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国内大豆现货价格持续上涨,至月底产区黑龙江中西部地区食用大豆价格超过每吨(下同)2400元,较月初高出220元,与油用大豆相比上涨速度过快,而且高出油用大豆100元以上,这样的差价是不合理的;另外,也有部分地区的油用大豆价格与商品豆(食用大豆)价格没有明显区分,甚至基本持平,这也较为异常;同时,现货交易价格持续上涨,而国内期货价格却一直低位调整并逐渐走低,现货与期货价格走势明显背离,这一现象也很不正常。这些现象表明,潜在的价格虚高现象已经非常突出,直到9月初,部分价格虚高地区的贸易商才恍然大悟,纷纷下调收购报价。
透视一:贸易商投机心理较严重
当前国内大部分贸易商的贸易能力不高,特别是一些小型贸易商,对大豆市场行情的判断能力很弱,习惯于“跟随潮流”,投机心理很重,在价格不稳时总是心里发慌,没有足够的交易信心,而且总是效仿他人。最近,由于销区价格上涨,向南方送货明显增多,但是成交不多,部分大贸易商适当上调了收购报价,然而,中小贸易商也“见风使舵”,价格纷纷上调,因此抢购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送货次要、收货紧要的想法,导致价格一涨而不可收拾,当贸易商回过神来,多数已经赔了,可见这种投机心理要不得,尤其是在现货市场大起大落之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透视二:农民交易心理非常脆弱
我国大豆产区的农民交易心理非常脆弱,当价格持续上涨时,惜售心理便会十分严重,甚至不会去考虑究竟合不合常理、合不合平常年景;而当价格略微向下波动时,农民便大量出售。8月份由于农民手中余豆已经不多,质量相对较好,随着产区价格的上涨,惜售心理加剧;而当价格下落时,收购出现减少,想卖的农民却增加了,可是此时却没人买了,农民损失无形之中增大了。
透视三:压榨利润刺激油厂需求
前几年产区中小型油脂企业对大豆的采购没有计划性,常以大型油脂企业的交易状况来决定自己的交易,但由于时间的滞后性,使中小型油脂企业获得的利润总是偏低。今年中小型油脂企业大多以豆油、豆粕市场行情来决定自己的收购状况,由于油粕行情逐渐转好,油脂企业的压榨利润明显提高,油脂企业便会大量收购,甚至高抬价格收购,8月份便是如此。由于国产大豆全国平均压榨利润在80元/吨以上,而黑龙江部分地区油厂理论压榨利润甚至达到了200元/吨以上,不少油脂企业放弃了原本在8月份停产整修的计划,一直坚持生产。产区油厂收购量的骤然增加使部分地区油用大豆价格上涨,几乎接近食用大豆,出现了虚高现象。
透视四:油厂备货市场需求增加
6、7月份,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偏涝,而8、9月份是大豆作物结荚、灌浆生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天气状况却始终不能够达到理想标准,由于产区天气逐渐转凉,光照和温度逐渐降低,早霜的出现很容易导致大豆出现贪青状况,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此次价格虚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油脂企业对新豆预期产量和质量担心,认为此时正是收购补库的好时机。此外,南方市场上大豆存货不多,而周边的中小型油脂企业入市交易积极,也促使产区大豆价格高涨。8月31日销区市场上油用大豆平均销售价格每吨(下同)较8月1日上涨82元,商品豆(食用大豆)上涨77元;而产区油用大豆平均上涨135元,商品豆上涨167元。产区价格明显虚高。
豆价虚高现象将在更多区域出现
贸易商、油脂企业以及农民的交易习惯是豆价虚高的最终原因,大豆压榨利润状况、油粕价格走势只是一个助推器而已,个别地区大豆价格的虚高,导致部分贸易商收购减缓,疑虑增多,也促使南方市场缺货增加。目前,黑龙江地区国产大豆收购价格仍然不稳,广大豆农也开始认识到价格出现变动的几率加大,出售数量有所增加。综观当前市场,北方地区国产大豆价格已经趋于正常,与南方销区大豆和进口大豆相比,产区大豆价格处于一个较为适中的水平,随着国产新豆上市时间的接近,这种价格虚高的现象将有可能在更多区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