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豆油产出数量的增加为中国食用植物油需求的增加提供了强有力的供应基础。目前来看,豆油消费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豆油的稳定供给对中国食用油市场的稳定和油料产品的生产发展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豆油供给的短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从大豆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数量迅速增加,在2004/05年度中国共进口了2580万t大豆,这一数量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40%,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豆油因此,出现明显增长。即使这样,由于国内整体食用油以及豆油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中国依然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的供给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当前中国豆油市场的供求状况如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已经成为国内豆油市场供求双方关注的一个话题。尤其是2006年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进口配额取消之后,对新时期豆油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无论是对豆油市场本身,还是对油籽加工工业及其他食用油市场均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豆油生产、进口及消费变化的历史沿革
在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食用油脂消费量开始出现增加,但中国的食用油生产能力不足,只能依靠国际市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自1985/86年度,中国已经从国际市场进口食用油,但进口数量非常有限。到了1991/92年度,中国豆油的年产量依然不足65万t,加上食用和工业用年消费数量也仅在100万t左右,在随后的几年,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对豆粕等蛋白饲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也拉动了豆油加工的增长,豆油与豆粕加工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1993年,中国油料市场放开后,国内油脂供应不足,价格急剧上升,进一步促进了榨油业的发展,榨油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这段时期由于大豆食用消费增长缓慢,榨油消费成为大豆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1993/94年度大豆产量达到1531万t,原料上供给量的增加使国内豆油生产能力达到131万t。即使如此,由于在该年度,国内豆油消费量已增长至148万t,国内豆油供需依然存在一定的缺口,这部分缺口就要依靠进口来弥补,当年进口豆油64万t。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1995年和1996年国内大豆减产使得豆油生产陷入了低潮,年产量徘徊在130万t左右,而豆油消费量却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每年20万-40万t的速度稳步增长。豆油的产需缺口从90年代初的20万t扩大到1997/98年度的170万t左右。(见图1)豆油产需缺口的扩大不仅使进口大豆迅速增加,而且1996年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同时豆油的进口量也急剧增加,1995-1997年,经过正常渠道中国平均进口豆油136万to另外估计在此期间通过非正常渠道也进口了大量的豆油,1997年的数量约为100万l这些豆油凭借低价优势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从而抑制了中国豆油的加工生产。进入1996年以后,中国豆油价格跌入低谷,豆油生产发展速度减缓。许多国有油脂加工厂产品积压,普遍出现“卖油难”。1998年7月以后,中国政府加强油品进口环节的管理力度和整治措施,中国豆油等食用植物油价格明显上升,加之1998年中国政府恢复对豆粕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以增强中国加工能力。中国大豆进口量开始出现快速上升,连续3年大豆进口量超过了1000万t,这种政策的变化间接导致了豆油进口量在1999/2000年度至200I/02年度间出现降低,平均年进口量仅为33万t。
进入2002年以后,伴随着中国进入WTO并承诺对豆油等植物油施行关税配额管理制度,豆油配额数量在逐年增加的同时,配额内关税维持在9%的较低水平。这导致中国豆油的进口数量连续3年大幅增加,在2002/03年度豆油进口量达到172万t之后,2003/04年度豆油进口数量达到了创记录的272万t,从而超过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豆油进口国。虽然进入2004/05年度以后,受到大豆进口数量迅速增加,以及国内外市场价格长期倒挂的影响,中国豆油进口数量出现了降低,但全年度仍保持了173万t的较高进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