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国内豆油油成交全面转淡,多数中间商采购需求放缓,但油厂开工的阶段性萎缩,加上豆粕行情仍低位徘徊,促使豆油市场延续弱势格局,与此同时,美盘CBOT大豆类期限价止跌反弹,造成国内进口豆油到港成本与市面价格明显“倒挂”,包括饲料养殖业的整体恢复缓慢,豆粕市场价格仍处在近年较低水平,由此预计豆油产品大幅降价的空间亦有限,油厂相关报价短期将继续高位运行,
具体分析如下:
进口大豆到港趋降,国内豆油跌价空间有限
根据预计,今年9月份国内进口大豆数量在220万吨左右,明显低于8月份301万吨的水平,主要是因为节后下游产品需求较弱,尤其是豆粕整体销售仍显迟滞的利空影响,包括港口地区高达300万吨的进口大豆结转库存,促使进口商对原料采购需求出现萎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国内大豆压榨业的产能依旧充裕,豆油市场将难续今年7、8月份大涨行情,亦难再跌至上年半的低价区间。
国产大豆同比减产,油厂限产支撑豆油价格
2005年第四季度国产大豆上市之后,整体价格并未出现市场预期的大幅走高,而在国内禽、畜养殖业步入持续9个月的亏损低迷期限,给豆粕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导致相关蛋白饲料价格一路大幅下跌,给油厂和豆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大豆加工企业纷纷采取停工限产的短期策略,这也给豆油市场带来超跌反弹、重回高位的强劲动力。截止到目前,国内四级豆油出厂报价区间在5550-5680元/吨,一级豆油报5750-5950元/吨,港口地区进口毛豆油报价在5600元/吨以下。
国产新大豆上市临近,国内油厂开工压力渐增
进入10月份之后,东北国产新季大豆将陆续批量上市,今年受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天气不利的影响,预计2006/07年度国内大豆总产量同比下降,较上一年度减少80万吨,其中,黑龙江主产区的减产幅度在9%左右,将有限缓解市场对于国产大豆上市的利空担忧。不过,今年国内大豆进口的总体势头强劲,6月份、8月份的单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次新高,而目前港口的大豆结转库存更高达200万吨以上,不应忽视后期油厂开工增多,对豆油市场价格带来的利空压力。
外盘期市抗跌反弹,国内油价仍将高位振荡
截止周一,芝加哥期货产易所(CBOT)豆油市场收盘大幅飙升,创下三周来的新高,主要是尾随大豆以及原油期货价格上涨。CBOT豆油期货收盘上涨0.70美分到0.81美分不等,其中10月豆油合约收高0.70美分,报24.70美分/磅;12月豆油合约收高0.77美分,报24.99美分/磅,报24.99美分/磅。按外盘相关合约折算,远期国内进口美国大豆到港成本在2700元/吨以上,进口南美毛豆油预期成本在5650-5750元/吨,均高于目前压榨精炼油厂的原料加工成本,这对于国产豆油市场具有心理支撑作用,卖方相关现货报价仍将在年内高端区间运行,短期内难以出现大的下跌行情。
综合分析,鉴于国内豆油市场成交转淡,沿海地区大豆供应充裕的利空影响,节后豆油价格继续小幅回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豆粕整体行情仍呈弱势反弹趋势,尤其是国产大豆数量预期下降,进口毛豆油到港成本仍趋涨,将继续对国内豆油市场带来高企支撑,油厂大幅调低油价的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