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月20日的一周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收盘继续下跌,由于上周末期间阿根廷出现降雨,改善了作物生长条件;美国大豆库存庞大,继续对大盘构成了下行压力。不过商业公司作多,中国采购加快,有助于期价从六周的低点反弹。
上周四美国农业部在供需报告中预测,2006年 8月底美国大豆库存达到5.05亿蒲式耳,比上月预估值提高 1亿蒲式耳。而本周初美国全国油籽加工行业协会的月度压榨报告显示,12 月份NOPA的会员压榨的大豆达到了 1.42245亿蒲式耳,低于上月的1.449亿蒲式耳,也远远大于市场预期,这固然和 12月份的节日较多有关,同时也部分反映了12 月份大豆价格上涨导致压榨利润可能受到挤压。
克莱斯特农业咨询公司的分析师约翰·克莱斯特也指出,大豆下跌的原因在于基本面趋于看空,因为近期阿根廷出现降雨,南美作物没有受到显著的天气威胁,而美国大豆库存十分庞大,继续对大豆价格构成压力。
不过,随着大豆价格连续下跌,从技术面看,大豆市场处于超卖区。截止到周三,3 月大豆已经比1月份的高点跌去了大约 70美分/蒲式耳,而且相对强弱指数指标也进入了超卖区。这有助于吸引投机资金低位回补,限制了大盘的进一步下跌。
与此同时,近期大豆价格下跌,伴随运费走低,显然有助于吸引包括中国在内买家的采购兴趣。在截止到1月12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高达127.86万吨,远高于业内预估的65到85万吨,也高于市场传言的100万吨,创下了本市场年度的高点,是上周水平的近三倍。其中中国就买入了49.9万吨,而且对未知目的地的销售量高达44万吨,市场认为这些销往了中国或者欧盟。此外2006/07年度的销售量达到72,000吨。
事实上,市场传言中国在本周还买入了至少三到五船的美国大豆,可能会在下周的出口销售报告中得到反映。由于对华出口活跃,所以商业公司在CBOT积极进行作价交易,这也对期价构成支持,有助于大盘从六周的低点反弹。
从天气看,过去两周里阿根廷大豆中心种植区的降雨充沛,但是1月份的最后几天将会出现炎热干燥天气。巴西南部的高气压将会在下周朝着阿根廷的北部和中部转移。随着这一高气压区进入阿根廷北部,阿根廷的玉米和大豆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天气。
未来一周里,市场将会继续密切关注南美天气的变化,如果天气变得干燥炎热,大豆价格将会再度反弹。下面是对过去一周行情的汇总。
大豆期市回顾
1月16日,CBOT 休市一天,纪念马丁路德金节日。
1月17日,大豆市场收盘下跌,周末期间阿根廷出现降雨,给大豆带来了压力。
1月18日,大豆市场收盘下跌,南美天气改善,给大盘带来了压力。
1月19日,大豆期货收盘互有涨跌,对近期的大幅下跌走势进行整理。
1月20日,大豆市场收盘温和上涨,主要因为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数据利多。
1月20日CBOT 3月大豆收报568美分,收低8.5美分,5月大豆收报 577.75美分,收低7.75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