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农业部在周二发布的产量报告里将2006年美国大豆产量预测值调高到了30.93亿蒲式耳,和市场预期一致,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二高产年。从全球供需看,美国农业部预测2006/07年度世界大豆库存将会达到创纪录的5249万吨,高于上月预估的4997万吨。不过报告出台后大豆期货并未出现大幅下挫,反而在周线图上收出阳线。这是因为过去一个多月来,中西部地区的天气对于大豆生长近乎理想,市场人士已经充分预期到美国大豆产量将会调高,事实上,截止到9月11日收盘, CBOT大豆期货价格已经较8月份产量报告出台后的收盘价跌了4%,这也就是说,大豆产量利空的消息已经被市场充分消化。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农业部当前对2006/07年度南半球大豆产量的预测值显得过于乐观,美国农业部预测巴西在2007年初收获的大豆产量将会达到5600万吨(今年初收获的产量为5500万吨),但是考虑到巴西雷亚尔汇率仍然高企,加上农户获得信贷困难,大豆种植收益面临亏损,不少巴西本地的分析机构预测巴西今年晚些时候播种的大豆播种面积可能比上年减少6%到8%,产量也将相应降低。其中AgRural预计新豆产量为5100到5410万吨(今年产量为5340万吨),AgroConsult预计大豆产量为5210万吨,Celeres的预测值最为乐观,也只不过是5510万吨。再有一个多月巴西大豆播种就要展开,如果大豆价格继续下跌或者持平,美国农业部对巴西的大豆产量预测值很可能下调,2007年3月到8月份期间世界大豆供应也将比预期更为紧张,从而要求2007年春季美国大豆播种面积进一步增长,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增长。因此,这意味着2007年春季,美国大豆面临和其他作物竞争播种面积的艰巨任务,考虑到2006/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用量比预期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所以玉米作物更迫切的面临着竞争播种面积的任务,我们不能排除的情况是,明年春季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不但很难增长,而且可能被玉米抢走一部分耕地面积。如此看来,大豆价格在今年剩下时间里以及明年美国春播之前,上涨的空间远远超过了下跌的空间。
近期市场关注的另外一个潜在利多题材就是厄尔尼诺天气的形成。本周美国跟踪厄尔尼诺天气的权威机构海洋大气管理局发布了一份特别报告,证实厄尔尼诺天气不但已经形成,而且将会持续到2007年。这种天气通常导致亚洲主要的油棕生产国出现干旱天气。尽管这并没有影响到近期的供需平衡,但是考虑到2007年的世界油籽播种面积面临谷物的激烈竞争,任何可能导致植物油供应偏紧的因素都会对豆油以及大豆价格构成上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