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冲击犹存
首先是从中国的大豆需求终端上来看,中国的养殖业和饲料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减速周期。今年对养殖业和饲料业打击最大的莫过于目前在世界各地蔓延的禽流感疫情。自今年5月在青海省刚察县发现我国今年第一例禽流感开始,家禽的价格就开始下降,这种颓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禽流感的蔓延严重挫伤了禽类养殖业和对应的饲料加工业。中国的养猪业也开始显露颓势,最近几个月来,生猪价格持续出现滑坡,跌至近几年来的最低谷。从目前国内生猪存栏的情况来看,生猪生产已经进入减速周期,从时间上看,仍需要2-3月的时间才能有所好转。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养殖业处在增速扩产后期,产能的集中共振直接导致了增速的缓慢,禽流感的出现使得这种困局更是雪上加霜。
大豆销售仍然迟缓
从大豆供应端的情况来看,情形也不容乐观。当前东北地区的大豆收购仍未大规模展开,收购价格继续疲软。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各油厂的收购价仍维持在1.2-1.22元/斤的水平,成交低迷,佳木斯地区收购价在1.2-1.23元/斤之间,虽然成交较以前有所活跃,但成交规模依然偏低,我们跟踪的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仍在2300元/吨附近徘徊。东北地区大豆收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成交不旺,至今仍有大量的大豆滞留在当地农场和农户手中,这给后期的大豆供应增添了压力。
较往年相比,南美的大豆销售也遇到了问题,由于汇率因素,南美农民被迫选择惜售,这使得往年这时候早就该结束的大豆销售延迟到现在,目前南美仍有可观数量的库存大豆可对外销售。新一季的大豆种植业已开始,从南美大豆播种速度和目前的生长条件来看,一切正常。
从中国本身的大豆库存情况来看,目前国内港口进口大豆仍有240万吨以上的存量,相对于目前压榨厂的开工使用率,短期供应也非常充裕。
历史重演概率小
今年初CBOT大豆从500美分/蒲式耳大幅反弹的情景历历在目,这引发了我们对大豆上涨的期盼。几乎是同样的低点价位(去年的低点是500美分/蒲式耳),几乎是同样震荡筑底走势,几乎位于同样的时间窗口(年底年初),那么此一轮的上涨会不会重新演绎今年年初的暴涨呢?从上文我们对供需两面的基本面分析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今年年初引发大豆暴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南美出现干旱;二是指数基金的介入。那么在诸如原油和金属等周边市场的涨势如火如荼之际,指数基金会不会按捺不住做多的冲动对仍处在历史低位的农产品大量做多呢?目前种种迹象表明,短期内指数基金染指农产品市场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指数基金入市的基础在于总体经济通胀水平,在美元持续升值,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的经济仅仅处在发展和复苏的初端,通胀水平不高,通胀趋势并不明显。二是去年所谓介入CBOT市场的基金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指数基金,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卖盘的“阻击”基金。最近几年,升贴水点价成为中国大豆进口商的软肋,这无疑给国外基金“轧空”中国提供了方便。但是在今年,国内压榨企业和进口商改进了进口点价机制,由原来的升贴水点价改进为运用期权等手段更隐蔽的点价方法,使得国际基金暂时失去狩猎目标。
和往年一样,如果南美大豆种植和国际基金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的话,毫无疑问,CBOT大豆在600美分以下停留的时间是不会太久的,但如果没有变化,那么目前的上涨只能理解为禽流感影响淡化后的报复性的反弹。一旦反弹结束,大豆仍将维持低位震荡来继续消化来自供应面和需求面的利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