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铮说,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我国大豆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的增速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大豆总产严重不足;单产较低,每公顷仅1.74吨,比美国和巴西低0.77吨;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队伍需要加强;种植大豆效益有待提高,大豆良种良法需要进一步结合;大豆深加工有待加强,特别是大豆蛋白制品产业需加快发展速度。
王连铮表示,目前不少外资企业已经进入国内市场,中国豆油产业面临被外资全面控制的危险,国产大豆在国外低价高油大豆的竞争下销售困难,库存积压严重,豆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自1996年以来,我国进口大豆逐年增加,2005年达2659万吨,已经超过了国产大豆,对国内大豆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状况,王连铮建议,为弥补国内大豆的巨大缺口,充分利用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土地资源,应当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建议国家加大扩大耕地和改造低产田的投入,对可垦地进行开垦,将大豆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00万亩。由于目前大豆单产低,种植效益低于玉米,为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需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大豆单产水平。
他认为,国家应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力度,加大大豆品种的改良与创新投入。目前,国内科研单位在高产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的品种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需要采取综合栽培措施,加强推广力度,应该可以改变我国大豆单产和总产量增速缓慢的局面,并提高大豆质量。
他表示,国家应加大对转基因品种的管理力度,同时,作为国内生产者和企业,应看到我国大豆的“绿色食品概念”,靠非转基因这一品牌确立自己在世界大豆品种中的地位。我国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大豆蛋白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类蛋白,是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的健康食品。我国企业应加大对自身产品比较优势的认识,开发大豆蛋白产品,以高端产品的姿态参与世界大豆产品的竞争。同时,应推动大豆深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等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便在国内外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建议国家对有关国内大豆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尽快实现大豆产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