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大豆市场,一方面表现为大豆资源仍较丰富,另一方面表现为大豆收购又面临困难;一方面表现为是惜售、惜卖、等市观望;另一方面是等价、压价不及余力。如此状况,反映出黑龙江大豆市场发育仍然处在比较原始无秩序的状态。大豆市场的规范及加工贸易商的行业自律亟待需要改变。
当前大豆市场的无秩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的盲目性。一些企业及大豆贸易商对大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的分析及预期准备不足,何时收购,收购多少、价格水平,利润多少缺乏严格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对未来市场的屈指程度十分有限。大豆市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各企业大豆原料不足的现象相当普遍,大豆原料成为制约各企业持续生产和经营的瓶颈。
二是市场的随意性。从去年大豆收购期以来压价收购的现象一直没有停止,持续较低价格收购大豆,使企业难以在较短时期内收购足够数量的大豆维持生产,加工利润很难得到保证,贸易商的利润很难得以实现。一个发育健全的市场应该是张弛有度,我们恰恰失在这一点。
三是市场的伤害性。持续较低的大豆价格,受到最大伤害的是广大豆农及家庭农场。他们最基本的利益都得不到实现,惜售是他们最简单、最直白也是唯一的市场选择。大家知道,目前我国大豆生产、大豆加工是一个十分脆弱的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大豆生产及加工相比较,我们唱的还是“摇篮曲”。在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没有市场规则和市场自律,打拼的不是市场而是我们自己。
黑龙江有丰富的大豆资源和发展潜力,大豆加工及贸易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产品优势,培育市场、发展市场、壮大市场,按市场的客观要求规范我们的市场,自律我们的市场行为是每一个大豆企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最终收益的仍将是我们自己。当前要规范市场,自律市场行为,首先要发挥各行业组织的作用,广泛采纳各方意见,形成市场认同,建立起适应黑龙江大豆市场特点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建立各企业的市场自律行为规范,通过大家有形的手,规范和制约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以此促进大豆市场环境的改变和完善。通过对大豆市场体系的建立和规范,以此保护大豆生产者、需求者的共同利益及长远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