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严冬之际酿春意——大豆市场2006年展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2-31  
     ◆ 2005年底一直延续到2006年1月,大豆市场正经历熊牛转换的初期过程,价格可能经历一定的来回反复,但是阶段性底部逐步抬高将是这一过程的显著特征。

    ◆ 2006年2月后,大豆市场熊牛转换初期完成,价格踏上攀升的牛市征途,振荡盘升的格局将延续到2006年的5月份,CBOT大豆到达的最高目标位置估计在700-720美分/蒲式耳附近。

    ◆ 2006年6月至10月期间,可能掀起新一轮的减产浪潮,连续两年度历史高位的大豆单产水平,可能使得2006/2007年度的大豆减产成为夏季主要炒作题材。如果减产成为事实,我们预计CBOT大豆800美分/蒲式耳的上涨目标可能达到。

    目前的大豆市场依旧处于集中上市的季节性压力之中,而禽流感加重了需求市场低迷状况。在促使大豆市场发生扭转的强劲动能出现之前,大豆难以彻底摆脱漫长的筑底过程。但我们仍坚信,“严冬”之际,“春意”潜藏,待到利空化尽时,商品固有的价值规律终将促使其踏上攀升的循环之路。

    一、“春意”运行节奏分析

    在整个宏观经济,特别是金属和能源市场趋向于长期的高位振荡的宏观背景下,农产品市场被低估的情况可能在2006年得到改变。那么CBOT大豆有可能在2005年的年底完成筑底,整个2006年的走势有望振荡上扬。而国内市场,由于进口大豆在国内大豆供应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国内大豆市场价格走向在较大程度上将与CBOT大豆市场联动。其中可能会由于进口步伐的差异在节奏上稍有差异,但价格整体运行趋势将维持一致。

    第一阶段 严冬之际酿春意(2005年四季度一直延续到2006年1月底)

    2005年第四季度前段部分,新豆集中上市压力以及持续不断的禽流感疫情爆发,将原本疲软的豆类市场拖入“严冬”季节。但是在利空的市场环境中,CBOT大豆的价格却保持相对的坚挺,550—560美分/蒲式耳构成连续合约强劲的支撑带。虽然经历了一连串的利空报告打压,但也只是将CBOT大豆连续价格打到544.2美分/蒲式耳的低点。之后,盘面拒绝继续下行,顶着基本面的利空压力执意上扬,上涨的幅度和力度也超出众多投资者的预料。一方面,基本面利空显著,而另外一方面,盘面却能保持强势上升的主基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否已经在暗示大豆市场在经历了一年半的熊市之后,已经开始提前步入熊牛转换的周期之中,而年度底部位置的逐步抬升正是这种征兆最显著的特征。在这样的分析背景下,我们认为,CBOT大豆已经在2005年的最后月份提前开始酝酿熊牛过渡的动能。即使基本面的压力仍有待消化,CBOT大豆价格可能需要经历一些反复,但是估计再回到原先底部区域的可能性不大。

    国内豆类市场在2005年第四季度直接受到禽流感打击以及低成本的进口大豆冲击,早早刷新了上一年度形成的低点。国家针对禽流感疫情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提振了久违的多头市场人气,国内市场同样顶着基本面的压力上行。国内豆类市场与CBOT大豆市场联袂步入熊牛转换的过渡期,市场的参与热情高涨,尤其是豆粕成交量获得了突破性放大。虽然基本面的压力尚未得以充分释放,国内豆类市场价格有振荡反复,熊牛转换初期的时间可能延续到2006年1月底,但是每个阶段底部的价位将逐步抬高。

    第二阶段 寒冬逝去春意来(2006年2月—5月)

    大豆市场要完成熊牛转换初期阶段,还必须具备促成市场焦点发生转移的强大动能。笔者认为能促发大豆逆转的动能主要有两个:1.南美出现恶劣天气;2.指数基金大举做多农产品市场。

    最为关键的还是南美的气候变化,气候一直以来都是农产品市场的关注热点。参与大豆的投资者尚清晰地记得上一年度拉动大豆底部启动的强大动能就是巴西干旱天气这一引导性题材。虽然在2005年12月的大豆上涨行情有南美天气出现干旱的贡献,但是笔者认为南美天气能形成大肆炒作的时日尚未到来。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时间进入2006年1月底,大豆步入开花以及随后的灌浆期,除非南美的气候能够一直维持良好,否则,届时气候因素将再次成为炒作热点之一,将为CBOT大豆价格步入稳步上扬阶段提供强劲的动能。

    另一焦点是指数基金的进场。从最近CFTC公布的基金持仓趋势来看,已经由净空转化为净多状态,虽还不能完全确定指数基金已经开始实施多头进军农产品市场的战略部署。但是我们相信,面对全球经济进入超级增长周期的普遍预期,处于价值低位区域的农产品对指数基金将构成巨大的吸引力。如果指数基金进入CBOT农产品市场的热潮爆发,将构成CBOT大豆强势上升的动能。

    第三阶段 春意盎然显光彩(2006年6月—10月)

    进入2006年6月份之后,美豆生长关键期,同时也是对天气炒作的敏感时期。尽管天气的变化让人难以预测,但是每年这个时候干旱炒作都有较大的市场,尤其是经历了2004/2005、2005/2006连续两年度的大豆丰产之后,2006/2007年度的大豆减产的题材估计在2006年的下半年会构成市场多头手中重量级筹码,炒作的时间可能一直持续到产量最终明朗的10月份。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的单产总体均呈现递增的态势,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连续的高单产之后,第三年可能出现回落的可能性非常大。2004/2005、2005/2006年度的单产水平达到创记录的高水平,根据农产品的周期特征,笔者认为2006/2007年度的大豆单产可能将较前两年度出现一定的回落。这一题材所能掀起的炒作空间大小与届时的天气状况密切相关,至少来讲,嗅觉敏感的基金一定可以借机炒作一番。

    国内市场在这段时间一方面受到CBOT大豆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与国内进口大豆的步伐有关。虽然国内豆油的价格在2005年几乎跌了近一年,但是我国豆油的消费数量仍是呈现递增的趋势,同时豆粕的消费量也能维持平稳的增长。因此,我们认为只要不再出现2005年上半年的判断失误,无视国内需求而大量进口大豆,导致港口大豆库存积压严重这种情况,国内进口大豆的步调就能够补充国内市场时段性需求,从而使得国内大豆的走势能够基本与CBOT大豆基本保持一致的基调。

    第四阶段 春华秋实,价值回归

    进入10月份,2006/2007年度大豆产量逐步明朗之后,新的一轮供应性压力显现,如果2006/2007年度的大豆减产较为严重,那么即使是处于季节性压力周期,大豆的价格也难以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如果是减产不算很显著,那么CBOT大豆的价格可能要回落到550美分/蒲式耳一带的底部区域内。

    二、投资机会

    把握战略做多时机

    我们预计,2006年的大豆市场是一个逐步进入牛市的市场,因此,抓住每段时期的战略做多机会将会成为投资者主要的选择。第一次战略进多的机会已经在2005年12月开始上涨以来显现。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大豆处于熊牛转换过程可能要经历一定的来回反复,大豆二次探低的时机就是投资者战略进多的良好时机,因为二次探低的完成将必然伴随着基本面发生重大转变。而基本面向好的转变指标一为南美气候出现不利变化、二为指数基金的大举进场。

    对于保值企业尤其是对于饲料企业来讲,由于在2005年遭受到禽流感的重创,企业元气遭受一定的创伤,更应该转变经营思路,合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原料价格的风险,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营。充分利用2006年的豆粕期货市场锁定企业的采购成本能为饲料企业在2006年打开一种新的经营赢利模式。尤其是在一些现货价格高出期货价格较多的地区,利用豆粕以厂代库的地方优势,可以考虑在期货市场对近月1月合约或远月的5月合约,根据企业生产计划,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买入保值。由于以厂代库带来的便利可能使饲料企业在采购原料时,可以在现货采购与厂库接货之间进行权衡,选取成本合宜的方式控制采购成本。

    把握多种可能的套利机会

    一是豆油期货推出带来的压榨套利机会。大豆、豆粕、豆油构成同一类产业链产品,其间存在较为稳定的价差关系。国外的压榨企业通常都是对大豆以及压榨产品的豆油、豆粕两头锁定,进行压榨价差投资策略,保证企业能够维持压榨行业平均利润。所以对国外压榨企业来讲,受成本以及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冲击小,能够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如果国内豆油期货推出,那么国内油厂可以根据进口成本,在豆油、豆粕合约上锁定压榨利润,进行一些压榨利润套利操作。

    二是可能产生的季节性套利机会。从国内农产品近年来的运行特点我们发现,大连市场的大豆与豆粕合约之间每年都存在一定的套利机会。连豆与连豆粕价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每年的3、4月份与8、9月份价差可能出现相对的低点位,而在6、7月份可能出现相对高点位。一般来讲,当价差在250-300点时,可以考虑买大豆抛豆粕的套利操作;当价差达到480-530点时,考虑相反操作。当然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具体环境也相对复杂,这里只是提供一种思路。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