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外国低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给国产大豆造成了严重冲击,其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大豆进口量严重超过国产大豆总产量、进口豆严重超过国产大豆实际加工量的局面。进口大豆在国内市场的迅速扩张,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国产大豆的正常销售,至今年2月份,黑龙江农民手中还有一半的大豆库存,乃至8月初还有15%~20%即(120万~150万吨)大豆未售出,这一存量明显超出了往年同期。另外,进口大豆的大幅度增加,减少了豆农收益,种植积极性下降,主产区黑龙江省2006年的大豆种植面积与2005年相比将继续减少。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大豆产业已经处在极度不安全的漩涡中”。
外资挤占我国40%大豆加工能力
当前外资正是利用其低价的进口大豆挤占和控制了我国40%的加工能力。鉴于进口大豆出油率高的优势,我国也先后开发了高油大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对廉价的进口大豆仍不乏吸引力,国产大豆销售继续受阻。相对而言,我国的大豆生产所用农资和劳务费用具有价格优势,但由于进口大豆多受外国政府农业补贴保护,其生产成本被大幅压低,与国产大豆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长期以来,进口大豆低廉的价格优势使其产出比效益明显优于国产大豆,在外资企业激烈竞争下,也使国内广大油厂不得不将采购重点转向进口大豆上,国产大豆发展继续面临困局。
国产大豆生产流通继续双双受阻
为了改变我国大豆产业的被动状况,我国政府早在2002年初就提出了“大豆产业振兴计划”,以期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和质量的竞争力,增强国产大豆的自给能力,并可实现农民增收和减轻农民负担。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对参与收购的油厂实施减免税政策,但是,我国收购体制复杂,一些中间商和商贩长期活跃在乡间,农民则因路途远,交流不便,也多愿意接受上门服务,大部分大豆货源被中间商所垄断。这样一来,油厂实际直接在农民手中收购的大豆数量非常少,国家有关大豆收购票据管理严格,要求必须出具农民的真实身份证才可给予免税,油厂因大部分货源来自中间商而无法开具收购单据,不仅农民得不到实惠,也无法刺激油厂的收购积极性,于是,近年来东北大豆就出现了“供需两不旺”的局面,国产大豆生产和流通继续双双受阻。
我国高蛋白大豆的出口遭遇尴尬
众所周知,我国国产大豆完全为非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而且蛋白含量高,是制作豆制品的理想原料,所以深受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的青睐,前些年我国大豆出口比例比较大。随着人们对大豆价值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发现大豆蛋白:1公斤大豆=1.7公斤瘦肉=2.6公斤鸡蛋=11.7公斤牛奶,大部分国家都掀起了大豆食品热,尤其是一年多来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肆虐,豆制品销量突增,其市场前景非常可观。但是与豆制品消费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国产大豆的出口却在同步下降,据海关统计,我国今年7月份大豆出口仅为2万吨,1~7月份出口总量也就在22万吨左右,同比下降19.8%,而外商进口转向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大豆采购成本过高,一些国家不得不以美国或南美的油用大豆转作食用,我国高蛋白大豆再次遭遇尴尬。
发挥优势实现我国大豆产业振兴
“有病乱投病”,鉴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人们纷纷献计献策,建立灵活的大豆行业组织、发展高油大豆、国内企业强强联合转变营销方式等措施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解决国内大豆产业困境,首先要治本,“以夷制夷”降低我国大豆生产成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大豆竞争优势。我国对大豆生产直接实施农业补贴已经迫在眉捷,农民受到政策保护之后,成本降低,收益提高,大豆种植有吸引力,生产投入才会增加,这样一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就会得到迅速增加。国内油厂广泛分布在各主产区,收购和加工国产大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旦国产大豆进货成本降低,将减轻国内油厂“高进低出”的风险,刺激油厂的压榨积极性,还有利于国内大豆企业恢复元气。随着国内大豆压榨效益提高,还可能吸引外资的进入,促进国产大豆的需求和流通,国产大豆优势提高了,才能最终实现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