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节后涨势才是主升浪 大豆有望进入大牛市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2-06  
     豆类期价自去年以来走势一直弱势振荡,在全球商品期货大牛市的背景下,投机资金虽然屡掀波澜,但迫于大豆基本面的压力最终都无功而反。面对能源和金属如火如荼的涨势,在新的一年里,大豆的低迷格局能否有所改变呢?

    众所周知,决定商品价格变化的最根本因素是供应和需求的对比。从公开的数据看,目前大豆的供需状况显然是较为利空的。美国农业部已连续两个月大幅调高了库存数据,最新的月度报告显示,2005/2006年度世界大豆总供应量达到2.315亿吨,较2004/2005年度提高5.8%,2005/2006年度世界大豆期末库存为4811万吨,库存消费比为22.33%,无论是期末库存还是库存消费比都明显高于上一年度,也是近几年的最高值。按照这样的供需状况,大豆价格是无论如何也涨不上去的。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以上数据反映的都是过去的情况,也都体现在目前的价格当中了。而未来的供应和需求则是一个变量,不论哪一方面出现变化,都会影响甚至改变目前的价格走势。期货价格反映的正是未来供需状况可能发生的变化。

    展望2006年,我们发现有一个变化正在发生,这个变化最终将改变大豆的供需格局。

    玉米和大豆播种季节相近,主要用途也相似,因此,这两个品种的价格走势一直很相似,但情况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生改变。玉米从去年8月份开始逐步振荡向上并不断创出新高,而与此同时,大豆则呈现振荡向下的走势,两者出现了明显的背离,造成这种背离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石油价格。由于石油价格的高企,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把一半以上的原糖转化成了乙醇,从而造成全球糖价的飚升。中国虽然产糖量不高,但却是玉米生产大国,而玉米也可以用来制成燃料乙醇,于是在国内越来越多的玉米开始转化成乙醇,从而造成了玉米价格的坚挺。相信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另一玉米大国—美国也在同样发生,这从近期CBOT玉米走势的强劲表现可以看出来。而且,只要石油价格继续徘徊在高位,那么玉米价格极有可能步白糖的后尘。

    从目前情况来看,能够改变大豆供需格局的可能只有玉米。我们可以想象,由于大豆和玉米播种季节相近,而耕地面积是有限的,如果玉米价格持续高涨,必然会造成玉米播种面积的提高和大豆播种面积的下降,从而造成大豆供应量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玉米和大豆之前都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玉米价格的高企也会造成大豆需求的提高。因此,不论从供应还是需求方面,玉米价格的不断走高最终将会造成大豆的供需趋向偏紧从而带动大豆价格走升。当然,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玉米价格上涨的速度和高度。

    既然已经从基本面上找到了有可能造成今年大豆价格上涨的因素,那么,我们再从技术面看一下大豆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从大豆的指数图上看,期价从2005年11月30日开始展开一波强劲的反弹,到2006年1月4日结束。最重要的一点是,随后的调整只回撤到了本次反弹的一半位置便明显止跌。由于春节期间美豆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国内豆价开盘后必然出现跳升,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从去年11月30日展开的反弹行情极有可能是牛市的第一波,因为随后的调整并没有创出新低。大豆春节后的涨势才是真正的主升浪,并有望突破1月4日的反弹高点,从而将大豆带入一轮大的牛市行情之中。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