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江西食用油市场狼烟四起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2-22  
     “新时代”斥资2.1亿元布局九江,“江西油脂”投入3 0 0 0万元上马新项目,浙江客商亦有意染指赣食用油市场……

    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和香港巨邦国际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合资组建的江西新时代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建设的2000吨/日大豆油脂综合加工项目已于今年6月在九江完工;早在一年前,江西最大的本土食用油生产企业———“江西油脂”也宣称将投入3000万元上马新项目;而记者近日得知,颇具实力的浙江客商亦有意染指江西食用油市场。一时间,江西食用油市场“狼烟四起”。

    业内人士认为,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赣鄱大地上正在上演一幕不见硝烟的搏杀战。种种迹象表明,江西食用油市场“洗牌”在即。

    “我们生产的食用油主要面对江西市场,江西没有日处理1000吨大豆以上的食用植物油企业,本土企业最大日处理能力也就200吨左右,最小的日处理能力还不到20吨,这基本上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新时代”某负责人如是说。

    专家指出,本土没有强势品牌,缺乏有实力的食用油企业,使“新时代”敢如此“放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批小包装油品牌如金龙鱼、福临门等大举入赣,虽然开始市场份额不大,但十年后的今天已处于垄断地位。相反,江西上百家食用油企业直到去年还在生产散装油,虽然有地利之便,但市场份额一年不如一年。2004年10月1日国家出台了新的食用油标准,新国标的食用油植物油有14项标准,极大地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意在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散装油。江西企业这才如梦初醒,但已无力回天。一句话,江西企业“觉悟得太晚”。与之相对应的是江西本土企业在家门口的尴尬,80%以上的市场被福临门、金龙鱼、鲁花等一线品牌控制,剩下20%的市场份额由江西本土企业与二三线品牌分享。

    江西本土品牌面对强劲对手的“入侵”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开始绝地反击,纷纷推出自己品牌的小包装油。本土企业龙头老大———“江西油脂”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该公司去年底就着手上项目,推出了“双鹤”系列食用油。而近段时间频频发力的江西绿源油脂实业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井冈山”。

    除了推出品牌小包装油,本土企业还加快了销售渠道的建设。据业内人士透露,江西油脂公司正以超低价格每5升35元向全省推广大豆调和油,与一线品牌相比,这个价格要低25%,已经几乎没有利润。现全省各地市都有“双鹤”的身影,目的就是想低价杀开一条血路,以最快的速度跑马圈地。据了解,“江西油脂”已在江西全省完成了销售网络的布局。

    与“江西油脂”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另一家本土食用油生产大户———“江西绿源”。该公司在推出自有品牌的同时,正加速向农村市场扩张。记者在沃尔玛看到,绿源原价37元/4.5升的大豆调和油现在只售33元/4.5升,还加送5元一盒的光明奶。

    除了推品牌、建网络,本土企业也在寻找更多的突围方式。“江西油脂”针对本地消费者口味偏好菜籽油,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米糠油、菜籽油。这也是其差异化竞争的一个对策。

    “江西油脂”的负责人坦言,作为日处理能力仅200吨大豆的区域性品牌,“江西油脂”或许还不能与“新时代”、金龙鱼等相提并论,但他们绝不会轻言放弃。他坚持认为地理位置与规模并不是决定胜负的惟一条件。

    此间有分析人士指出,“江西油脂”、“江西绿源”等本土品牌之所以敢高调反击,主要缘于食用油市场仍有空间。江西人口4000多万,年人均消费量是7.5公斤,同时江西每年的植物食用油消费总量少说有3亿公斤的存量,尽管80%以上的市场被福临门、金龙鱼、鲁花等品牌控制,但剩下的市场仍能养活一批江西本土企业。

    洗牌结局究竟如何?资深人士认为,食用植物油是量大利薄的行业,要获利必须形成规模,要规模就必须有大资金投入。因此,资本是这个市场的洗牌利器。福临门、金龙鱼包括“新时代”都有合资背景,而本土企业没有一家合资背景。故竞争不在一个层面上。

    有专家指出,大豆是食用植物油的主要原料,2004年全国大豆压榨油能力为7010万吨,当年国产大豆1800万吨,其中900万吨用于榨油;进口大豆2023万吨,总体开工率不足40%。江西本身不产大豆,为了保证一定的开工率,需要大量购买原料,本土企业很难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但竞争的序幕刚刚拉开,一切断言哪一家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食用油竞争中胜出,都为时尚早。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