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植物油进口预计放缓 受大量进口大豆冲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2-22  
     全球最大植物油进口国中国今年可能不会大量购买棕榈油或豆油,尽管中国自1月起取消了植物油进口配额.

    贸易商和业内人士称,大豆的大量进口,以及进口豆油和棕榈油充裕的库存,令国内植物油价格承压,而国际价格已因生物燃料需求预期而走升.

    中国一家压榨厂的领导称,"我不确信今年的进口是否会超过去年水平.""人们一直在谈论进口大量增加的问题,但是许多精炼厂因进口的豆油和棕榈油而蒙受损失...现在进口的豆油比国内豆油还贵."随着中国经济每年以超过9%的速度攀升,该国对包括菜籽油或花生油在内的食用油的消费预计每年将增加逾5%.

    中国政府1月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承诺,取消了进口配额.尽管不再有数量上的限制,但植物油进口仍须缴纳9%的进口关税.

    但自去年初以来,中国大豆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冲击了国内植物油价格.尽管中国植物油短缺,但价格有时比国际水平还低.

    中国北方一家压榨厂的高级管理人员表示,"我们榨得太多了,".他指的是中国压榨能力达到7,000万吨,为饲料厂总需求的两倍.

    为了给庞大的油脂加工业供应原料,中国在2005年进口了创记录的2,659万吨大豆,比前一年高31.4%.2005年的棕榈油进口量也增长18.7%,至284万吨,而豆油进口量下降32.6%,至169万吨.

    "我们预测植物油进口将增加,但幅度不大,"北京一家国际企业的资深交易员说道.他预期2006年豆油进口量将增长30万吨左右.

    一些豆油供应商在豆油中调兑价格低廉的棕榈油,以降低成本,这给中国国内豆油价格带来下跌压力.

    ***生物燃料需求**在原油价格盘旋于每桶60美元高位之际,对生物燃料需求上升的预期高涨,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生物燃料用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可再生资源制成.

    这促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5月豆油期货升至每磅23美分以上,合每吨507美元左右,高于一年前的每磅约20美分,尽管南美洲本季大豆收成以及美国大豆库存均创出记录.

    新加坡一国际贸易行的贸易商表示,"理论上讲,中国今年应会购买更多棕榈油,但是我们尚未看到这一点.由于生物燃料需求的传闻,价格太高."中国的业内人士及贸易商目前担心,在本月的农历新年消费高峰过後,国内的食用油价可能再度承受下跌压力.

    他们说,更糟糕的大量高价南美豆油将运抵中国,其中有25万吨于12月启运,另外20万吨在1月启运.

    "豆油需求甚至不及豆粕(豆粉),"中国南方的第一位压榨厂的领导称,"大量进口豆油仍存放在油罐中...还有更多高价豆油即将涌入."但是官员们还是提到了令人宽慰的一点:许多大豆压榨商已停产数月,因为没钱购买大豆,并且正在寻找外国投资者.这令供应受限并且支撑了国内豆粕价格,尽管由于暴发禽流感导致国内需求迟滞.

    "很难说将会发生什麽情况."第一位压榨商称,"这非常有趣.情况不同寻常...如果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价格变动不大,豆油价格至少可能会在当前水平持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