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市场,大连大豆市场走出了一波更为弱势的行情,外盘走弱是一个方面,国内大豆供过于求是另一个方面。相比较而言,外盘的走势主要是由天气来主导,而国内的走势更多地取决于国内大豆的供求因素。
大豆库存依然庞大
进口大豆到货量在6月份达到一个峰值后,7、8月份开始下降,国内的库存压力有所减轻,但总体来看,库存还是很大的。市场对总的进口豆库存的预测大都在300万吨以上。我们预计后期库存的消化速度不会太快,按7月底300万吨的库存以及平均每个月消化240万吨的速度推算,到9月底的时候仍有200万吨左右的库存。
陈豆供应量远超往年同期
去年收获的国产豆销售进度远远落后于往年,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价格不理想,农民在收获大豆之后惜售,导致大量的大豆滞留农民手中。然而,这使得价格进入一个更加不良的循环之中,3月份以后,随着进口大豆增加、国内豆粕价格低迷最终导致东北地区的收购价步步走低。以黑龙江集贤为例,去年3月份以后,当地各油厂的收购价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3-1.35元/斤,而今年的收购价低至1.1元/斤上下,甚至更低的时候到过1.05元/斤。价格步步走低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今年农民手中的国产豆确实很多,给予了压榨厂以及经销商压低收购价的机会,由此也给国内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了持续的压力。
不过,在价格跌至极低水平之后,油厂压榨国产豆的利润超过了进口豆,因此近期东北市场以及山东部分油厂对国产豆的需求相对增加,豆价已稍有回升。
豆粕需求依然疲弱
今年以来,国内豆粕价格持续低迷,华东华南地区以2100元为轴心的豆粕价格已经维持了四个月,进口大豆增加导致豆粕供应压力加大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禽流感之后畜禽养殖利润差,致使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不高,豆粕需求疲弱。虽然近期国内的畜禽价格出现了回升,但畜禽养殖是周期性的,其恢复需要时间,特别是生猪养殖,周期更长,在这个时间到来之前,豆粕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在一个比较疲弱的态势之中。
不过,进入7月下旬后,豆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从5150元左右一下子升到了5500元左右,这使得油厂的压榨利润有所改善。不过,油价上涨对油厂改善压榨利润的作用还是有限,而且,豆油的需求并没有跟进,以及进口豆油到货量增加,油价继续大幅上升的机会不多,所以,整体来看,终端产品对大豆的支撑有限。
东北新豆长势欠佳
今年我国新豆播种面积比去年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为910万公顷,比去年减少了大约50万公顷,预计产量为1590万吨,而美国农业部预计的中国新豆产量是1670万吨。
近期,东北产区的天气对大豆生长不太有利,部分地区降雨较多,出现洪涝现象,日照不足也对大豆生长带来不利影响。7月初的时候,大商所曾组织考察团对黑龙江大豆生长状况进行了一翻考察,当时得出的结论已经认为今年的大豆产量可能要比去年减少20%以上,而近期的不利天气有可能会造成国产豆进一步减产,这将对新豆价格带来一定的利多支撑。
总之,目前国内大豆市场上依然是利空因素起主导作用。充足的进口豆库存、多于往年的国产豆供应以及疲弱的豆粕需求都给大豆价格带来了压力。但是,随着国内畜禽价格的回升,养殖业正处在缓慢恢复之中,豆粕需求也将跟着缓慢回升,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国内大豆价格下行的速度将放慢,和美盘相比,其走势预计将稍强于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