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市场将出现转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1-07  
     国内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回顾与后市分析

    目前,国内大豆市场关注的焦点是新大豆上市。自9月底以来,国内大豆市场关注的焦点逐步向新豆上市方面转移。受此影响,黑龙江大豆现货价格急速下滑(如下图所示),主要原因是新豆开秤价较低所造成的。从黑龙江地区新豆上市情况来看,新豆收购平均价格从9月下旬的2630元/吨下跌至了10月底的的2440元/吨,下跌幅度达到了190元/吨。而且,黑龙江地区的大型油厂、大连与北京地区的的大型油厂仍没有积极收购,东北以外地区的大型油厂虽然在黑龙江地区开始收购,但其大豆收购价格仅为1.195—1.22元/斤,与去年相比收购量也仅为去年同期的1/3。总体来看,新豆收购价格低于去年同期,收购数量低于去年同期,农民严重惜售,市场上买卖双方均持较为强烈的观望态度。

    与此同时,今年国内豆粕价格表现持续低迷,其中9月份豆粕价格虽然一度随大豆价格小幅走高,但近期受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禽流感疫情和我国进口印度豆粕等因素影响,豆粕价格出现了加速下跌。目前,蛋白含量为43%的豆粕山东地区报价为2440元/吨,江苏地区报价为2420元/吨,分别比6月份下跌了240元/吨和296元/吨。

    另外,由于去年国内豆油市场积存了大量豆油和今年不间断的进口,使得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呈现出了从年初的高点快速直线回落的格局。至8月19日豆油价格下跌到了年内的最低点,其中河北、京津地区四级豆油的油厂出厂价格为5150元/吨,较年初的5980元/吨下降了13.9%;辽宁地区豆油价格为4980元/吨,较年初的5950元/吨下降了16.3%;广东地区豆油价格为4900元/吨,较年初的5980元/吨下降了18.1%。河北、京津地区一级豆油油厂出厂价格为5230元/吨,较年初的6250元/吨下降了16.3%;辽宁地区一级豆油价格为5100元/吨,较年初的6250元/吨下降了18.4%;广东地区一级豆油价格为5130元/吨,较年初的6400元/吨下降了19.8%。8月底9月初,国内由于节日前备货市场需求增大和国际市场豆油价格上涨作用,国内豆油价格出现了一波明显的反弹行情。河北、京津地区四级豆油油厂出厂价格达到了5200元/吨,反弹幅度接近1%;辽宁地区豆油价格达到了5380元/吨,反弹幅度为8%;广东地区豆油价格达到了5050元/吨,反弹幅度为3.1%。一级豆油出厂价格河北、京津地区为5430元/吨,反弹幅度达到了3.8%;辽宁地区豆油报价达到了5450元/吨,反弹幅度为6.9%;广东地区豆油报价为5350元/吨,反弹幅度为4.3%。但随着节日期间商家进货完毕,国内豆油价格一路下滑,当前山东地区一级豆油报价为5180元/吨,较9月份的高点5490元/吨下跌了310元/吨。

    由于国内豆油和豆粕价格持续低迷,导致今年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大幅走低,进入下半年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这给油厂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随着东北大豆的上市,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开始回升。受此吸引,后期油厂的采购力度将有所加大,并将支持东北地区大豆的收购价格企稳。

    目前,随着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不断走低,我国进口美国和南美大豆的成本维持底部横向盘整格局,但由于我国大豆下游产品价格的跌幅更甚,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6月至8月份,随着海运费的下降,我国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曾一度回升,但随后海运费的反弹和升贴水的上升使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又急剧下降。另外,由于南美大豆升贴水已经超越了美国的水平,这使得南美大豆的压榨利润一反常态地低于美国大豆,从这一角度预计,后期我国大豆的采购对象将逐渐转向北美地区。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回顾与后市分析

    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的大关,2004/2005年度进口大豆数量上升为2571万吨。总体来看,我国进口大豆具备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10月和次年的2月份为低点,原因是10月份国内大豆压榨主要靠后期进口的南美大豆来满足,而美国大豆尚未运抵国内。2月份我国一般情况下正逢春节期间,国产大豆供应充足,豆粕消费又进入淡季,市场需求较弱。另外,每年的5月份也是一个季节性的次低点,这是因为美国大豆的进口进入尾声,而南美大豆尚未运抵国内所致。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每年大豆进口的高峰从6月份开始7—9月份达到高峰。

    2004/2005年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为2571万吨,我们把每个月的进口量与往年的进口分布和大豆价格作以下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去年10月份至今年7月各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多超出了大豆进口的月分布,这是年初支持CBOT大豆价格未能有效击穿500美分/蒲式耳关口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南美地区出现干旱天气时,国内的进口买盘对CBOT大豆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入7月份以后,我国大豆进口速度较往年衰退,这是导致CBOT大豆价格从780美分/蒲式耳高位迅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大豆出口销售周报显示,在截至10月20日当周,2005/2006年度美国大豆对中国出口净销售34.72万吨大豆。当周对中国的大豆出口装船量为40.22万吨。截至10月20日,美国出口商累计对中国销售2005/2006年度大豆306.18万吨。其中累计出口装船139.78万吨,尚未装船量为166.4万吨。去年同期累计出口装船量为207.91万吨,尚未装船量为242.8万吨。自本作物年度开始,美国对中国的大豆销售和装运数量就落后去年同期,从我们我国进口大豆的速度和进口数量对CBOT大豆价格的影响关系来看,这对CBOT大豆价格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据美国农业部(USDA)10月12日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预计美国2005/2006年度大豆产量为29.67亿蒲式耳,较上月报告上调1.11亿蒲式耳,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30.06亿蒲耳水平(预测区间为29.16亿—31.26亿蒲式耳);预计平均单产为41.6蒲式耳/英亩,较上月报告上调2蒲式耳,与市场平均预测值持平(预测区间为40.5—43.3蒲式耳);美国农业部意外调降了2005/2006年度的大豆播种和收获面积,分别由7310万、7220万英亩下调至7220万、7130万英亩;预计美国新豆结转库存为2.6亿蒲式耳,较上月报告上调了5500万蒲式耳,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3.04亿蒲式耳水平(预测区间为2.45亿—4.93亿蒲式耳),主要原因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调降了大豆期初库存4000万蒲式耳,并增加了压榨量1000万蒲式耳。从全球大豆供需情况来看,2005/2006年度全球大豆期初库存减少144万吨,产量增加415万吨(其中美国增加301万吨,阿根廷增加150万吨),需求增加66万吨,期末库存增加249万吨。报告意外的没有调低巴西大豆2005/2006年度的产量预期。而对于中国大豆市场,报告提高了中国大豆进口量50万吨达到了2750万吨,提高中国需求30万吨,从而使2005/2006年度期末库存提高到了410万吨。在报告出台之前,从9月中旬开始市场上对美国大豆产量提高的传言便开始影响市场价格,而逐周上升的美国大豆优良率以及大豆收割区的超水平高产信息已经把大豆价格一步步压低,在月报公布前各机构几乎一致认为农业部将调高产量预测值,区别仅在于量的多少不同而已。但10月份的报告关于产量和库存的数据低于市场预测,报告出台之后,CBOT大豆价格当日上冲了25美分。

    从目前美国大豆已经完成收割的地区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收割结果显示单产好于或者大大好于预期,有些地方的收割显示单产高于预测5蒲式耳甚至10蒲式耳,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单产都好于去年。当前一些分析师预测今年美国大豆平均亩产将可能达到42蒲式耳。

    未来影响大豆市场的主要因素

    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影响国内外大豆市场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1.中美新豆收获上市情况;2.南美大豆进入种植期,市场对种植面积的预期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3.禽流感疫情对全球大豆需求的影响情况。

    总体来看,我国和美国大豆的收获与上市较为顺利,然而受两次飓风影响,美国大豆出口由于港口聚集地美湾地区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出口一度停滞,至今大部分运能还没有得以恢复,美国大豆出口严重受阻使美国大豆市场现货压力凸现。与此同时,丰收和逐步显现的仓储问题也使得美国内陆大豆现货价格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另外,港口的出口不畅还增加了大豆供应商交付的风险。据了解,飓风造成很多内陆驳船沉没,导致内陆运河运费高企,内陆河运费高企增大了出口成本,也相对的减少了大豆的外运数量。市场预测美国农业部将在11月份报告中调高大豆的总产量,同时减少出口的需求。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美国大豆出口受阻,那么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销售应该好一点,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ABIOVE统计,巴西新豆的出口注册数量为125万吨,虽然高于去年同期的56.6万吨,但却分别低于前两年的312万吨和456万吨,巴西大豆今年的出口销售再次延缓。据了解,巴西农民出售大豆的积极性不高,巴西咨询机构AgRural公司统计,巴西目前仍有950万吨大豆没有出售,约占今年巴西5100万吨大豆产量的19%,去年同期巴西大豆销售进度为92%。巴西货币雷亚尔的走强让巴西的农民只有选择失望和惜售,当前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保持在2.25:1左右的高水平,今年巴西新豆的平均种植成本为665美元/公顷,较去年大幅增加165美元/公顷,巴西农民以新年度减少大豆种植面积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巴西农民由于资金紧缺的原因不仅会减少大豆的播种面积,而且将削减化肥用量。

    目前,新一轮禽流感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亚洲、欧洲、非洲等地都笼罩在恐慌之中。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将对豆类消费构成打击,如果后期禽流感疫情不断在新的国家被发现,并且出现国家之间限制进出口禽类产品,那么禽流感对大豆市场消费的打击将是非常巨大的。中长期看,由于候鸟传播途径的不可控制,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大范围蔓延的可能确实比较大,但禽流感疫情能否成为人类的致命威胁,关键看抵抗禽流感的药物能否在禽流感疫情蔓延开来之前足够生产。现阶段禽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仍局限在心理方面。截至目前,禽流感疫情还没有严重发展,全球各国包括我国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应对禽流感疫情的可能爆发。因此,如果全球应对禽流感疫情措施有力,在后期其对豆类产品价格的利空影响自然就会消失。不过,作为长期存在的利空影响因素,禽流感疫情会随着事态的发展不定期地对豆类价格构成利空冲击。

    结论:虽然当前突发的禽流感疫情和CBOT大豆市场上基金持仓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并给大豆市场价格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预计大豆价格走势在后期仍会面临转机,其理由如下:1.黑龙江大豆价格基本上已跌到了农民的种植成本附近,随着国产大豆压榨利润的回升,东北新豆收购活动将日趋活跃,这有利于东北地区大豆价格企稳;2.按照我国进口大豆季节性变化特征,在10月份进口数量达到谷底以后,11月份和12月份将迎来一个次级进口高峰,这将对美国大豆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我国东北地区每年冬季的运输瓶颈也会迫使大豆压榨需求转向进口大豆;3.压榨利润的回升将为油厂提供采购和生产动力;4.美国港口运输恢复和内河运费的下降将促使美国大豆出口速度提升;5.在北半球大豆产量落实之后,南美大豆种植条件开始引起市场关注,鉴于去年的教训,今年市场对南美大豆产区的天气的炒作有可能提前;6.从今年和去年全球大豆市场的供需状况对比来看,不支持CBOT大豆价格跌穿500美分/蒲式耳。

    从CBOT大豆价格走势来看,在11月中旬以前,CBOT大豆价格在550—620美分/蒲式耳区间维持振荡走势的可能较大,市场当前现实存在的诸如禽流感疫情、收获压力等利空因素使得价格暂时难以突破620美分/蒲式耳的限制。但市场对大豆供应减少的预期以及生物柴油概念的炒作,以及供应状况略紧张于去年的现实也使得大豆价格难以跌破550美分/蒲式耳。笔者认为,最终CBOT大豆价格将结束自6月份以来的下跌行情并展开一波幅度较大的上涨行情,估计上涨行情启动的时间大约在11月中旬前后。

    现阶段连豆价格受到国内大豆进口量保持较高水平、国内养殖业低迷、国内榨油行业总体不景气等利空因素影响走势相对较弱,估计在底部盘整的时间可能会长于CBOT大豆,后期在市场上利空因素被消化之后连豆价格将出现上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