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投资再次出现过热,导致整体经济呈偏热态势,一、二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1.3%,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10.9%,创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高。三季度受第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投资和工业生产增幅明显回落,使国民经济开始向“软着陆”的方向发展。
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投资过快、信贷过多、顺差过大”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措施,至三季度这些政策开始显现成效,下半年宏观经济开始从高位回落,全年经济运行继续呈“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根据工业和投资的增长趋向,预计四季度GDP增长10.3%,全年增长10.6%。而作为反映通胀率水平的主要指标CPI将在1.5%左右,连续两年处于2%以下的低位增长水平。
投资和信贷增长偏快问题得到初步遏制
三季度后经济增长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投资和信贷增长偏快问题得到初步遏制。7至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7.4%、21.5%和23.6%,三季度平均增幅为24.2%,比二季度平均值31.7%大幅回落7.5个百分点。尤其突出的是新开工项目得到了明显压缩,前8个月新开工项目为131086个,同比增加1729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4516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30.6个和10.8个百分点。信贷增幅也开始回落,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当月人民币贷款月环比折年率为12.5%,比前期明显回落;另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前8个月国内贷款同比增长29.8%,比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预计后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将继续有所放慢,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96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12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7.0%;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估计将达3.1万亿元。
内需与外需增长的不平衡有所缓解
出口增长适度回落而国内消费增长有所上升使内外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有所缓解。1-9月累计,出口总额为691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5%,比上年同期放慢4.8个百分点。初步估计,全年出口总额将达9500亿美元左右,增长24%左右,进口总额将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21%,贸易顺差接近1500亿美元。1-9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191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6%,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1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5%。
经济增长的区域和行业结构均有所优化
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这对“十一五”期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前8个月,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8.6%和31.8%,比东部地区分别快14.1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不均衡问题有所改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均有所加速,前8个月累计分别增长38.2%和26.8%,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8.2个和4.5个百分点;而几年来一直偏高增长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有所回落,增长32%,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从行业来讲,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类工业投资保持高增长态势,且生产效益上升。1-8月份,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4.6%、42.6%和35.9%,利润分别增长42.2%、52.8%和55.6%,大大高于全部工业平均利润增幅。
中期平稳增长仍面临一些障碍
目前宏观调控的成效是初步的,从“十一五”这一中期角度看,仍然有不少因素制约经济的平稳较快运行。首先,投资增长依然偏快,且因“热源”难消而具有多发性的特征。到今年为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连续四年处于25%以上的过热区间运行,且呈反复性,主要是因为体制性和发展战略偏差等因素而导致的“两个过度依赖”,一是过度依赖房地产推动经济增长,二是过度依赖外资和外贸出口推动经济增长。摆脱这两个过度依赖进而转为两个依靠(依靠内需增长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将是一个较慢长的过程。其次,外贸顺差过大问题继续发展。上半年我国外贸顺差为614.5亿美元,截止到8月,扩大到1098.5亿美元,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增加480亿美元和415亿美元。外贸顺差过大,以及对外资外贸的过度依赖,不仅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加大外部经济风险,而且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量被动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等问题,削弱宏观调控能力。三是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和环保代价增大。四是住宅投资过热及房价过高问题未得到有效遏制。
下一步宏观调控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减少宏观调控在操作上的摇摆性,排除各种干扰,增加调控目标的坚定性和执行力。在经济市场化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操作增加灵活性和微调是必要的,但灵活性不能影响调控目标的坚定性,从而影响调控的执行力。如不能一会儿怕热,一会儿又怕冷,一会儿怕发生通货膨胀,一会儿又怕通货紧缩,造成政策操作的不断"摇摆",经济的冷或热的趋势一旦形成,不可能短期内发生逆转,如果经济偏热主要是因为投资过度和投资结构不合理,那目标必须坚定地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和引导投资结构优化,如去年二季度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均开始放慢,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加大,产能过剩问题也开始显现,但各方面开始担心投资下滑过多、经济调整过度,最后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全面松动,这是今年投资再次过热的主要原因。再如对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不明确,充满着“噪音”,打击投机炒作、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是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但很多专家和官员都认为宏观调控不是要压房价,甚至认为房价不是主要问题,相反,努力保持房价适度增长,不能让房地产出现明显的调整,成为政策的主要目标,在这一思路主导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自然难以见成效。另外,货币政策在利率和汇率政策的“摇摆”也是导致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第二,要避免全程的反周期调节,给市场自我调节留下更大的空间。最近几年,在经济学界和实际工作上,延长经济周期的繁荣期、减少年度增长的波动性成为一种调控技术。如一些地区投资增长开始回落,地方政府马上会采取各种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投资,人为地阻碍经济的合理调整,反周期政策只有在两个阶段实施才是合理的,一是在过度繁荣期,二是在经济萧条或严重衰退期,其他阶段都是以稳定政策为主,而不少地方政府却经常逆市场调节,违背经济运行规律。经济调整期是市场发挥效益的最好时期,落后的企业和经营不善的企业将在这一阶段被淘汰,全程的反周期调节意味着繁荣期被人为延长,市场合理调整不能及时进行,生产过剩和低效率问题更难解决。
第三,要注意“短控”和“长控”有机结合,提高宏观调控的综合效率。“短控”主要是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量和结构进行适时合理调控,既体现稳健性又体现灵活性,注重预调和微调。而“长控”主要是指把环保、土地及节能等作为长期政策工具调控长期经济增长。“长控”的特点是约束性强,弹性小,对改善长期资源配置、减少发展的外部性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短期投资盲目扩张的抑制作用也十分强。将“短控”政策与“长控”政策有机结合,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容,是此轮宏观调控的一条重要经验,今后须继续坚持。
2007年经济增速略有放缓
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分析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许多迹象表明,明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将发生两大变化:一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将显著放慢,世界经济将步入周期性调整期。二是受需求放慢和产能增加的两重影响,国际油价和重要原材料价格将明显走低。
2007年极可能是此轮世界经济增长向下调整的拐点。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的经济增速在显著放慢。今年二季度美国GDP增长仅为2.9%,比一季度的5.6%降低近一半,下半年也会继续保持这一回落态势。主要原因包括:(1)美国房地产市场今年以来显著降温,房价的持续高涨和利率成本的上升正在削弱居民的住房购买力,估计仅这一因素就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2)就业增长的放慢将抑制国内消费。来自美国劳动力市场信息表明,在过去4个月中,美国就业增速比2004年初以来的平均值低35%。(3)前几年持续的高油价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将在未来两年显现,从而进一步拉低美国经济增长率。IMF预测,明年美国经济增速将由今年的3.5%降至2.9%,甚至有些国际机构预测明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慢到仅为1.9%,并发出美国及世界将步入衰退的警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洲经济尽管今年将实现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5%,但受三大因素(财政政策大幅紧缩、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欧元高估)的拖累将会再次放慢,预计2007年欧元区经济仅增长1.5%。日本经济受高油价的滞后影响及日元升值的影响,2007年增幅也会有所放慢。
全球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减速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首先,占我国出口份额超过40%的美国和欧盟,其增长速度的放慢将明显恶化我国的出口环境,我国出口增长将面临入世以来最严峻的形势。其次,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业压力的加大和贸易逆差的居高不下,将增加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可能进一步强化。三是美元贬值可能持续及美元偏高的利率水平将会增加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不过,世界经济将出现的第二个变化将会为我国经济带来有利因素:即国际油价和重要原材料价格的调整将使我国经济在以下方面获益:一是将使我国原油、原材料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缓和国内能源、资源压力,并使相关行业增收;二是有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补充能源和原料储备;三是由于进口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出口将明显回落,将会缩小贸易顺差的规模,从而有利于缓解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削弱人民币升值预期。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及主要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总体判断是:受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将出现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的第二波调整,预计将首次回落到10%以下,投资、工业和出口增长都将出现较明显的调整。
(1)调控政策的坚定性和执行力的提高将有利于投资过热向“软着陆”方向发展。一方面,吸收第一次调控政策存在一定的“摇摆性”而使投资过热出现反复的教训,调控目标和措施将会更加坚定,如坚定地抑制“三快”,特别是对新开工项目的从严审核及对土地闸门的严控等,对抑制地方政府过强的投资冲动作用将十分明显。另一方面,调控政策设计更加合理,针对性也更强,因而调控的执行力将明显提高。根据我们到一些地方调研,调控突出对环保、“硬”的土地供给等约束性强的指标落实,效果相当明显,而节能指标调控在现有产业增长结构难以大的变化基础上则显得较为软弱。就明年的投资增长而言,目前仍相当庞大的在建项目将使明年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长惯性,但增幅将会明显回落,预计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比2006年回落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5%,但这一增幅仍然偏高,需要继续坚持调控。由于今年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增长的大幅收缩,明年下半年和后年投资增长可望实现“软着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首次降至20%以下。另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将由17.1%降至16%。
(2)受收入快速增长等因素的支持,2007年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首先,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比上年有所提高,而农民收入增长持平,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0.2%,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新增就业规模的扩大及工资收入增幅的提高。这将有利于明年消费的稳定快速增长。其次,国家加大医疗体制改革,抑制教育乱收费等措施,将会一定程度降低城乡居民的消费负担,从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但消费增长也存在不利因素,主要是:(1)受出口增长可能显著放慢的影响,就业增长将会放慢,明年当期居民收入增长将会减慢,这对农民的务工收入增长影响更大。(2)投资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的回落也会减慢居民收入增幅。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500亿元,增长13%左右。
(3)受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出口增长将会大幅放慢。一是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明显回调将使出口需求明显减弱。二是我国出口政策的逐步调整将使我国贸易出口在结构逐步优化的基础上趋于放慢。三是今年以来出口增长已经存在内在的减速趋势,这一趋势将在2007年进一步强化,主要是机电或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已经处于下降通道之中。预计全年出口总额为10450亿美元左右,增长10%左右,进口总额为9200亿美元左右,增长15%左右,贸易顺差收窄到1250亿美元。
(4)物价将继续保持低位良性增长,预计增长1%-2%。尽管2007年过剩产能释放力度会继续加大,但由于消费增长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物价增长将会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由于国际油价和重要进口原材料价格的走低,再加上国内燃料原材料行业产能的增加,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将再次走低。需要强调的是,CPI增长在轻度的通货紧缩区间(-1%至1%)不会对经济稳定增长形成不良影响,相反,伴随着经济增长适度调整的轻度通货紧缩反而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应长短结合
为了保证“十一五”期间经济实现快速协调稳定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必须长短结合,特别是要着眼于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及不断提高经济竞争力来设计宏观经济政策。总体思路是:短期,坚持并完善既定宏观经济政策,强化执行力,力求宏观调控取得根本成效;中长期,主要是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以“摆脱两个依赖、形成两个依靠”为目标加快相关领域的政策调整,二是加快推进财税、收入分配、投资、金融、外贸等五大宏观经济领域改革,为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提供有效的体制基础。具体的政策建议是:
坚持既定宏观经济政策,强化执行力,力求宏观调控取得根本成效。
一是总体调控重在提高执行力,坚定达到三个目标。以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认真清理在建项目为重点,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信贷、土地、环境等政策措施,坚定地把固定资产过快增长的势头降下来,坚定地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坚定地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二是强化“约束性”指标对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硬性”作用。土地、环保政策以及节能标准要求都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的“硬约束”指标,特别是当前对土地政策和环保政策,不能存在过多的弹性。要切实落实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土地政策要在国家总规模硬约束的基础上鼓励地方政府搞好“存量土地调整”,最大化地节约土地,如通过放开城区旧城改造容积率限制适当压缩房地产用地,置换出急需的工业用地,另外,要放松对中西部地区发展中大型劳动力密集项目的土地供给,促进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三是货币政策要继续向中性转变。目前的货币政策仍然偏松,主要表现为存贷款利率偏低,低利率是投资需求过旺、游资过多的重要原因。货币政策应“重利率轻汇率”,可择机继续提升利率,同时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就汇率工具而言,要努力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保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但可放宽浮动的限制、增加市场灵活性。
四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对税率进行微调,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1)将前几年结转的增发国债规模改转为新农村专项国债,同时进一步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预算对农村的公共部门投资。(2)加大城市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公共部门投入,改革医疗体制,降低居民的公共支出负担。(3)对税率进行微调。降低小型服务业的税率,增加垄断行业的税率或要求垄断行业按比例上缴利润,转为社会保障基金。
以“摆脱两个依赖、形成两个依靠”为目标加快相关领域的政策调整
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尽快摆脱“两个过度依赖”,使经济增长转向“两个依靠”,即依靠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提高。
首先,要从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入手,消除投资过度的“重要热源”。要尽快改变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发展的过度刺激政策,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工业化完成之前)对房地产发展国家应采取中性甚至适度偏紧的政策。当前重点是打击操纵式的市场投机炒作和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强化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管理及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坚定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房价增长。
其次,采取逐步降低出口退税率及调整过度鼓励外资增长的政策,促进内外经济平衡。造成近几年我国出口超常高增长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汇率存在一定的低估,二是长期采取高的出口退税率政策,三是地方政府对引进外资采取了过度的刺激政策,如低价出租土地、各种税收(如外资企业所得税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及其他优惠政策等。汇率低估仅是原因之一,要想改变对出口增长的过强依赖没有必要一定要调整汇率,相反,调整另外两个政策效果会更好,而且对国内企业和内陆地区来讲也更为公平,因为出口份额的分布和外资的分布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调整后两个政策,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是促进居民消费快速稳定增长,分流储蓄。促进消费增长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而收入增长又依赖于就业率的提高,因此要采取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目标并重,形成广泛的增长分享机制。当前潜力最大的消费是服务业消费和汽车消费,要大力促进这两大消费的增长。改善服务业发展的软环境,促进服务业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要打破服务业的行政和自然垄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增加竞争,提供更多的质高价廉的服务产品,释放大众的服务需求。要适度抑制住房消费,同时大力鼓励经济型汽车消费。另外,通过优化城市结构、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来增加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促进人口城市化进程,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更广泛的基础。
四是加快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提高我国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分两步走。第一步,重点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技术)和优势品牌的企业,同时全面提升中小创新型企业的模仿创新能力。第二步,在集成创新特别是优势品牌形成的基础上,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形成战略突破,即自主技术创新要渐进式发展,由中间突破逐步升级,形成最终的大突破。对已有的产业来说,主要是提高汽车、装备工业、钢铁、化工等重化工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加快形成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延长产业链,扩大投资和产业增长的就业带动作用的过程,因此,既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又能为消费增长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加快推动财税、收入分配、投资、金融、外贸等宏观经济领域改革
许多宏观经济问题如投资过热、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等都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或机制不完善有关。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建立完善的宏观经济体制,既能促进宏观调控的规范化,又能提高宏观调控的综合效率,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期待着不断深化财税、收入分配、投资、金融和外资等宏观经济领域改革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