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价格之所以长时间内整固,原因是受到了多空均衡力量的作用。主导利空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全球超高的库存压力;二是禽流感不断的侵袭。
造成全球大豆超高库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南美今年预期丰产,二是美国大豆对外出口缓慢。随着全球大豆需求的日益增长,南美新增的大豆产能成为全球大豆供需体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农产品,由于受供应弹性的限制,一旦出现供给短缺就会引起价格暴涨,所以就全球大豆市场体系来讲,应该是"涨"看巴西,"落"看中国。今年南美大豆生产正常,这排除了在北半球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之前大豆暴涨的可能性,但并不能意味着全球大豆就要因此而下跌,因为主导大豆价格下跌的因素在销区——即中国的终端需求未来会怎样变化。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的对比,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表明,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间,中国共进口大豆1063万吨,比2004/2005年度同期是绝对增长的,要知道在2005年9月-2006年1月间,正是国内禽流感闹得鸡犬不宁的时候,在国内禽类养殖业如此饱受蹂躏的同时,中国大豆进口仍未见倦态。这主要由于南美大豆货源充足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国内进口商把采购的兴趣转向了南美,导致了美国对外出口速度的衰减,反映在期末库存上,就是"历史性"的大增特增。既然是中国方面的需求没有大问题,那么我们预计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依然会提高速度,同时美国大豆吓人的库存也会因此而调低,全球大豆价格也因此失去了深跌的理由。
禽流感也是一个即将逝去的利空。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禽流感在欧洲和非洲的出现引起全世界的恐慌。同去年冬季国内发生的禽流感不同的是,飞鸟迁徙归来的时候将禽流感病毒传播到欧州,当欧洲和非洲出现禽流感的时候,国内养殖业已经处在禽流感影响的后期,我们国家已经多次发生禽流感,虽然禽流感对禽类养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每次都会在后期引发养殖业爆发性反弹,这一次也不例外。国际大豆的低迷给中国压榨企业提供了绝佳的进货机会,因此预计国内大豆进口会继续增加。
利多的因素正在成长。以国际指数基金为代表的规模资金开始大量进驻农产品市场。目前,国际商业买盘买入CBOT大豆的兴趣日益强烈,其净持仓再次超越4万手,要知道指数基金的头寸是计入商业买盘系列的,因此如此庞大的持仓规模让我们依稀领略指数基金的大手笔。昨夜间,美国中西部的充沛降雨给早晨的玉米带来较大的弱势,致使玉米价格一路下滑,然而,德意志银行在收盘前购买了4000手玉米,挽回玉米的利空局面,基金的影响力初见一斑。
根据大豆市场近期的表现,说明大豆有足够的能力忽略庞大的库存以及南美收割等众多基本面利空因素,估计大豆市场将会继续震荡,但未来主体走势我们依然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