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浸出油厂大多是30-50吨/天的浸出油厂(车间),1988年开封正大建设的300吨/天浸出油厂在当时就是较大的浸出油厂,当时我国最大的浸出油厂---大连油脂工业总厂的生产能力也不过500吨/天,而当时国外1000吨/天以上的浸出油厂已经很多了。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油脂的消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油脂消费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油脂加工企业除了依靠国产油脂油料外,每年需要进口部分油脂油料以补充缺口。从1986年起我国开始进口油脂油料以来,逐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我国进口油料大幅度增加,仅进口大豆就超过了国产大豆的产量,达到2074万吨,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油脂消费的日益增长,促进了中国油脂工业快速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1-2004年,在我国从辽宁大连到广西北海的几千公里的沿海港口兴建及正在兴建了约100个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日处理量均在1000-3000吨,其中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天津塘沽、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张家港、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东莞、广西北海等地兴建了约占全国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而其原料几乎都是进口大豆。在辽宁大连、天津塘沽、广东东莞等港口出现了“一港多厂”的现象,广东东莞麻涌镇的一条街上就建设大型大豆加工企业6个。2004年,国内民营企业和国外一些大集团公司又开始在内地兴建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如新疆昌吉1000吨/油厂,陕西石羊2500吨/天大豆油厂(西安邦淇),重庆3000吨/大豆油厂,湖北天门1500吨/天菜籽油厂,黑龙江九三油脂5000吨/天大豆油厂,安徽蚌埠花园3000吨/天菜籽油厂等。至今,在我国已形成了五大油料加工区:即东北加工区(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和吉林德大油脂公司为代表),环渤海加工区域(大连华农公司、大连华良企业集团、山东莱阳鲁花、秦皇岛金海粮油公司、河北汇福粮油、山东益海油脂和山东黄海油脂为代表),长三角加工区域(以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浙江新市油脂、南通宝港油脂、宁波金光油脂、上海良友集团、安徽大平工贸集团和蚌埠花园油脂等为代表),珠江三角洲加工区域(以广州植之源、湛江华农饲料蛋白开发公司、东莞中谷油脂、东莞嘉吉油脂、南天油粕工业和南海粮油公司为代表)和西部加工区域(以四川金石油脂公司、陕西邦淇油脂、新疆昌吉油厂和重庆大豆油厂为代表)。
根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1家日处理油料为6000吨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即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12500吨/天),广西防城港大海油脂(7500吨/天),河北秦皇岛金海油脂(7000吨/天),连云港益海油脂(6000吨/天)和河北三河汇福粮油(6000吨/天)。全国拥有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集团有益海油脂、中粮集团、九三油脂、大连华农和大连华良,目前,这几家企业集团已拥有日处理大豆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中国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料加工大国,也是一个油脂消费大国和油脂油料进出口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年加工大豆的能力已经超过7000万吨,加上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的加工能力,我国的油料加工总能力已超过亿吨,成为世界上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油脂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油脂消费水平和油脂油料进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无疑是对世界油料生产的一大贡献。如今,中国的油脂界,南海、东海、金海、大海、益海能企业海纳百川,鲁花、华农、华良、海狮、九三、汇福、如意、香驰等企业各显神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5、油料资源综合利用有了长足发展
20年来,我国在油料油脂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处,我国油脂工业企业生产的饼粕大多作为动物饲料和肥料应用,炼油中油脚、皂脚和脱臭馏处物等副产品,不仅没有很好利用,有的甚至污染环境。一些油料油脂的功能性成分(如维生素E、大豆低聚糖和蛋白肽)等的开发还停留在科研探索阶段。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肉制品工业对大豆蛋白产品需求猛增,为大力发展油料蛋白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今,我国的油料蛋白生产线达100多条,大豆蛋白年生产能力30万吨,年实际生产量约20万吨。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已建成或在建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企业油38家,生产线达79条,设计年产量为25万吨,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企业9家,生产量约为1万吨,大豆组织蛋白的生产企业12家,生产量为4万吨。
在开发大豆蛋白的同时,菜籽蛋白、棉籽蛋白、花生蛋白、葵花籽蛋白和米糠蛋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应用。
另外,在大豆低聚糖、膳食纤维、大豆异黄胴、天然维生素E、大豆磷脂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6、油脂机械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消化吸收和不断地自主创新,无论是油脂机械单机地技术水平或单机最大处理能力,还是成套设备和生产线地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国的油脂机械装备业已经完全有能力为我国油脂加工行业提供技术含量高、生产能力大、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和设备,其中有些装置的技术性能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还有不少中国的油脂机械设备出口到国外。
我国的油脂加工机械设备产品门类齐全,油脂加工设备包括了从大豆、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米糠、玉米胚芽、油茶籽等各种不同油料作物收获后的干燥、清理、筛选、储藏及运输;油料的预处理、预榨、浸出、精炼、油脂包装与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等全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所需的各种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有些技术含量较高只能依靠进口的设备。随着我国基础工业的科技进步,现在都能由国内的企业生产制造,从而满足了中国油脂工业发展的需要。
7、飞速发展的油脂科研和教育
我国油脂科研和专业人才的教育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重视并成长起来的。1950年南京工学院首次招收油脂专业学生,之后我国的油脂工业仅在四个专业院校设立(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郑州粮食学院和武汉粮食工业学院),另外还有一些中专粮校设有油脂专业。1956年11月,成立了食品工业部北京轻工设计院,从此中国油脂工业科研工作发展起来。1965年国家在西安成立了我国惟一的油脂专业科学研究机构--粮食部西安油脂制备研究所。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局无锡、武汉科研设计院及上海粮食科学研究所、浙江粮食科学研究所、北京粮食科学研究所等都设立了油脂专业研究室,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油脂行业主要的科研工作是准备和完成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80年代开始,中国各地从国外引进了50多条生产线,为控制重复引进和提高对油脂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择优消化吸收引进的设备成为七五攻关的主要内容之一。
七五攻关项目的重点是对油脂生产工艺流程和油脂专用设备的设计与研制,其中主要优植物油连续精炼技术、大豆的开发利用技术和人造奶油生产技术,分别交给无锡、西安和上海等粮油科研所承担。经过8年的努力,七五攻关项目顺利完成,为中国油脂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油料油脂的成分结构与营养、特种油脂与专用油脂、加工技术与装备、双低油菜籽制油及浓香花生油生产新技术,油菜籽低温压榨、浸出制油新技术、大豆挤压膨化、油料蛋白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发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8、2004年油脂工业发展特点及展望
8.1 2004年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特点:
一是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种植业直接补贴政策的落实,2004年度国内植物油料普遍增产,尤其是大豆、花生、棉籽增产幅度较大;二是进口油料油脂再创新高,净进口油脂和油料折油合计首次超过1000万吨;三市油脂加工厂效益下滑,许多以加工进口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大型油厂的效益直线下滑,有些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四是油厂新建扩建的势头有所缓解,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使一些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建的油脂工程停建或缓建,五是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出现了许多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产品;六是特种油脂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8.2今后我国发展油脂工业的展望和建议
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油脂工业的兴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可以说,油脂工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油脂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要消费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消费也将不断增加。中国对入关承诺的兑现,今后进口食用油和大豆的税率将逐步降低,未来几年中国对食用油和大豆的进口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中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今后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油脂行业宏观调控能力的集成,加强行业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进行油脂加工企业的改扩建工作,继续下大力气研制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条件的油脂加工厂应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新产品的研发,拓宽油脂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专用油脂、功能性油脂的研发,加大新油源的开发力度,对米糠油、玉米油、油茶籽油以及特种油脂进行深度开发,要重视对食用油的营养安全功能的研究,进一步重视油料蛋白的开发利用,对大豆、菜籽、花生和葵花籽等的副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