两位数的份额。”

    嘉吉的业务增长有多快,国内企业被并购的速度就有多快,宝港油脂就是其中之一。曾经是江苏龙头油脂企业的宝港油脂,一年前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宣布破产。由于债务清偿等后续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南通市政府以租赁的方式委托嘉吉代为经营。不过厂里的职工都很清楚,租赁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并购才是最终结局。

    原宝港油脂职工朱永衡:“在这边,我可以这么说,80%的员工都希望嘉吉能正式进入宝港。”

    记者:“为什么呢?”

    原宝港油脂职工朱永衡:“因为从工资待遇这一块,第二个从人员福利这一块,第三个从安全培训这一块,因为嘉吉安全培训这一块确实做到了以人为本。”

    对小朱这样的普通员工来说,企业能被嘉吉收购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听说嘉吉公司很长时间都不会裁减员工,小王更是巴不得早点成为嘉吉的员工,自己的饭碗也就有了长久的保证。不过,最终的赢家未必是嘉吉,其他几个油脂巨头也盯上了宝港油脂。

    记者:“如果进一步谈收购意向的话,您觉得嘉吉的胜算在多少?”

    嘉吉粮油(南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慕荣强:“嘉吉的胜算我不好评价,因为现在是比较敏感的时期,我也不参与那个项目组,也不好说。”

    在嘉吉工作了十多年的慕荣强,负责租赁厂的日常生产经营,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并购宝港油脂这样的老厂,需要新东家投入巨资改造生产设备,也就是说油脂巨头们之所以明争暗斗,是看中了它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因为宝港的厂房就建在南通港里的。油脂压榨是个微利行业,只有靠量才能取胜,而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

    嘉吉粮油(南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慕荣强:“确实,就以豆粕的运输来讲,我们南通到重庆,我记得没错的话,是2200多公里,我们豆粕运输成本整个下来的话,不会超过100块钱,但是2200多公里,如果用汽车的话,100吨/公里是30多块钱,那就要六七百块钱、七八百块钱,才能运得到。火车(运输)要将近200多块钱,这样的话,一方面我们可以降低原料的成本,一方面可以减少产品销售的物流成本。”

    记者了解到,南通市政府已经和几家油脂巨头展开了接触,宝港油脂被收购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事实上,这仅仅是嘉吉在中国的投资布局中的一颗棋子,今年6月,嘉吉投资9000万美元,每天能加工5000吨大豆的大型榨油厂已经在南通开始投产,这是嘉吉公司在全球所有的油料加工企业中规模最大的。而从2005年起,国际跨国粮商的并购行动已经在油脂行业频繁上演,2000年,国内开工的油脂加工企业有1000多家,现在仅剩90多家,其中64家被外资控股或参股,这64家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占市场份额的85%。更引人关注的是,外资企业除大量并购油脂加工企业外,还将触角伸向了掌握大豆品种专利的科研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林:“前一段时间,新加坡郭氏兄弟,益海这个企业跟我们接触过,益海他这个企业的资金比较大,他跟我们接触的主要目的就是说,看中了我们的科研优势,想把我们的科研成果,通过转让的形式,被他们公司所用,然后逐步地垄断黑龙江乃至全国的大豆产业。”

    但这还不是益海企业的最终目标。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林:“另外一个,从我们看,就是说益海不只把他的这个方向调整为大豆,他在水稻,在玉米各方面也在逐渐地深入做一些工作。”

    四、“洋大豆”的“致命武器”

    围绕大豆我们画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首先,大豆可以制作成各种豆制食品,比如豆腐,另外,大豆进入油脂加工企业,可以压榨成豆油,在压榨豆油的过程中还可以产生一种副产品豆粕,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一般是制造饲料的主要原料,饲料又将大豆和畜牧行业联系在了一起。目前外资进入的主要是大豆油脂加工环节,除了上游的大豆种植外,大豆产业的其他环节对外资的进入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青禾科技有限公司是哈尔滨一家规模较大的饲料加工企业,在企业使用的原料中,豆粕占到60%以上,也就是说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

    记者:“那你感觉如果以后全部都是进口大豆,控制中国市场以后,你感觉对你这个企业有影响吗?”

    哈尔滨青禾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殷然:“应该是一件好事吧。”

    记者:“怎么讲?”

    哈尔滨青禾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殷然:“这个如果说,那个进口量很小的话,就局限国内的话,因为国内这两年的豆子的价格,有的时候,那个很低的,农民可能就是不愿意种,这样的话呢,就是说大豆的量小,自然我们豆粕的成本会很高的。如果说进口量大的话,豆粕成本要低,那对于我们的市场销售也会有帮助的。”

    显然,价格是进口大豆战胜国产大豆一个致命“武器”,这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再次得到印证。位于浙江舟山的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油脂加工企业,副总经理孙义告诉记者,他们年加工量为75万吨,而这75万吨全部是进口大豆。

    舟山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义:“我们的工厂是处在长江流域,在这个地方,你是国产的大豆,是运到这边他本身有一个运输环节,第二个是国产的大豆的,算过来的一个成本,比进口的大豆的成本要高。”

    记者:“大概高多少?”

    舟山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义:“成本正常的话要高大概五十块钱左右。”

    记者:“每吨高五十块左右?”

    面对外资的野心,面对上游企业的质疑和下游企业的欢迎,中国究竟该不该对进口大豆说不呢?10月底,一次国际性的油脂油料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一位中国专家所做的主题发言,受到了300多位国内外与会嘉宾的密切关注。他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作为多次参加中央农村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关注大豆产业多年的专家,程国强的立场某种程度上成了外资探听中国政府态度的窗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去年进口的2659万吨大豆呢,如果在国内生产,大概需要2.3亿,播种粮食。这样呢就是,相当于四个黑龙江的大豆播种面积。如果你要国内的生产,你得找另外四个黑龙江的大豆播种面积来生产,可是我们找不着,如果你要找的话呢,那就是别的东西都不要生产了,都得种大豆。”

    程国强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对大豆的需求量直线上升,但国产大豆年产量只有1700万吨左右,并且增长空间不大,难以满足市场大幅度的需求,大豆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是导致大豆进口数量激增的直接原因。2005年,国产大豆1700万吨,进口大豆2659万吨;2006年,国产大豆约为1600万吨,进口大豆约为2800万吨;预计到2020年,进口大豆将达到3600万吨,也就是说80%将依靠进口。

    记者:“您认为如果进口大豆的数量今后进一步增加,甚至以后有可能完全控制中国市场的话,您觉得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他与进口大豆没关系,用什么原料没关系,他是谁来办这个事。你比如说我是外资企业的话,我控制了整个供应链,控制了整个市场的话,那么我可以操作价格了,那是真正的风险,但是我用的原料,不管是国外国内的,那个无所谓,所以他不是进口大豆的问题。”

    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另一位资深专家的认同。夏友富,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目前他正和国内十多位业内专家一起进行一个课题研究,课题的题目就是“扭转进口猛增局面,促进大豆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友富:“大豆我认为,如果有需求,我们该进口的进口,要适度进口。但有两个问题要注意,第一个我们应按照WTO规则来积极支持我自己大豆的发展,有需求有市场嘛,为什么不支持自己大豆产业的发展呢?二要公平竞争,美国大豆政府补贴很多,我们有什么?”

    专家一致认为,防范外资企业对大豆产业链的控制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一旦外资控制了整个供应链,就可以随意操纵所有相关产品的价格。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友富:“最直接的概念就是豆油价格猛涨,影响我们的利益了。另外呢豆粕的价格也涨,豆粕的价格涨的话,你想我们现在的豆制品是用豆粕来做的,豆制品的价格,豆腐啊,我们平常用的豆制品有可能价格上涨。还有就是我们大量使用豆粕的畜牧业将遭受非常大的影响,也就是我们畜牧业成本增加。跟老百姓直接相关的,像我们的鸡蛋、鸡肉、牛肉、猪肉价格可能会全面上涨。”

    而这点已经从企业的并购过程中看出了苗头,九三集团总经理田仁礼表示,ABCD四大国际粮商控制全球80%的粮食贸易量,那些有意和他合作的外资企业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油脂企业本身,而是推销大豆。

    田仁礼:“他们找我谈的时候,能够暴露一个问题,没有不谈,说‘你我合作,你必须买我大豆’的,没有一个不提的。”

    记者:“说明什么问题呢?”

    田仁礼:“说明什么问题呢,跨国粮商收购中国的企业,目的并不是想跟你合作,把这个企业做大做强。他是想通过你多买我的大豆,就是我是你的股东了,那么选择大豆供应商的时候,首先选择股东的(大豆),这是理所应当的。”

    五、中国大豆的“绿色”招牌

    从刚才的节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意图:首先控制了大豆产业链中间的加工企业后,跨国公司就拥有了选择大豆进货渠道的权利,也就控制了大豆产业的上游——种植业。由于掌控了原料大豆的加工环节,自然也就间接控制了下游的豆粕、饲料各个环节。面对来势汹汹的跨国企业,中国的大豆产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转基因大豆,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传统大豆的基因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大豆品种。因为这种大豆抗除草剂的性能很强,可以降低种植成本,目前美国、阿根廷等国家种植的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也就是说目前中国超市销售的大豆调和油、大豆色拉油大部分都是用从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虽然这些大豆已经通过了质检部门的检测,但关于它安全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友富:“转基因大豆它是1996年才投入到商品化生产销售,因此到目前只有10年时间。这个转基因产品是不是安全的,10年时间是不能拿出来证明它安全,也不能简单地说它不安全。比较科学地讲,转基因大豆对人体健康,对生物造成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需要时间进行考验的。”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也是非转基因大豆最大的生产国,然而这一明显优势并没有得到国内企业的积极推广,相反,倒是一些外国企业打出了非转基因大豆的金字招牌。就在10月底举行的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一家外资企业在会场的显眼处搭起了产品推销台,“非转基因”几个大字放在了产品标识的突出位置。与之相比,国内企业不仅宣传力度不够,对转基因大豆的认识也明显不足。世界各国普遍规定,转基因大豆只能用于榨油,不能用于直接食用,但目前国内的状况却令人深深担忧。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友富:“我的一些研究生去超市买了些豆制品,委托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想看看我们的豆制品是否被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后来我们发现20多个样品中,有7个含有转基因成分,有的还是国内比较著名的品牌,我认为这个是需要政府包括我们消费者高度注意的。”

    专家建议,应尽快遏止转基因大豆在食品领域的流入,同时应尽快提高国产大豆的品质,大豆的品质主要由蛋白率和出油率决定,出油率差一个百分点,每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左右,而目前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比进口大豆低2——3个百分点,但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林认为这并不代表国产大豆的品质差。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林:“比方说我们的黑农44,它的含油量已经达到了23%以上,在进口大豆这个商品大豆呢,它的这个含油量基本上也是稳定在21%到22%这个范围内,所以说,从品种本身这块,从科研基础这块,我们完全可以和进口大豆相媲美。”

    为什么含油率不低,出油率却不高?王树林说这是因为豆农种植上的混杂。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林:“因为农民地已经分到自己家了,所以他自己随意性选择一些品种,这样的话呢,就是说,可能在一个村屯范围内,有种高油的,有种高蛋白的,还有种其他的一些品种的,这样作为收购企业到村屯进行收购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品种混杂的,一个混合商品豆,所以它的油脂含量呢,就要低于国外进口大豆的品种。”

    他建议,应该学习国外大豆实行区域种植的做法,将黑龙江分为4个种植区域,南部和东部统一种植高蛋白大豆,西部和北部因为气候寒冷统一种植高油大豆,这样国产大豆的平均品质将大大提高。专家还建议,如果进口大豆的低价可以让饲料、养殖企业降低成本的话,那么就应该对豆农实行政府补贴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让农民得到一个合理的价格,这样呢才保持我们这个国产的大豆的一个基本的生产份额。”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林:“这个保护价的价格呢,应该就是说,以黑龙江省这两个区域来划分,你像一二斤袋这个南部区域这个收购价格应该是当年玉米价格的3倍,北部呢可以定为玉米价格的2.5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如果政府再不出手,再不来干预的话,确实呢会对国内的大豆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专家认为,我国制造业的行业协会发展相对较快,而在农业方面则相对落后,缺少一个反映大豆产业整体利益的行业协会,是影响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中国也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成立大豆协会,发挥联合采购的作用。

    田仁礼:“国家通过一个社团组织或一个大型企业,建立一个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这个调节基金的背后应该是政府的影子。你比如说现在价格,大豆价格很低,那么我们动用这个价格调节基金,在期货市场上做买(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所以我要建议的话,我们不一定在于要控制大豆进口多少,而在于要把国内的这些本土企业都联合起来,形成这个集中采购。”

    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大豆种植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与茶、丝同为三大出口名产远销世界各地。除青海省外,我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是世界上大豆品种最全、最完整的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大豆,大豆养育了中华民族。围绕大豆我们面对着两个现实:大豆的种植面积正在迅速减少,豆农的收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连年激增,外资已经并购了众多的油脂企业。对于豆农的困境我们不能漠然视之,它关系到3、4000万豆农的生计和国家食品安全;对于洋大豆咄咄逼人的攻势我们不能简单的说不,国内市场的现实需求,需要国际市场给予必要的补充。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首先要采取措施保护好种豆农民的利益。这里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就是,搁浅好几年的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前不久终于获得民政部的批准,预计将于11月成立,我们希望它的成立能真正帮我们实现“振兴大豆,产业报国”的梦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