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数据显示,占业务比例较高的食用油、豆粕等业务的增长放缓。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中粮国际的明显增长建立于2004年业绩下滑的基础上,其股东应占溢利其实只是比2003年稍有上升。今后,中粮的发展可能受国际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其集团内部五大主业的重组以及对中谷集团的并购整合也值得关注。
传统业务增速放缓
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食用油脂及豆粕生产商,中粮的榨油和精炼油业务,营业额共118.71亿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67.5%,只比上年上升1.8%。不过,中粮国际年报坦承,食用油、豆粕及相关产品业务因市场原因减慢复苏进度。
据数据显示,因为禽流感的负面影响没有扩大化,中粮的豆粕销量比上年上升13.6%,食用散油销量比上年上升8.7%,小包装油销量比上年上升15.9%。但因业务基数较大,增长放缓。中粮表示,今年将着力培育福临门和滋采品牌小包装食用油的生产能力,例如葵花籽油及红花籽油等,并继续向高附加值的油脂深加工方向发展。
2005年3月宁高宁继任董事长以来,中粮国际就加快重组步伐。公司目前并没披露有关重组进展的详细情况,但知情人士预计,重组工作可能在今年中有实质性进展。而公司考虑的重组方案包括将1-2个业务板块分拆上市或者重新将业务划分为品牌业务和非品牌业务。据了解,目前业界高度关注的是,中粮集团与中谷粮油集团的重组业务。这两大集团公司的资产总计达600亿人民币。
新闻分析
中粮增长意料之中
中粮年报显示,“股东应占盈利为4.29亿港元,较上年上升50.1%”。但香港大福投资顾问公司分析师梁伟沛指出,中粮国际2003年的股东应占盈利为4.12亿港元,但2004年却为2.85亿港元。其2005年的成绩其实只是回归到比2003年稍高的水平。至于中粮表示,人民币升值将为集团带来正面影响。梁伟沛也指出,大宗的大豆贸易其实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全球价格波动并非中粮可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