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大豆供应面看,2005/06年度北半球大豆产量创纪录,特别是本周美国农业部将中国大豆产量大幅调高到了1830万吨,远高于先前预估的1700万吨,原因在于东北产区的大豆播种面积显著上调。中国大豆产量高于预期,也部分解释了今年中国采购美国大豆步伐迟缓的原因。此外美国农业部没有调整巴西和阿根廷2005/06年度大豆产量,分别维持在5850万吨和4050万吨。受此影响,美国农业部将2005/06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调高到5442万吨,这是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库存4488万吨提高了954万吨。期末库存比也提高到了25.45%,相比之下,上年的库存用量比为21.8%,而2003/04年度的库存用量比只有18.7%。
目前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大豆已经开始成熟,而且巴西中西部地区的收获已经开始,全国的收获也完成了四分之一左右,从目前的情况看,南美产量很有可能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随着2005/0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接近水落石出,市场自然就开始关注起今年春季北半球的产量前景,特别是美国这个头号生产国的播种意向和天气。
由于美国大豆种植成本低于玉米,市场预计今年春季美国种植户将会增加大豆播种面积,相应减少玉米播种面积。而目前中西部的天气也有利于春季播种。周五,Informa经济公司预测2006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522.2万英亩,高于美国农业部2005年大豆播种面积数据7214.2万英亩。艾伦代尔公司也预测大豆播种面积为7420.2万英亩,比上年增长206万英亩,如果预测成为现实,这将会是历史第三高的水平。3月31日美国农业部将要发布自己的2006年玉米和大豆播种面积报告。
随着近期美国玉米种植带出现及时降雨,至少暂时打消了人们对美国大豆主产区可能出现干旱天气的顾虑。美国政府气象机构NOAA曾经表示美国将会出现弱的拉尼娜,但是太平洋赤道位置东部的海洋表面水温并不支持这一论断。近期该地区的平均海洋表面水温提高,比正常水平高处0.5摄氏度,相比之下,1月份是比正常水平低了0.2摄氏度。(注:拉尼娜天气的重要指标就是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洋表面水面低于正常水平)。下周四NOAA计划发布更新后的拉尼娜天气预报。
考虑到目前世界大豆结转库存创纪录,而且南美庞大的大豆产量将会在未来数周陆续上市,美国大豆出口也将进入淡季,因此大豆市场的近期走势前景不容客观。特别是考虑到2006年以来,巴西和美国大豆种植户惜售,这无疑导致今后陈大豆供应上市的时间拖长,如果大豆种植户选择在春播到来前加快销售,必然刺激大豆现货销售显著增长,从而带来显著的下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