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国内大豆产业亟待重整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9-20  
     在日前结束的“2006中国秋季粮油市场分析论坛暨贸易洽谈会”上,多位农产品专家认为,我国现有谷物产量供应充足,而快速变化的农产品消费结构将对今后我国的农产品种植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我国粮食生产在2004年和2005年恢复很快,今年虽然部分地区遭遇较严重自然灾害,但粮食产量总体上增加,预计全年产量超过4.9亿吨,连续3年保持增产。他说,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终止连续5年下滑,当年总产量回升至4.69亿吨。2005年,粮食总产又增长3.1%,达4.84亿吨。虽然今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方地区遭遇较严重旱情,但总体丰产格局并未因此发生变化。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今年中国小麦总产约达1.03亿吨 ,比上年增产550万吨左右;玉米全年产量预计为1.41亿吨,比上年增产160万吨。

     尚强民预测,在小麦、水稻、玉米3种主要谷物中,小麦仍会有进口,但进口量很小,属品种调剂性质,而玉米的出口则会下降。今年4月以来,中国玉米月出口量已降至10万吨以下。到2006/2007粮食年度,中国小麦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玉米仍有约300万吨出口,但出口量为近10年来最低。

     与会专家对玉米消费结构的变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数专家认为,玉米加工产业的高速发展,将改变玉米传统的消费市场格局和玉米产销区域格局,甚至可能出现东北从外地采购玉米的情况。

     尚强民说:“由于国内玉米消费能力快速增长,中国正处在由玉米出口国向玉米进口国的转变中。工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正在缩短转变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虽然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0%以上,但近一年多来,国内玉米消费能力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支撑国内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今年春季以来,东北玉米主产区的玉米收购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近20%。近年来,中国饲料玉米消费量一直稳定在8500万吨以上,但玉米深加工行业却迅猛发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在2006/2007粮食年度,中国玉米消费量将为1.38亿吨,将比上年增长500万吨。据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利臣介绍,2000年中国深加工玉米总量为1380万吨,而到2005年已上升至近2500万吨。

     随着国内玉米加工业规模的继续扩增,中国保证玉米供需平衡的压力也会逐渐加大。尚强民认为,虽然中国玉米产量将在需求的刺激下继续增长,但也应该制订合理的玉米生产政策和消费政策加以调控。

     对目前大豆产业的现状,与会专家均表示国家应给予充分关注,尽早确立我国大豆产业政策。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李希荣认为,目前我国大豆压榨产业大部分已被外资企业所掌控,国家必须对此予以关注,各部门应统一行动,加大民营资产的投资力量,提高我国大豆品质和单产水平,提升国产大豆竞争力,发挥自身特色。

     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表示,我国国产大豆具有自身的高蛋白和非转基因优势,应大力推广食用大豆概念,使我国大豆的特色体现出应有的经济价值。他说,由于我国农民大豆种植分散,受种植和销售习惯影响,加上流通环节比较复杂,订单农业还没有真正地推广和实施,而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大豆采购仍以混收为主,农民种植的高油大豆并未卖出相应的高价格。刘兆福表示,目前黑龙江食用大豆的外销量已经超过油用大豆,而我国食用大豆的消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黑龙江大豆种植应把握好这一趋势,发挥非转基因特色,以食品豆的生产占领大豆消费的高端市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