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加工压榨 » 正文

振兴大豆产业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8-14  
     目前,我国在食品工业方面消耗大豆为1 000万t左右,但大豆产品自给率不到50%,大豆进口量连年上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几个寡头企业。因此如何冲破重重困难振兴中国的大豆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2006年6月3日- 4日,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我国大豆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市场运作、产业整合等角度,对大豆产业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

    1. 走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扶持道路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潘蓓蕾指出,要增强中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大豆产业的比较优势,国家必须对大豆产业采取积极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大豆产业的科技投入,制定大豆保护价制度,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比较效益,尤其是要扩大非转基因大豆,鼓励农民种豆的积极性,保证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的状况,缓解国内大豆的产需矛盾,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粮食局丁俊声研究员也提出,应以政府力量建立我国“大豆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继续实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完善我国现代化大豆生产体系;完善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内的大豆交易市场,健全我国现代大豆流通体系;发展精深加工业,延长大豆产业链,做大做强大豆压榨加工业体系;兴建大豆仓储、运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立大豆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建立为我国大豆产业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

    2. 让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盖钧镒院士认为,美国大豆业已经开始在我国进行知识产权的申请工作,今后有关大豆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申请还会更多。如果我们不重视大豆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种中国豆、侵美国权”就会变为现实。对大豆的研究是大豆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志祥指出,没有深加工,就没有利润,就没有产业生命力。如作为大豆蛋白产品之一的大豆粉价格为5元/kg,而市售某进口蛋白营养粉价格为660元/kg,二者价格相差100多倍,可见大豆深加工的利润空间之大。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大豆粉在传统主食上的主角位置,也要重视开发大豆蛋白的高端产品,提高大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总之大豆行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世界科技的制高点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大豆深加工上狠下工夫。

    

    丁俊声说,目前我国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加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含油率及单产方面的科技研发,以提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延伸大豆产业链,研制能综合开发利用大豆资源的先进科学技术,如大豆蛋白、保健品及与化工产品等,以提高大豆附加值和大豆压榨加工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创新大豆产业信息系统,形成全国统一的集大豆生产、消费、流通、期货及国际大豆产销于一体的大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经营,以灵敏的信息为武器防范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各种风险。

    近几年,大豆加工能力的建设严重失控,按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大豆加工能力只需3 000万t,而实际已达7 000万t,加工能力过剩,这也是2004年的大豆企业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健全大豆行业组织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刘志澄指出,大豆产业涉及农业、商业、加工业多部门利益,很有必要组建行业性协会,使大豆产业在种植、加工、运输、进出口贸易等环节上形成合力。由行业协会负责对大豆进口实行统一对外、集体采购制度,推广长期供货合同模式,打破跨国公司对进口的龚断。

    3.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一体化发展

    大豆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民增收的核心带动力量,也是整个大豆产业发展的引擎。通过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专业化和集团化发展,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大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延伸产业链,促进大豆深加工,以实现农户和龙头企业互动、互利,使中国的大豆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4. 以标准化为导向拓展外向型经济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顾问刘志澄研究员建议,在全国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测机构,把不符合市场准入标准的产品拒之大门外。潘蓓蕾也指出,加入WTO后,大豆为无配额商品,关税将减免,这必将对我国大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大豆生产还是大豆食品加工,都必须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竞争能力,以此应对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

    刘志澄认为,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与欧盟、韩国、日本等的“绿色壁垒”之间的斗争,无疑为非转基因大豆腾出了市场空间。我国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打造天然绿色品牌,并乘势大量出口,使我国大豆由现阶段的数量劣势转为质量优势,而且充分发挥加工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鼓励大豆加工产品向外出口,大力发展绿色大豆,以适应欧洲、日本、韩国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步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国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鼓励具有国际贸易经验的大中型粮食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直接掌握国际粮源,建立稳定的国际粮食供应链。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