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目前的行情,杨传高一亩旱地就可收入800多元, 比去年小麦套种玉米、红苕多收200多元。杨传高表示, 明年还要套种大豆,“再不种红苕了, 费劳”, 大英县农业局副局长陈平说。
小麦套种玉米、大豆的模式全县推广了8万多亩,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既帮助农民继续在种植业上得到增收,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 缺少青壮年劳力种田的问题。
用地养地两相宜
除大英县外,四川省今年还在乐至县等地推广麦-玉-豆套作共40万亩,比去年增加1倍。仅多种大豆, 农民的荷包里又增加了4000多万元。
“大豆基本是种下去就不用管,价格也紧跟米价,农民当然喜欢。”在大宗粮经作物单产、种植面积难有更大提升的情况下,农民要想从种植业上得到更大的增收效益, 必须寻找或者调整出更有效益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
“事实证明, 这个省工、省时,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耕作模式已被农民接受, 并发挥出很好的经济效益。”该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圣伦表示, 他们将向农民大力推广这一套作模式。
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模式﹖原因在于它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认为, 四川省的旱地多熟种植以小麦套作玉米、红苕为主, 但随着红苕经济效益的下降,加之其在栽插、采收、搬运等环节劳动强度大、 贮藏困难、耕作过程易使土壤贫瘠加重、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红苕的发展已有很大局限。因此, 有必要研究与红苕一样适合玉米或其他作物套种的新多熟模式。而大豆就是一个理想的替代物。
在新的模式下,由于大豆和小麦均使用免耕直播,全年只需要在播种、移栽 玉米时轮翻一次地或两至三年轮翻一次,就可以很好地保护土壤环境, 既使土壤微生物达到平衡水平, 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小麦和玉米收获时只收获麦穗和玉米穗,下部秸秆就地还田,这就保持了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效益方面,种大豆可大幅度节省劳动力成本,减少化肥投入,以大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种田效益。
小品种前景广阔
“如果经营成功, 我们完全可以在数年间再造一个产值等同于小麦的大宗粮经种植品种。”陈圣伦乐观地预测。
四川省丘陵地区有旱地3000万亩,是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按现在的市场价测算, 只要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总产量达120万吨, 其产值与现在全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相当,为该省农民增添一个重要的增收支柱产业。不起眼的“小品种”就成了农民增收的“台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