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禽流感利空因素淡化 市场构筑阶段性底部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2-05  
     前言:禽流感给国内大豆市场带来的冲击要大于国际市场,在大连大豆大幅下挫之际,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仍表现一定的支撑力度。这是近段时期以来极为明显的一个现象,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此外,在投资市场上,经常会出现“利空出尽,市场见底;利多出尽,大盘见顶”的情况,那么,本轮大豆市场是否已到了禽流感利空因素淡化,市场构筑阶段性底部的时期呢?以下,我们来简要加以分析,看是否存在引发价格大涨的关键诱因出现。

     一、东北大豆现货收购价较低,大型油脂企业缓收及农民惜售并存,市场成交并不活跃。

     今年春夏之季,受到美国中西部干旱和大豆亚锈病可能危害,全球大豆价格是节节走高。但随着北半球大豆产量最终明朗,步入收获季节的大豆市场又陷入了低位震荡的格局。去年出现的农民惜售与油脂厂谨慎收购的僵局又再度出现,中国大豆产区和美国大豆产区在今年收获季节均有此类现象出现。

     从国内市场来看,本周黑龙江省大豆收购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主要还是由于需求疲软所致,由于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口大豆库存较充足,加上禽流感带来冲击正在不断显现,饲料业的谨慎采购加重了油脂厂的压力。黑龙江地区本周又有数家油脂企业停工,各地许多粮食经销商也被迫停收,部分开工的中、小油厂和收购点把收购价格压的很低,平均每天收购量均不足百吨。本周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普遍下跌0.005-0.035元/斤,目前,南美天气状况一切正常,国内豆粕需求异常清淡,大豆收购情况也并不乐观。

     去年大豆上市之后,后期收购价格要高于早期的价格,特别是春节后受国际大豆价格暴涨影响,国内大豆收购价也是大幅上扬的。由于今年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价格普遍上涨,豆农生产成本有所增加,而目前的价格又较去年同期明显偏弱,不少农户选择继续等待,以期盼更好收购价格出现。据悉,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农户以及家庭农场的大豆库存堆积如山,佳木斯、宝泉地区存储200-300吨左右的家庭农场就有十几户,而东部地区则有70-90%的大豆滞留等待出售。

     最终大豆收购市场僵局的突破是要受禽流感、南美天气、芝加哥大豆期货走势来综合影响的。不过就短期来看,去年一度由于大连商品交易所501大豆期货走强曾带动了东北地区收购期货豆的行动,今年的大连601大豆期货合约仍保持着相应的高持仓,不排除申请套保头寸的多头交易者及空头交易者仍会在该合约上进行大量交割,可能对期货大豆的收购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禽流感影响到养殖业,并最终波及现货豆粕销售。

     在国内“禽流感”疫情的持续困挠下,家禽的消费量明显下降,禽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养殖业遭受很大的损失,相应地,大豆下游产品之一的豆粕市场消费步入了低迷期。据相关信息显示,现在的种鸡价格已较去年出现了大幅下降,而鸡蛋和鸡肉的价格也普遍出现下跌。禽流感导致两人死亡的消息也加重了消费者恐慌,不敢购买鸡肉、鸡蛋,禽蛋鸡肉购买量下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空栏观望者多。饲料企业方面,原本在大豆压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就多是采用即买即用的方式采购豆粕。如今,由于饲料销售下滑,多数采用推迟采购豆粕,等待禽流感局势的明朗应对策略。禽流感的影响最终波及到油脂厂的豆粕销售环节。不过,禽流感冲击也带来政府对家禽业扶植力度的加大。1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9项措施扶植家禽业,从11月1日至明年6月30日对企业加工销售禽肉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这一措施可能会在禽流感影响最终淡化后促进整个家禽业的迅速复苏,并会带来对豆粕需求的快速增长,这是在牛市氛围下能够加速市场上扬的理由之一,但在目前禽流感扩散仍带有极大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暂时还难以发挥有效的利多刺激。

     三、 虽然美国大豆本作物年度出口销售进程放缓,但是我国大豆实际进口量仍保持较高水准。

     12月1日(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大豆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止11月24日一周的美国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为37.08万吨,低于市场预测的40-60万吨之间,继续保持了前一周的疲软态势。中国作为主要买家报告当周购买29.28万吨、装船36.08万吨。

     这样,截止11月24日,美国2005-06年度(9月-8月)大豆累计销售量为1149.07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1613.08万吨水平;中国累计购买美国新大豆453.25万吨,去年同期为674.28万吨。本市场年度迄今美国大豆累计出口装船量为756.47万吨,去年同期为983.40万吨,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测的本年度大豆总出口目标为2926万吨。中国在本市场年度已累计装运美国大豆355.95万吨,去年同期为509.68万吨。此外,本市场年度迄今美国大豆累计出口销售量中,仍有60.91万吨为匿名买家采购。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大豆出口进度是明显放缓了的,这对美国农业部下周五(12月9日)即将公布的11月大豆供需报告可能会带来明显的影响,大豆库存数量可能仍会保持在历年来的高水准,从而制约后期大豆价格走强。

     不过,从我国公布的进口到岸情况来看,随着南美大豆进口增长,中国大豆总进口量并未出现明显放缓的迹象。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89.7万吨,其中巴西大豆92.8万吨,阿根廷大豆64.9万吨,美国大豆29万吨。今年1-10月份我国共进口大豆2142.2万吨,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8%。据来自中粮的统计信息,11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是245万吨,从历史上情况来看,中粮月度进口大豆数据与海关最终公布的数据并不完全一致,但相去并不太远。

     由上表可以看出,今年1-10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增长是相当明显的,原来预期的由于进口库存过大,禽流感影响加剧可能导致后期大豆月度进口同比明显下降的局面并未出现,11月进口量245万吨与去年同期的251万吨的差距也并不太大。在进口大豆总量仍旧保持近四成的增长情况下,禽流感不断扩大对市场的影响效用也就得到了强化。

     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上基金已明显转向了净空头部位。

     由于感恩节的影响,上周五CFTC持仓报告推迟至本周一公布,这样本周就有了两次CFTC报告发布。从持仓报告分析可以发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两周来伴随着持仓量的稳步增长,基金已开始摆脱前期观望态度,出现了大幅增持空单局面,基金净空单连续两周大幅增长,目前已达到28271手,创下本轮下跌以来的新高。如果禽流感的威胁有加重的可能,基金极有可能借机发动新一轮行情。短期来看,美盘大豆走强仍将面临着基金逢高抛空的压力。

     五、1月大豆最终变化探讨

     上周,我们也曾经就1月大豆话题展开过一定的分析,如今仍要细细分析该合约的可能变化。本周,1月大豆走出了先抑后扬的行情,周一出现了少见的跌停行情,尾盘封于2501跌停板价位。按通常的现货月思路,一旦出现跌停板多数是表示多头有放弃接货的可能,后期价格跌幅会明显扩大。但此次601大豆并未出现此种行情,相反,在其后四个交易日中价格震荡盘升,全周收于2542,较上周五收市价下跌55元/吨。持仓量168392手,较上周的178438手减少10046手,持仓量并未出现大幅减少。而且本周五收市后,大连商品交易所公布的大豆库存减少3114手,为18289手(即182890吨),在1月合约即将步入交割月前夕,此时的库存下降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最终在1月合约上,套保的多方和套保的空方会如何了结双方部位可能会对后期合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年和去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目前5月大豆价格仍旧高于1月大豆价格,而在2004年的12月1日,501大豆合约收于2764,505大豆合约收于2599,501大豆高于505大豆165元/吨,1月大豆与5月大豆逆基差大幅扩大已提前提示了后期501大豆合约走强的可能,投机空头最终在该合约上受损明显。本轮是否会再现这一格局,依赖于目前601合约上多空阵营中套期保值力量的大小以及禽流感和南美天气的大变化。不过,下一阶段,重点关注601大豆持仓量变化以及601大豆与605大豆的基差变化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分析该合约的走势。

     六、南美大豆天气变化可能的影响

     去年春节期间的全球大豆的飚升行情,就是在大量利空消息的笼罩下,由南美大豆产区干旱天气和基金大举减持过高净空部位所引发的。随着南美大豆近年来产量稳定增长,其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地位日渐突出,所以,对于南美大豆在生长期的天气因素也要加以重点关注。南美天气方面,上周四(12月1日),气象机构DTN预报称未来五天内巴西、阿根廷都将有一些零星降雨,利于大豆作物生长。有关未来两周的远期预报称阿根廷天气状况有向干旱模式转变的趋势,但短期内的作物生长条件依旧较为理想。农作物产量除了受播种面积影响外,更多就是受到天气因素的巨大影响,今年南美大豆主产区是否会出现极为反常的天气变化也是后期大豆市场能否有新的上涨发挥题材的关键之一。目前来看,尚未发现此类迹象,但后期仍要关注南美大豆在种植期及生长期的天气变化,特别是一旦出现持续性的反常气象变化,就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策略。

     七、策略

     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上大豆价格表现相对平稳,以及国内1月大豆与5月大豆基差又出现了缩小的迹象,加上持续下跌带来的技术指标上超卖的影响。短期来看,市场似乎找到了发动反弹行情的理由。但是对于参与远期605大豆交易和605豆粕交易的投资者而言,目前所持有空头部位仍处于有利状态,禽流感的潜在影响和技术面上整体弱势格局使我们仍可持仓待变,暂不急于平掉空头部位或者急于做多力图把握反弹行情。

     现货市场仍以即用买为主,建议保持适量库存维持正常生产,在进口大豆库存仍旧居高不下,豆粕销售迟缓,东北大豆收购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不急于建立大量的大豆储备,可多一点耐心,等待下周五美国农业部报告出台。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