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弱市之中频繁试探反弹的隐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6-23
     5月份之后,国内豆粕价格降至近年的低点附近,现货市场上供需双方心理较量明显加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市场调节能力略强的油厂的推动下,豆粕价格频繁试探反弹,而又屡次失败。由此可见,供需双方的抗衡能力不相上下,但是意志和激情却逐渐被磨灭。6月16日在美盘带动下,油厂再次试探反弹,相对以往,这次供货方的信心稍显增强,而需求方阵脚微乱,但在这种弱市之中频繁试探反弹,存在四大隐忧。

    隐忧之一:终端需求是否积极配合供应

    2006年以来,“豆粕需求降低、饲料产量下降”是业内普遍流传的观点,但是中国大豆网综合原料供应、压榨及全国的整体需求情况看,国内养殖业需求只是增长速度降低,需求并没有降低。如此情况下,出现与事实相反的理解,根本原因是供应的增长幅度高于需求的实际增加比例。在供大于求的国际大环境下,原料成本降低,2006年国内豆粕价位整体下移是正常现象。所以价格跌破心理价位、甚至达到近年新低是正常现象,应该调整心态,不能总停留在历史的高位来俯视目前的价格。在这种背景下,除非出现明显的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否则6~7月份豆粕现货价格想再次形成长期上涨行情乃至突破2006年高点会比较困难。而压榨能力过剩条件下的原料供应充足,豆粕价格想获得供不应求的助力比较困难,因此,豆粕价格在原料供应压力尚存的情况下,即使走高,也只能定义为反弹,并且反弹能否得到终端需求的同步增长来配合,能否在时间周期形成一波可以称得上“反弹”的行情,需要思考。笔者认为,一周之内的价格短暂走高,只能理解为试探反弹,并不能称得上是一次反弹行情。

    隐忧之二:预期原料成本能否长期支持

    综合市场的各种因素看,目前国内豆粕市场的销售以及价格压力仍然不容忽视,而16日益海集团率先试探反弹,主要理由是预期原料成本提高。近两周在国际海运费上涨的情况下,美盘也频繁波动,7月船期进口大豆成本较前两周明显提高,并且一直保持在3个月之内的较高水平。但据了解,本次海运费用上涨,也存在一定的炒作成分,传言有部分国际机构在炒作海运费用,与CBOT上的炒作有同样的迹象,但是近日原油、金属价格在调整中走低,令海运费用上涨失去一个强支撑,所以海运费价格还能有多少上涨空间值得关注;另外,对进口大豆理论成本有支撑的还有美盘价格,长期压抑的CBOT市场上,“天气市”中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能维持多长时间,也很关键。我国东北主产区的有效降雨已经缓解了旱情,炒作的理由不充分,这也不支撑期货价格上涨太多。

    目前国际供货商对美湾的报价与巴西的报价基本持平,综合各方面考虑,在这种情况下,美豆会有一定的优势,从国外市场反映的情况看,CBOT大豆期价在600美分/蒲式耳附近,美国豆农出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因此国际大豆供应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6~7月份到货的进口大豆成本依然不高,而面对国内市场的需求及产品的销售压力,国内油厂在目前价位订购的积极性很低,甚至询价也不多,国际供货商的销售压力也比较大,因此,目前7月船期的较高报价能否一直维持,还不能确定。所以预期大豆原料成本能否长期作用,并且支持豆粕形成一波反弹乃至上涨行情,暂时看基础并不牢固。

    隐忧之三:限量生产是否能改变供应压力

    6月中旬末在豆粕销售及库存压力之下,国内部分地区油厂作出了停产、限产计划,其中在黑龙江、山东地区表现较为明显。黑龙江油厂豆粕的价格优势不明显,在主销区价格走低、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停产检修是正常现象,维持少量压榨,供应周边市场,这是比较理性的思维;而山东油厂停产,更多的是豆粕库存压力的作用。这种现象预计6月下旬将在很多沿海地区出现。原因之一是在大豆供应压力下,油厂被动生产带来的供应压力;原因之二是中间商和饲料厂前期预订的合同执行时间延迟、执行情况不理想及违约现象为厂家带来的库存压力。因为终端需求没有配合,部分饲料厂商在5月后期及6月初订购的远期合同没有顺利执行,而价格在频繁波动中走低,也增加了这部分合同豆粕顺利消耗的难度。

    6月下旬,国内部分厂家不得不通过限产、停产来缓解自身的库存压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厂家都能限产来维护国内整体的豆粕库存。最重要的是,在国内油厂风险意识提高的情况下,2005年之后就有意识地把豆粕库存向大豆库存转化,国产大豆库存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是众所周知的,而即使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6月底国内进口大豆库存也有可能达到历史高点——370万吨以上,一旦油厂减少压榨,进口大豆库存还将提高。在压榨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大豆库存就等于豆粕库存,限产缓解了豆粕库存压力,但很难改变大豆的供应压力。

    隐忧之四:畜禽产品价格回升尚需正确理解

    2006年以来,国内畜禽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一直作为部分业内人士片面理解需求的主要论据,这部分业内人士大多认为畜禽产品价格低迷令豆粕需求降低。而近两周以来,部分省市畜禽产品价格回升,很自然地被作为豆粕市场的一个利好论据在宣传。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任何产品价格的长期走势都离不开供求关系的作用,本年度以来,肉蛋禽产品价格下跌,有禽流感等疫情的影响,却离不开供大于求这一客观存在的重要条件。中国大豆网通过对原料供应、压榨及豆粕大豆库存等综合情况分析,2006年上半年国内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没有降低,而是略有提高,这从侧面反映出养殖业存栏较高打压畜禽产品价格的事实。

    而最近生猪以及鸡蛋等价格上升,主要还是养殖业自身调节供需的结果,存栏量在养殖效益低下、养殖积极性很低的情况下逐渐降低,达到了另一个临界点,畜禽产品对市场的供应随着存栏量降低而降低,因此生猪以及鸡蛋等产品价格出现回升。从这一点上看,目前生猪以及鸡蛋等畜禽产品价格的回升,仍然不能作为豆粕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及价格上涨的先兆,养殖效益好转有可能会提高养殖户对饲料产品乃至豆粕价格的承受能力,但是目前的畜禽价格尚不能改变养殖业亏损的局面,所以这一点不会主动拉动豆粕价格走高。另外,在畜禽产品价格回升的前期,国内豆粕的弹性需求有可能短暂增加,但是实质性需求不会提高,中后期豆粕需求甚至有可能会略有降低。因此,还是要谨慎看待需求,正确理解畜禽产品价格回升的原因。

    总之,这四重隐忧不容忽视,对此抱有未雨绸缪的审慎姿态,才是防微杜渐的理性选择。这不仅仅是站在需求方的角度来分析市场,对于作为供货方的油厂而言,这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油厂对豆粕市场行情的判断,直接影响到其后期的原料采购计划,原本已经出现供应压力的原料市场,一旦再一次出现集中采购进口大豆的现象,2006年国内大豆及油粕市场真的会很悲观了,甚至会影响到新季大豆收获之后的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