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基本面利空因素减弱 豆粕做多机会显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9-14  
     一、豆粕做多的几点理由:

    1、霜冻因素:

    进入9月以来,受高空冷空气及地面高压边缘影响,黑龙江省气温急剧下降,大兴安岭、黑河局部地区已出现早霜。而据气象部门预报,9日前后黑河、绥化北部、齐齐哈尔北部及哈尔滨东部山区、半山区有霜冻,其他地区也有发生早霜的危险。目前,黑龙江产区大豆普遍处于鼓粒期,低温和霜冻天气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物灌浆和籽粒增重速度,从而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进口状况:

    8月份国产大豆压榨收益的不断提高,导致东北地区加工厂开工率提高,其产出的豆粕数量在满足本地消费后,也在冲击着关内地区市场,这导致了进口大豆压榨数量的放缓,从而使得进口大豆库存在到港数量降低的同时,进口大豆存量出现了小幅提高的态势。

    近一时期来,海运费持续居高不下,国际供货商对中国2006年9月船期的美湾和美西大豆CNF升贴水报价大幅上涨,但CBOT价格维持在低位,因此,9月船期进口大豆的到货成本变化不大。从实际成交情况看,目前国内油厂协议购买价要略低于国际供货商的公开报价。尽管如此,我国买家采购积极性依然很低,9月船期进口大豆订购数量较少。

    3、国产大豆状况:

    本年度农资价格上涨,大豆种植成本持续趋高,而收益偏低,致使今年我国新季大豆播种面积大范围缩减,农户盼涨意愿强烈,惜售心理再现;再者,目前又恰逢国产大豆青黄不接时期,农户及家庭农场手中剩余大豆的数量已经不多,对市场的影响力和拉动力在逐渐减弱。

    4、美国农业部报告

    当天盘前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预计美国2006-07年度大豆产量为30.93亿蒲式耳、平均单产41.8蒲式耳/英亩,较上月报告分别上调1.65亿蒲式耳、2.2蒲式耳/英亩,与市场平均预测的30.93亿蒲式耳、41.9蒲式耳/英亩水平相当。大豆产量为史上第二高。此外,报告预计美国2006-07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5.3亿蒲式耳,较上月增加8000万蒲式耳,但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5.66亿蒲式耳水平。从报告结果看,尽管美豆产量预估有明显上调,但符合市场平均预期,而且结转库存的调增幅度还低于分析师预测的平均值,所以这份报告并没有为市场带来新的下跌动能。

    5、技术分析:

    在日线图上,1月豆粕的价格与macd趋势指标背离。

    二、 操作方案:

    目前豆粕1月合约,在2200元/吨支撑较强,2230元/吨,有压力。建议:2200元/吨买入目标持仓量的五分之一,待向上突破2230时再加仓,跌破2200止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