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8-16  
     发展大豆加工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促进人体健康,也可缓解人们对高蛋白质食品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大豆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优先发展大豆蛋白加工领域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十分廉价的优质蛋白质,与传统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相比,单位土地面积可生产出的大豆蛋白最多,这对于可耕种土地面积少、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发展大豆蛋白产业对于解决我国蛋白质营养问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1)积极推进大豆蛋白强化成品粮制品的开发 如果在成品粮面粉、米粉和玉米粉这类食品中添加脱脂豆粉、浓缩蛋白,就可极大地提高我国居民的蛋白质营养水平。以我国城市居民5亿人口、年人均消耗面粉50 kg来计算,如果在面粉中添加4%的脱脂豆粉(蛋白质含量提高约2%),则每年仅此一项所需要的大豆蛋白粉为100万t,相当于5个年处理大豆能力为25万t的大型油脂厂全部改建为生产低温豆粕的产量。所以优先发展适合于我国居民日常食品消费所占比例较大的大豆蛋白制品,开发满足中国人口味的各种加工食品,提高其品质和营养价值,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几年世界方便面消费量在逐年增加,而我国消费量最大,如果开发适于添加到方便面中的大豆蛋白制品,会有很大的国内外市场。另外我国儿童小食品每年消费量也很大,如果在食品中加入大豆蛋白基料,利用脱脂豆粉、浓缩蛋白或分离蛋白对小食品加工原料进行强化,或直接利用组织化大豆蛋白生产各种小食品,变以淀粉为主为淀粉、蛋白共存,会有利于儿童健康。考虑到宗教和个人膳食习惯,今后利用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特别是其组织化形式来生产各种素食品,也是值得考虑的一个方面。

    (2)加速对大豆蛋白在快餐中的应用开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加追求方便快捷的营养食品。因此,省时便捷的快餐被食品加工者看作是新的消费增长点,可见适用于大、中城市上班族和学生营养早、午餐等各种形式的快餐食品的消费市场会进一步加大。而现在我国约有1 000万大学生,加上城市中学生,每天在学校就餐的学生人数不低于3 000万,如果在这些学生中开展大豆蛋白营养计划,以组织化的浓缩蛋白为适宜的蛋白补充形式,按照在校期间每人每周补充大豆蛋白100 g的水平进行营养配餐,则每年人均需要4 kg的大豆蛋白,全国每年需求量将达到12万t以上,而组织化大豆蛋白的总体需要量也不低于17万t(以蛋白含量70%计算)。如此需求量再加上其他食品加工对组织化蛋白的需要,足可以维持我国南、北两个地域两个处理脱脂豆粉能力为15万t/年(500 t/天)、组织化蛋白能力为10万t/年的大型蛋白质加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我国的油脂加工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增加脱脂豆粉的生产量以满足未来大豆蛋白广泛应用的需要。

    (3)深入研究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应用于肉制品中的大豆蛋白产品主要有脱脂豆粉、组织大豆蛋白、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等。应用脱脂豆粉、组织大豆蛋白主要是为了替代肉制品中的肉量,降低成本,同时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应用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主要是起到保水、保油、防止肉汁离析的作用,改善肉制品的品质和口感。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不惜代价的追求纯蛋白食品,只适合少数人享用。所以应重点加强适于其他加工需要的大豆分离蛋白新品种的开发,在尚未开发出新产品之前应控制用于肉制品的分离蛋白总量的扩大再生产。对于大豆浓缩蛋白、组织化蛋白、脱脂豆粉等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容易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生产和应用开发,在我国尚处于萌芽期,而国外用浓缩蛋白为原料,生产大豆浓缩组织蛋白的产品很多,销售量也很大,我国却没有一家。因此,应大力推广功能性浓缩蛋白在各类产品中的应用,将组织化的大豆浓缩蛋白应用于灌肠、午餐肉、中式冷冻快餐食品(饺子、包子馅)、肉糜制品等食品中,部分替代动物蛋白,以减少动物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

    (4)积极开展对大豆蛋白饮料的研制和开发 我国饮品市场主要以碳酸饮料为主,却缺乏高蛋白饮品。目前豆浆、乳清蛋白饮料、豆奶、豆乳粉、速溶豆粉蛋白质含量分别约占0.8%、1.2%、2.05%、12%、16%,而且速溶豆奶的生产加工工艺有废液污染,设备庞大,能耗高。从营养价值来讲,速溶豆奶、速溶豆粉只利用了大豆中的蛋白质,而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异黄酮、纤维素等营养成分都被抛弃了。因此,应开发能克服上述问题的高蛋白饮品,特别是牛乳与豆乳混合乳,为消费者提供有益健康的乳制品;其次发展酸奶、奶酪等发酵豆制品的生产,最终会使我国豆乳制品的消费量与当前牛乳制品的消费量相媲美。

    2. 优先发展我国传统豆制品加工领域

    传统大豆食品最具民族性,一旦插上工业化的翅膀,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世界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传统豆制品的发展目前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多数产品的市场并没有形成垄断。而目前我国应加速对传统大豆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使其工业化、商品化和标准化,产品能够统一质量,保证具有充足的货架寿命,安全卫生,保质期长,方便运销,同时理顺销售体系,保障供应,那么其消费量将会在国内外市场上进一步扩大。如调味品生产行业,酱油年产量约为500 t、酱类80万t、酱菜类250万t、复合调味品120万t,但是全国酱油生产企业有2 000多家,年产酱油3万t左右的企业为20家左右,高档酱油不足50万 t,不到全国总产量的1/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酱油企业“龟甲万”与台湾“统一”在江苏昆山合资建厂,50%为配制酱油,这说明调味品市场发展还有潜力可挖。

    3. 大力发展磷脂加工领域

    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各类磷脂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国内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档次的大豆磷脂必需品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国内大多数大豆加工厂对大豆水化油脚已不再进一步加工而廉价出售(大约200元/t),这主要因为油脚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易氧化腐败,有的企业不迅速处理容易污染环境,加上浓缩工艺设备简单落后,使得大豆浓缩磷脂质量不高,应用受到限制。如加以改造发展精制磷脂,开发食用磷脂功能助剂,如营养添加剂、面包烘焙剂、食品乳化剂、巧克力包衣剂、速溶食品喷涂剂、饼干起酥剂、面粉强化剂等;开发工业用磷脂助剂,如乳化剂、光亮剂、渗透剂、分散剂、加脂剂、润滑剂、柔软剂等,特别是在化妆品行业,可以开发香皂、洗发香波、护肤膏、浴液、手霜、唇膏、防晒油等;开发医药磷脂保健品等,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是油脂加工大国,开发大豆磷脂资源丰富,专家预计投资年处理1 000 t大豆油脚,可生产浓缩磷脂600 t、粉末磷脂300 t的加工厂建设需322万元,按国产粉状大豆磷脂3 500元/ t,成本2 700元/ t计算,年产300 t粉状磷脂可获利240万元,1年~ 2年就可全部收回投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