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市场70%以上的油用豆需要靠进口,大豆进口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带来终端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市场的上涨幅度来看,在10月份的上涨过程中,CBOT大豆价格上涨了19.3%,CBOT豆油上涨了16.8%,豆粕上涨了15.5%;而大连市场大豆期货价格上涨了7%,豆油期货价格上涨了13%,豆粕期货价格上涨了7.8%。国内豆类产品的上涨幅度均小于CBOT市场,但是大连豆油期货价格的涨幅几乎是大豆和豆粕市场的两倍。
国内市场上涨幅度低于CBOT市场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国内期货市场没有大量的空头斩仓盘来推动市场上涨,第二点原因是,国内市场的消费仍然没有启动,这一点从现货市场就可以得到验证。
首先,随着近期CBOT市场的大幅上涨,国内大豆进口的步伐明显下降。我们相信随着11月份美国大豆的大量上市,美国农民的保值抛盘就会对市场构成明显压力。其次,大豆压榨的终端产品是豆油和豆粕,豆油占产量的18%左右,豆粕产量占80%,在大豆市场明显供过于求,并且产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市场要想上涨,必然要靠需求的拉动。我们看到国内豆粕市场的涨幅明显低于豆油,一方面说明豆粕市场的需求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厂家需求靠抬高豆油价格来提高利润。但是以目前中国市场的大豆压榨利润来看,黑龙江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达到了100多元/吨,沿海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也在55元/吨左右,前期进口量较大的压榨利润更高。如此高的压榨利润必然会使得厂家产量加大。
另外从豆油的进口方面看,上周阿根廷毛豆油的C&F价在613美元/吨,折合国内四级豆油成本价格为6130元/吨,这比国内现货豆油价格也就高了不到150元人民币左右,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已经持平。况且截止上周末,中国10月份进口豆油达10.8万吨,整体来说,国内豆油市场的供给还是非常充足的。在消费旺季尚未到来的情况下,市场如果继续大幅上涨,必然会带来明显的抛盘。
技术上,我们认为豆类市场这次的大幅上涨,已经突破目前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低位盘整区间,一方面说明豆类市场的底部已经铸就,另一方面,通常如此长时间的盘整区间被突破,市场下一步的上涨空间和时间都不会太短。
从基本面上看,由于大豆与玉米和小麦的比值明显缩小,2006/07年度全球大豆的播种面积可能出现下降,同时由于目前仍然没有大面积的禽流感危害报道,我们认为,养殖业将会在2007年得到明显的恢复,这必然会带动大豆的消费。所以我们认为豆类市场长期是向好的,豆油当然也不例外。但是面对收获季节市场庞大的现货压力,以及CBOT大豆650-660美分的前期盘整区间的下轨压力,市场需要向下调整。操作上,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继续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