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个别油厂缘何将“降价”进行到底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8-09
     部分油厂对豆粕降价“情有独钟”

    7月下旬以来,油厂的销售情况以及市场交易气氛均有所好转,7月25日,在外盘停止一周的下跌行情而小幅收高的影响下,国内部分地区油厂的豆粕销售价格也上调了20元/吨左右,但只是昙花一现,短短两日之后,国内主要地区的豆粕销售价格再次回归到原来的低点,一些地区的价格甚至跌破原来的低点。从这次价格波动的时间以及幅度来看,目前国内个别油厂对于涨价好像并不是很积极,相反对于“降价”却“情有独钟”,那么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油厂到底基于什么原因如此地热衷于“降价”呢?

    库存压力使价格下挫“名正言顺”

    从与市场人士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近期油厂调整豆粕销售价格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扩大销售量,缓解库存压力。诚然,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油厂豆粕库存偏多属实,但是个别大型油厂的豆粕压力真的有市场所反应的那么大吗?笔者认为,其实不然。豆粕库存压力的大与小,或者可以接受与难以接受,或许我们可以从近期的事例中了解到一些信息。7月25日,当国内的豆粕市场交易气氛有所好转、一些油厂的报价上调、需求方的采购积极性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时,个别油厂的销售价格却维持在前期的低位,而且在成交量大量放大的时候,不提价反而实行限量甚至暂停销售的策略,而即使暂时限售,价格在后期也应该有所表现,但是油厂的价格却依旧不变,令市场费解。其实,当个别油厂的豆粕库存压力被市场无形夸大时,当油厂的降价愿望并不仅仅在于促销时,价格的下挫也就“名正言顺”了。

    人为因素对粕价的支撑更加突出

    据中国大豆网跟踪统计,虽然国内养殖业一直处于不断的恢复之中,但是由于各地的养殖结构、养殖户的资金实力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同,因此养殖业的恢复情况很不均衡。从农业部报告中知道,目前南方地区的养殖业恢复情况总体要好于北方,但是南方各区域内部的恢复情况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各区域内豆粕的需求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使不同地区油厂的报价态度炯异,而且也令油厂调整价格似乎有更充分的理由,因为毕竟油厂的销售渠道以及主要销售地区并不是单一的,特别是一些大型油厂,销售更是广泛。因此,在养殖业恢复情况喜忧参半、豆粕需求增长不均衡的时候,从需求方面支撑豆粕价格就显得比较模糊,而此时影响豆粕价格的人为因素将会更加突出。

    油厂暗自竞争令价格“跌路漫漫”

    据笔者了解,7月下旬以来,虽然油厂之间大规模明目张胆的竞争没有发生,但是油厂之间暗自较劲的事情却时刻都没有停止过,而且竞争的区域还有所扩大,参与的油厂数目也进一步增多。诚然,油厂之间的竞争目的有所差异,有的是为了尽快地回笼资金,有的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有的是为了挤兑竞争对手……但是价格持续下调往往是油厂惯用的手段。从这次价格在跌破年内低点之后,仍然跌势不减,我们也可以隐约看到油厂之间的竞争身影。截至7月27日,黑龙江佳木斯以东地区的油厂豆粕销售价格已经跌破每吨(下同)1800元,降至1790元,大连地区维持着1950元的沿海最低价,而华东地区的最低价格为2010~2020元,离2000元也只剩一步之遥? 华北地区暗自成交价已经跌破2000元。预计在后期,油厂之间的竞争仍然会影响国内豆粕市场的价格,甚至在某些时候将会决定一个地区的价格走势,提醒大家特别关注。

    期货市场做空需现货价格配合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对于豆粕价格的持续下滑,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期货市场的影响,这也许是个别油厂此次缘何将“降价”进行到底的真正动力。据与一些消息人士沟通交流中获悉,目前国内一些大型油脂企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均有一定的交易量,而且对于豆粕期货合约以做空为主,因此也希望现货市场上的豆粕价格能够积极地配合。特别是在目前,由于近期豆粕价格大幅反弹的动力依然不是很强劲,而利空因素作用仍然很明显,因此这对于在现货市场上做空非常有利,而且由于价格已经跌至较低的水平,因此即使再次回落,空间也不会很大,损失也相对较小。但在期货市场,油厂的获利将会很丰厚,这足可以抵消现货的损失,而且还有一定幅度的利益。据统计,从7月20日至7月2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各合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近期8月合约每吨(下同)下跌了67元,至2070元/吨;主力9月合约下跌了77元,至2125元;主力11月合约下跌72元,至2213元,下跌幅度与频率令人关注。

    后期豆粕价格上升动力不可小觑

    综上所述,当供需两方面均不能给豆粕市场带来支撑的时候,当一些对价格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油厂也希望豆粕价格能够下滑配合期货做空的时候,豆粕市场的下跌好像也就理所当然。但是笔者仍需提醒交易者,由于8月份的进口大豆成本一直居于2600元/吨以上,加上7、8月份大豆进口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因此后期豆粕价格的上升动力仍然不能小觑。而近期个别油厂的这些降价动作,只不过是在延迟豆粕市场低迷的时间,尽可能地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也相应地将豆粕市场好转的时间向后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