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油脂需求强劲为大豆继续上扬扫除障碍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0-30  
     自从进入10 月份以来由于国际小麦价格强劲上扬,促使国际小麦价格直逼大豆,打破了大豆和小麦一直维持2:1的比价关系,近而由此产生的利多导致CBOT大豆期货价格完全忽略基本面供应压力而展开一波稳步上涨的行情。截止 10月27日,美国大豆连续已经由10月初的540美分左右一路攀升至目前640美分,上涨100美分,涨幅接近20%。但是国内大豆由于仓单压力和对外盘上涨的怀疑以及缺乏资金积极介入等原因一直没能跟随外盘上扬的步伐而上行,仅勉强有所抬升,其上涨幅度远不如外盘。伴随着外盘期价的走强,大豆的基本面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大豆供应压力正在受到全球油脂需求强劲的挑战。由于油脂需求强劲有望彻底消化目前全球大豆的供应压力,继续推动大豆价格走强。

    为了全面观察目前的大豆市场,目前大豆供应压力我们仍旧不能忽视。2005-06年度美国大豆收获即将结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丰产基本已经成为定局。据美国农业部在10月份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来看,产量较9月份的预估骤增9600万蒲式耳,达到30.93亿蒲式耳,2006-07年度的结转库存达到5.55亿蒲式耳,在数字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大豆供应压力的沉重。此外从目前正处在播种期间的南美来看,原来一直认为巴西的大豆播种面积将下降10%以上能够给国际大豆市场带来利多效应,但是从当前统计数据来看,巴西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仅比上年减少100万公顷左右,降幅不到5%,而且这一降幅将会被阿根廷和巴拉圭的大豆播种面积提高所抵消。在播种面积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预期产量仍将会达到历史高位。因此单从大豆供应角度来看,全球大豆并不具备上涨的条件。

    然而根据经济学原理,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形成并非只受供应单方面因素决定的,价格始终表现为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均衡价格。既然目前压力沉重,价格能够保持强势上扬,唯一的解释就是需求即期需求已经好转或者预期需求有望改善,只有这两种可能才能促成市场均衡价格的上移。故面对大豆家的上扬,对大豆需求面考察已经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大豆其主要用途是压榨,压榨产品是豆粕和豆油。其中豆粕是饲料蛋白主要原料,需求量与养殖行业的萧条和繁荣有直接关系,目前全球养殖业尽管已经从去年禽流感的打击中逐渐走出,但是还刚刚进入复苏阶段,因此以目前豆粕的需求量还不足以支撑当前大豆价格上行。至此问题的症结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在豆油上。

    从全球来看,目前由于生物燃料产能快速增长导致全球植物油需求增长,2007/2008年度全球植物油市场将出现牛市已成定局。据《油世界》预测,2006/2007年度全球植物油供应将增长700万吨,而需求将增长1200万吨,短缺500万吨,不过由于前期库存较大,目前全球市场仍可维持脆弱的平衡,但到了2007/2008年度供需缺口却会突显出来。在当前需求好转和预期需求更加强劲的情况下,国际两大主要植物油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已经直线飙升,截止10月27日,CBOT豆油连续已经上涨至27.5美分/磅,较10月初的低点23.52美分上涨3.98美分。马来西亚BMD基准11月毛棕油合约收报1623令吉/吨,较9月底每吨上涨100令吉。国内大豆油和棕榈油也反映迅速,呈现出暴涨的局面,其中国内油脂厂一级豆油的销售报价已经达到6200元/吨。

    目前全球棕榈油主产国马来西亚07年的产量大概能够达到1600万。但是由于需求量大,该国棕榈油储备开始逐渐下降。印尼目前也存在着类似的严重问题。《油世界》预计,目前每个国家都在制订自己的国别能源政策,尤其是生物能源政策,到2007年底,全球生物燃料的生产能力会达到2000-2100万吨,届时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原料供应,价格再度上扬将不可避免。此外,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世界油籽市场状况和展望报告显示,过去七年中国人均植物油消费几乎增长一倍,从1999/00年度的每人每年9.5公斤增至2006/07年度预期的17.1公斤,已经达到了日本和韩国的水平。如果中国的植物油人均消费量达到台湾省的水平,那么2006/07年度中国的食用油消费量将增长52%,也就是3500万吨,而不是目前预期的2300万吨。

    综合来看,目前供应方面压力已经完全被全球油脂需求强劲这一利多因素给对冲,市场的焦点已经由压力向需求强劲转变,大豆价格已经吹响了向高点进军的号角。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