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豆市场利空正在聚集,价格走势将遭遇强大的压力,有继续趋弱的迹象,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国内大豆市场部分利空因素已经得到提前消化,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一、国内市场强烈的惜售将继续支撑豆价走挺。
众所周知,由于上年度以来,国内大豆价格一直不理想,东北主产区广大豆农自始至终惜售心理比较严重,至今,大豆主产省黑龙江农户手中仍留着多达20%的陈豆。今年主产区大豆先是遭遇严重的干旱天气,大豆播种期被迫推迟到5月底或6月份,近期又逢霜击,大豆单产普遍下降,其中黑龙江东部地区大豆单产减幅比例在5%,北部和西部地区大豆单产减幅约在20%。受大豆价格低迷的影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6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10万公顷,较上年的959万公顷降低了49万公顷,降幅5.1%,预测大豆产量为1550万吨,较上月预测的1590万吨减少40万吨,较2005年的1635万吨减少85万吨,降幅5.2%。
从一年来的观望来看,大豆价格低迷,给农民造成收益率偏低的影响,广大豆农由于对大豆低价颇为不满,已经到达豆农承受的极限,不变的是浓郁的惜售心理,改变的则是大豆种植结构的调整,各地转种高蛋白大豆和玉米的现象比较普遍,照此发展下去,明年大豆种植面积还可能减少。而强烈的惜售将成为后市豆价得以坚挺的基础支持。
二、国内外大豆市场都有触底反弹的迹象
今年以来,禽流感给国内外大豆市场形成了沉重的打压,行情走势倍受困扰,尤其是自8月份美国良好天气的落定,有关炒作破灭,美国大豆丰产已成定局,大豆市场雪上加霜,全面陷落,进口大豆分销价格曾一度跌至2400元/吨一线,国产大豆价格则更低基本维持在2200-2300元/吨。“久跌必涨”,国内外大豆价格已经经历长达半年多的低迷,而今随着诸多利空放尽,整体行情已经呈现反弹的迹象。
本月美国农业部报告,预计美国2006-07年度大豆产量为31.89亿蒲式耳,比上月报告增加9,600万蒲式耳,但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32.13亿蒲式耳水平;预计美国2006-07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5.55亿蒲式耳,较上月报告增加2,500万蒲式耳,低于5.88亿蒲式耳的预测平均值,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收盘上涨,涨幅达到了两位数,受此推动国内大连期货也出现了上涨,将给国内大豆行情带来支撑。而到11月份南美大豆又到播种期,《油世界》:2007年南美大豆播种面积估计为3990万公顷,比上年的4110万公顷减少3%,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豆价格偏低,豆农改种其它作物严重。如果今后大豆价格仍没有明显的好转,南美大豆有继续减种的趋势,因此,总体而言,后市国内外大豆价格仍然将为反弹聚集能量。
三、豆粕需求前景相对较好。
受近月禽、蛋、肉价格连续保持上涨势头的推动,截止到目前国内养殖业规模已经基本得到全面恢复。由于已经步入秋冬季节,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处于多发时期,人们对此比较担心。不过,目前的形势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对于疫情的防治各地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措施,而且疫苗的普及率可以接近100%,今后国内养殖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保障。即便后期疫情再次爆发,以上半年养殖情况来看,疫情发作后,畜禽产品面临严重滞销,出栏困难,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则不得不续养,如此以来,国内养殖业对豆粕的饲用量基本没有减少。因此,今后不论国内是否爆发疫情,国内养殖规模都不可缩减,豆粕后市需求相对稳定,约占80%份额的豆粕仍将成为大豆价格走势的主要支柱。
展望后市,国产大豆以及美国大豆的上市可能对今后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形成一定压力,不排除后市行情会有所回落,但在整体趋势“求涨”的大环境下,其下跌幅度相对有限,一旦时机成熟,大豆价格还有逆市上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