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首个交易日,CBOT大豆主力1月合约一举突破600美分/蒲,报收于609美分/蒲,强劲上扬16.8美分,盘中一度创出610美分/蒲的四个月新高。有分析师认为,今年禽流感风波的逐渐消散和农产品价格的相对低估,正逐渐吸引场外资金的兴趣,热钱正涌入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期货。
此前,美豆在10月中旬以来三次挑战600美分/蒲的关键点位未果。尽管周一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上周大豆出口检验数据不够理想,但新增资金将期价一举推至600美分/蒲以上,并为豆类期货的进一步上行打开了空间。
这带动国内豆类期货走高。连豆主力0605合约昨天报2745元/吨,跳空上涨41元,创11月14日以来的新高,豆粕期货主力0605合约收于2363元/吨,上涨15元。
禽流感疑虑缓解
有CBOT场内交易商称,大豆上涨是因为人们对亚洲和欧洲禽流感疫情蔓延的疑虑缓解。
1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指出,目前我国防控禽流感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23个疫区解除了封锁。这预示着国内豆类产品需求的回暖。
有分析师认为,国内有关部门将商讨禽流感疫情后出台对国内养殖业政策扶持,使市场投资者对新年国内可能出现的饲料消费旺季再度充满憧憬,而从时间周期看,由于养禽业饲养周期比较短,因此在有国家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养禽业在短时间内在国内出现明显复苏还是有可能的,如果这种情况在未来转变为现实,则将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国内对豆粕和大豆的消费需求。
基金开始翻多
12月份的上半月里,尽管大豆基本面利空,但是期价却强劲上涨。美国优势农业战略公司分析师摩尔藤森称,这主要是来自于基金的买盘,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于原先投资股市或者其他商品的投机基金。此外,商品指数基金也在多头之列。掀起做多热潮的潜在因素有很多,比如这些机构投资者认为,大豆以及其他农产品价格相对低估,因此他们把资金从诸如能源等商品市场撤回,同时加大了在谷物和大豆市场的持仓。不过,这些基金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已经开始引起芝加哥市场上传统交易者的担忧,担心大豆期货价格将重演铜价与基本面脱离的状况。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报告显示,截至12月13日的一周,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上持有12522手净空单,但在CBOT豆粕期货上,基金持仓首次转为净多,达6213手,而一周前是净空9496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