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厂竞争程度将影响未来豆粕价格走势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7-07
     6月28日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再次跌到今年的低点,CP43豆粕全国日均价为2050元/吨,又一次进入阶段性的价格底部区域,其中产区油厂豆粕售价基本上都低于上次低点20~30元/吨,而主销区价格明显低于4月28日的低价位区间。这说明主销区的供应压力及销售压力应该较上次低点附近时略大一些,产区油厂在销区的市场份额与区域重新划分之争将更加激烈,这将是7月份豆粕现货市场上最大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外资企业生产量计划加大之后,油厂之间的竞争程度对其营销策略的影响很不确定,可以说这一充满人为、主观特征的影响因素,令市场价格走势很难判断。

    压榨利润持续降低令中小厂家出现惜售心理

    综合全国的情况看,目前理论估算的国内油脂行业的压榨利润在-50~+60元/吨之间,在市场竞争及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这样的压榨利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是,从油厂的贸易能力与营销能力看,大型厂家的利润明显好于中小厂家,尚有一定利润的油厂基本上都是原料综合成本较低的大型厂家,而中小厂家大多出现亏损局面,特别是沿海地区中小型油厂,原本已经逐渐减少的资本积累,仍进一步被缓慢地吞噬,因此,在不惜代价扩大市场份额与保住原有资本之间,中小型厂家似乎变得更加谨慎,慢慢地认识到现阶段保存实力最重要,因此在压榨利润持续降低、且出现持续亏损之后,中小企业对豆粕销售出现一定的惜售心理,甚至计划暂时停产检修。这对豆粕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因为这意味着扰乱市场秩序的最不稳定的一部分力量暂时无法发挥作用了。而且,从近年的市场研究中发现,正常情况下,在压榨利润比较理想时,中小型油厂大多采用很灵活的价格策略,基本上都领先于大型油厂降低价格销售。而在压榨亏损的情况下,大型厂家的风向标作用明显,更多的中小企业还是被迫跟随大厂而动,当然,也有个别厂家停产不参与竞争,还有极少数中小企业主动把价格放得更低,但是其影响不大。

    停 产限产显示出国内油厂已经不再盲目乐观

    6月中旬,在豆粕销售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国内油厂与中间环节库存增加,加之出现压榨亏损的风险,因此山东、黑龙江等地厂家相继停产、限产,其中限产这一缓解压力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采用。中国大豆网在《豆粕弱市之中频繁试探反弹的隐忧》一文中,对这一因素表现出忧虑,目前的观点依然是,限产、停产并不能缓解7月份国内供应的实质性压力,因为这不能改变大豆的供应压力。但是,也许是两者相害取其轻,在两个都很不理想的方案面前,选择一个相对有利一点的也是被迫之举,毕竟大豆的保管与保存的条件较豆粕还要长一些。不过,从油厂限产这一现象上,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油厂对国内供需及豆粕销售已经不再盲目乐观,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对于缓解远期供应压力是一个潜在的利好,也可以令油厂有计划、理性地制定下半年的操作计划,可以调整下半年的供需,降低后期的压力。

    8月船期进口大豆采购谨慎冲淡目前库存压力

    目前国内大豆及其产品市场上,最大的实质性压力及心理压力依然是压榨能力过剩情况下的原料供应压力,特别是进口大豆的库存压力。目前中国大豆网维持6月末进口大豆库存390万吨的预计,7月份的到货量在230万吨左右,7月末国内进口大豆库存将依然在380万吨左右。单单从数量上看,压力很大。但是,8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进一步降低,并且到货情况在7月中后期将逐渐浮出水面,也会因为被更多的市场人士了解,进而发挥作用。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在国内油粕产品销售不佳与预期的理论进口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国买家对7~8月船期进口大豆的采购积极性很低,截至6月28日,中国买家7月船期大豆订购数量为160万吨左右,8月船期仅为2船。基于当前国内购销压力及压榨风险考虑,近期追船订购进口大豆的厂家预计不会太多,因此8~9月份进口大豆的到货量相对于5~7月份会明显降低。而近年市场影响因素大多是提前发挥作用及炒作,也许中国买家对远期进口大豆的谨慎采购,在7月后期会冲淡库存庞大所带来的压力。

    国内外“天气市”令美盘波动但很难破580

    6月份国内外期货市场上的天气炒作正式登场,相对来看,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明显提高。中国主产区的天气对国内影响微弱,被提上消息面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对国际市场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关注大豆的人士基本上都在看美国的天气,虽然说今年美国的天气状况比较理想,而且偌大的土地上有某些地区或者某一时间段出现一些自然灾害都很正常,但是只要涉及到“炒作”,就会被人为放大。因此,在开花期之前的某些短时间内的燥热、干旱可能还会影响美盘。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美盘跌破580美分的机会存在,但是近期出现580美分以下长期运行、盘整的可能性很小。而7月中旬开花结荚期的天气炒作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因此,对于影响力依然很大的美盘,暂时不可看得过低。另外,美国国内农民的销售情况也在暗示我们,似乎美国国内的大豆库存压力也在缓解,并没有市场人士所预计的那样悲观。

    升贴水上涨令进口大豆成本呈现上升趋势

    进入6月份,国际供货商的升贴水报价出现上涨迹象,自6月8日开始大幅提高升贴水报价至132~138美分,之后一直坚持在较高价位,至下旬,升贴水对近月合约较高报价甚至达到了145~150美分/蒲式耳。据了解,国际供货商升贴水报价上涨并不完全是几大巨头对海运费的炒作,也有一些实质性的因素:首先是能源价格上涨的带动,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运输成本的提高,影响较大:其次是巴西农民销售意愿的降低,在5月份以前的价位上出现惜售心理,为了回避风险,国际供货商也提前预计出后期大豆价格的升水,提前调高对中国的升贴水报价,另外,阿根廷因为国内需求提高,出售数量降低,也促使南美升贴水报价走高;再次,美国农民在600美分/蒲式耳以下的销售积极性很低,而近段时间,在600美分左右销售也不积极,为了吸引更多的销售,国际供货商相应提高升贴水报价,以回避及均衡后期风险;最后是国际粮商与中国买家的心理战,前期美盘与升贴水报价综合计算进口成本并不是很高,国内油脂企业因为油粕的销售情况及库存压力,购买不积极。而目前综合成本上涨至2550元/吨左右,采购心理反而更加矛盾,前几年也曾出现类似的情况,心理较量之中,国际供货商的升贴水报价不会轻易走低。从以上情况看,8月船期进口成本近期很难降低,较5~6月份压榨的大豆成本提高100~150元/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外资贸易利润与压榨利润抗衡冲击豆粕成本

    7月份,国内豆粕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外资新建及入股的大型油脂企业在原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预计生产量将大幅提高,而中小型油脂企业在有意识控制产量的情况下被动跟风。由此,7月份豆粕市场上,大厂、大集团的竞争情况及营销策略对市场的影响力大增。而一直困扰市场的贸易利润与压榨利润的抗衡是否真的会出现,也随时被业内人士关注。嘉吉、托福等本身就是中国进口大豆的国际供货商,在对中国企业出口大豆的时候本身就有一部分贸易利润。而完全的中国企业依靠路易达孚、中纺等国际粮商购买,即使贸易能力再强,也要增加一部分贸易利润,原料的理论成本也会较高。更何况从目前看,嘉吉之类的国际粮商本身的贸易能力及市场判断能力就很强。另外,随着期货与现货结合操作的广泛应用,油厂的豆粕成本已不能单单从其原料理论成本、豆粕、豆油价格来推算,因此这对于我们判断厂家的价格竞争底线很难。虽然说价格竞争不是理想的竞争方式,但是在现阶段的国内供需情况下,却是最有效的,因此油厂之间竞争程度、贸易利润与压榨利润的抗衡能否出现,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综合所述,从前五个影响因素看,豆粕价格再次降至一个年内低点的价位区间,跌破这一低点的阻力很大,从成交情况以及一些炒作因素的出现也说明,市场上再次出现很强的抗跌性。客观分析,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继续走低的空间很小,随时都有区间反弹的可能。但是第六个因素提醒我们,国内油脂行业竞争在7月份有逐渐加剧的趋势,洗牌与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令价格的波动趋势很不确定。特别是江浙油厂及其主销区,豆粕市场的价格趋势变化很有可能超出业内人士的预计,不按正常轨迹运行,并且波及全国。由此,后期我们在关注江浙市场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周边市场的供需情况操作。一旦油厂之间不理性竞争出现,国内豆粕价格可能要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油厂之间理性竞争,国内豆粕价格有望在后期出现一波反弹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