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分析:需求和供应压力 后期形势不容乐观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10-11
     国庆长假之后,国内豆粕市场也逐渐从节日的气氛中恢复过来,其价格涨跌互现。据了解,截止10月8日,辽宁地区沈阳地区43%蛋白豆粕报价2040元/吨,成交在2020-2030元/吨,较节前下跌60-70元/吨左右;大连地区有油厂报价2050-2070元/吨,跌幅在30元/吨左右;山东日照地区有油厂报价2200元/吨,成交在2180-2200元/吨左右;博兴地区有油厂报价2160元/吨,较节前小涨10元/吨左右,成交基本上稳定;广西地区有油厂报价2220元/吨,成交在2160-2170元/吨,价格略有下行的趋势。

     由于长假前多数饲料企业备货水平一般,因此节后多数饲料企业询盘量将会逐渐增加,但另一方面目前已进入秋冬禽流感高发季节,且长假期间气温升高,部分产区生猪疫情再度出现,因此在进入疫情高发季节的背景下,供需基本面因素使得国内大部分饲料谨慎看待豆粕现货后市行情,加上新豆批量上市在即,后期国内豆粕市场形势将不容乐观,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首先,进入疫情高发季节,饲料需求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进入第四季度,国内豆粕现货行情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终端畜禽疫情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已进入秋冬季禽流感疫情的高发季节。9月下旬以来,宁夏、内蒙古等地已连续发生禽流感疫情;另外长假期间由于气温的升高,部分产区生猪疫情再度出现,均对第四季度国内畜禽补栏形成了不利影响,也对豆粕需求产生着间接的利空冲击。其中河南、山东等地生猪疫病出现省内蔓延的情况,生猪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后续补栏积极性,因此第四季度饲料需求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其次,新豆批量上市在即,国内市场供应相对充足。长假之后,黑龙江国产新季大豆就将展开大面积收割,预计10月中旬之前就将收割完毕,因此10月份东北地区市场将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长假期间东北地区豆粕现货价格出现较大跌幅,也是受到了新豆的上市压力。目前产区周边油厂压价收购现象较为明显,黑龙江当地油厂收购价格普遍集中在2.20-2.26元/公斤,哈尔滨九三油厂收购价格偏高,达到2.29元/公斤。另一方面,中国采购近月船期的美国大豆步伐也在加快,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截止9月28日一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达到了125.5万吨,这是2006年以来最高的单周出口量,而仅中国一家的采购量就高达57.09万吨,占到当周美豆出口销售量的45%以上。

     最后,长假期间,CBOT豆价如期走高,但利空压力不减。长假期间,CBOT大豆期价呈现出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大幅上扬行情,主要是受到了来自其他谷物期货市场行情走高的带动以及美国大豆出口需求坚挺的提振。不过美国新季大豆收割进度预期加快、创纪录新豆产量以及陈豆库存仍然充足等因素也在继续抑制着大豆期价的潜在上行空间。随着未来几天美国新豆收割进度的加快,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美国豆农的惜售,使得美国大豆现货市场流通量仍不会有明显增加。而这一周以来美国基金在大豆上的净空持仓水平已经下降了1万多手,近期新多资金的入市已经引起了市场关注。

     综上所述,节后国内大部分饲料企业面临新一轮采购周期,且节前备货水平整体不高,也使得长假后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提高,但另一方面随着第四季度国内畜禽疫情高发季节的到来,畜禽补栏形势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再加上新豆批量上市在即,国内市场面临一定供应压力,使得后期国内豆粕市场形势难以乐观,这也成为制约国内部分饲料企业备货水平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