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禽流感:一场鸟与人的战争
流感肆虐为祸人间
据估计,1918年到1919年,全世界有2亿人感染了流感。对死亡人数,人们的估计从2000万至5000万,说法不一。死亡率据称占当时全球人口的2%-5%,波及大约20%的人口。
1878年,在意大利一个鸡群中,人们发现一种病毒在悄悄流传,鸡仔大量死亡。人们把这种病毒称为家禽疫(fowlplague,鸡瘟)。1902年,鸡瘟的病原被分离出来,证实这是一株流感病毒。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但并未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1918年3月11日,这种疾病再次现身,不过患病的载体却从家禽转移到了人。这天清晨,在美国堪萨斯州某步兵营,一名炊事员起床后发觉喉咙痛,低烧,有轻微头痛和肌肉痛等症状。到中午,已有107人喉咙痛,次日,522名士兵全部病倒,其中一部分发展为严重的肺炎。
很快,这种病随着一战的美军从美洲向全世界蔓延,欧洲、亚洲都未能幸免。据估计,1918年到1919年,全世界有2亿人感染了流感。对死亡人数,人们的估计从2000万至5000万,说法不一。死亡率据称占当时全球人口的2%-5%,波及大约20%的人口。由于大批西班牙人死于该病,人们称之为“西班牙流感”(SpanishInfluenza)。这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具破坏性的一次流感大流行。
这时,人们仍未意识到该病与天上的飞鸟有什么关系。尽管,1933年人们开始分离出第一株人流感病毒,1944年Hirst发现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活性。直到1955年,Schafer首次研究证实,家禽疫病毒的病原是A型流感病毒。
在科学家紧锣密鼓地找寻流感与飞鸟之间相关性的同时,流感不失时机地侵蚀着人类的健康:1957年2月,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爆发了大面积流感。很快,这波流感从中国内地传到香港、新加坡乃至全世界。流感持续到第二年,100万人丧生(亚洲流感,AsianInfluenza);1968年,中国香港再次发生流感,并蔓延之全球,尤以美国为甚。
疾病爆发的同时,科学家从禽类中分离出许多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一发现,让人们意识到,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普遍存在,尤其是野生水鸟。接着,人们从鸡和燕鸥中又分离出H5高致病株。
更具传奇意味的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爆发将近90年后,美国科学家从阿拉斯加永久冻土下的一名女尸身上发现,那场大流感居然来自飞鸟。从这具女尸的肺组织样片上,科学家首次成功复制了“西班牙流感”病毒8个基因的全序列排序。这表明,是次流感起因于禽流感病毒的一个变种。2005年10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科学家发布报告说,初步分析显示“西班牙流感”病毒,其本身就是一种传染给人体的禽流感病毒。
病毒从鸟向人蔓延
人类第一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直接从鸟向人传播是在1997年的中国香港。在这次爆发的疫情中,H5N1禽流感病毒不仅感染了鸡,而且破天荒地向人身上感染。这一次,香港政府确诊病例18例,其中6例死亡。为了彻底清除病毒源头,政府组织杀死了大约150万只鸡。
爆发于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RussianInfluenza),是20世纪流行世界的第四次大流感。是次流感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侵袭青年人和中小学生。这次的毒株与1950年出现H1N1毒株几乎完全类似,科学家没有找到与禽流感的直接关联。
与“俄罗斯流感”不同的是,其他三次流感都被科学家找到了与禽类的证据。“西班牙流感”发生若干年后,经科学家回顾性研究发现,是次流感的病原体是H1N1亚型病毒,该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全部来自于禽类。种系发生分析表明,H1N1的HA基因虽更接近于禽流感病毒,但它属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有人推测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
“亚洲流感”则由H2N2亚型(也称甲2亚型)病毒引起,该病毒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NA、PB1三个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片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引起“香港流感”的H3N2亚型(也称甲3亚型)病毒,也由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和PB1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节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
引起这四次大规模流感爆发的,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据专家透露,该病毒一般可分为三种:A型、B型和C型。其中B型和C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危害并不很大。禽流感则属于A型。
据了解,禽流感病毒是在野马、家禽、猪、鲸、马和海豹等动物体内发现的最危险和最普遍的病毒。这种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为H和N两大类,H是血细胞凝集素(Hemag鄄glutinin),其作用如病毒的钥匙,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N是神经氨酸(Neuraminidase),能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A型也感染人,里面的亚型是不一样的。A型根据HA抗原结构,分为15个亚型,现在感染鸡的只有H5和H7。人类感染的,普遍认为是H1和H3两种。泰国、越南确实从病死的人身体里面分离出H5,通常鸟类传染给人的可能性很小,流感病毒必须通过猪,在猪体内病毒杂交以后,然后再感染给人。”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检测技术研究室主任宁宜宝研究员说。
人类第一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直接从鸟向人传播是在1997年的中国香港。在这次爆发的疫情中,H5N1禽流感病毒不仅感染了鸡,而且破天荒地向人身上感染。这一次,香港政府确诊病例18例,其中6例死亡。为了彻底清除病毒源头,政府组织杀死了大约150万只鸡。但这次并未获得有人传人的证据。
2年后,禽流感疫情再次在香港爆发。这次患病的2例患者,证实为H9N2感染,两患者康复,其后未有续发病例报告。事后,人们猜测,家禽可能是感染来源,主要形式是鸟到人的传播,有人传人的可能。
人传人获得较为确凿证据,却是在2003年的荷兰。当年,荷兰发生了H7N7病毒感染家禽工人和其家人疫情,报告80例病例,1人死亡。其中有3例未接触过病禽的家庭成员,也出现患病症状。该次发病提示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禽流感不是传统的“鸡瘟”
尽管禽流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鸡瘟,人们一般认为,其只是“鸡瘟”的一种。1981年美国马里兰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禽流感学术讨论会上,人们开始废除“鸡瘟”这一病名,改称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
“H5N1正在朝越来越靠近人与人传播的方向变异,它很可能就是引发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的毒株。”广东省流行病研究所所长罗会明说。他发现,在2004年越南禽流感疫情中,已出现家庭“聚集”禽流感病例,“如果一个人同时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和普通流感病毒,就有可能产生一种类似‘病毒搅拌器’的作用,禽流感就可能获得流感基因,并有可能变异产生能在人间传染的H5N1病毒。”
近几年来,禽流感在牵动着人们的神经。2003年10月底至2004年1月15日,越南发生14例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3例实验证实感染H5N1,12人死亡(11名儿童和其中1名儿童的母亲)。
2003年12月10日韩国爆发禽流感,14个养鸡场和养鸭场被确认感染“A/H5N1”,200多万只鸡和鸭被屠宰掩埋。韩国农林产业部证实,韩国东南部一家养鸡场有9000只鸡死于禽流感。
此后,禽流感更是肆虐。几乎2005年的每个月份,全球都有禽流感发生:1月至2月越南13人感染,12人死亡;2月柬埔寨出现首例病例;3月越南再添15例人感染H5N1;5月中国青海湖1000余只候鸟死亡,印尼有猪感染H5N1;6月越南一农场工人感染H5N1;7月菲律宾出现首例病例,印尼一农场工作人员因感染H5N1死亡;8月至9月越南新增4人感染,3人死亡;10月土耳其、罗马尼亚、哥伦比亚、俄罗斯、中国、泰国等相继出现疫情。
禽流感的肆虐,让人们对这种从鸡等禽类身上发现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发生的鸡瘟不是指这种鸡瘟,以前说的鸡瘟,在教科书上,从学术上说叫‘新城疫’。”宁宜宝说。据说,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鸡瘟,指的是1926年首先在英国新城发现的“新城疫”。目前我们国家对之已经能够进行很好控制,“这两个病毒病源不一样。新城疫发病慢一些,禽流感潜伏期很短,在几天之内鸡就可以全部死光。”
尽管禽流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鸡瘟,人们一般认为,其只是“鸡瘟”的一种。1981年美国马里兰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禽流感学术讨论会上,人们开始废除“鸡瘟”这一病名,改称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HightlyPathogenicAvianIn鄄fluenza,HPAI)。
“比如去年亚洲包括今年发生禽流感的H5N1,另外还有H7亚型一些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禽流感,我们称之为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个病会引起禽类大批的急性死亡,叫欧洲鸡瘟,后来叫真性鸡瘟,是真正的鸡瘟,是这样一种疾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杨汉春教授证实说。
禽流感确实是一种厉害的疾病。人们根据其毒力高低,将其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据专家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时,家禽大批急性死亡,产蛋停止,呼吸道症状,头部、颜面部和颈部浮肿,无毛部皮肤(冠肉髯、脚部)发绀、肿、出血、坏死,白绿色下痢。
“假如说禽流感感染的话,相当人出现流感的症状,发烧,全身无力,肌肉酸疼,再严重一点会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同时,还可能有急发性感染,会引起气管炎,严重会引起一些器官的衰竭。”杨汉春介绍说。一句话概括,禽流感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
抵抗战争仍在继续
在疾病面前,人们往往显得滞后。当科学家为禽流感传播途径等问题绞尽脑汁时,禽流感病毒却在快速进行变异。人们发现,流感病毒的变异率很高,即使同一毒株也会在短时内发生变异。
传统的观点认为,禽流感的发生,与候鸟的迁徙有着必然的关系,“迁徙的野禽可以长距离携带病毒(病毒在其肠道内进行复制),从粪便和其他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沿途感染家禽。被野禽污染同时又有家禽分布的水源是重要的传播链之一。水源性传播也为禽流感病毒年复一年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然而,该说法也遭到质疑。从19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农业部检测上万只从亚洲迁徙到阿拉斯加的候鸟,香港研究人员也抽检数千只入境的候鸟,均未发现禽流感病毒。而且,有科学家称,禽流感的传播路径似乎和候鸟的迁徙路径不太吻合,否则菲律宾、中国台湾等地早该出现禽流感了。他们把矛头指向“私藏或走私珍稀禽类(如斗鸡等)等人类行为”。
2005年中国青海湖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让人们对候鸟的迁徙传播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7月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高福所长等人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称,青海湖候鸟体内发现的H5N1病毒,与已知的并不完全相同。他们认为,这一病毒可能在传播中发生了变异,或者根本就是一种新病毒变种。“增强毒力的基因重组,很可能发生于候鸟在东南亚等地越冬时,再由候鸟春季迁徙到青海湖地区。”他们说。
差不多同时,香港大学微生物学专家管轶等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称,候鸟感染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来自中国华南地区。他们肯定了禽流感通过候鸟远距离传播的说法。
在疾病面前,人们往往显得滞后。当科学家为禽流感传播途径等问题绞尽脑汁时,禽流感病毒却在快速进行变异。人们发现,流感病毒的变异率很高,即使同一毒株也会在短时内发生变异。比如,美国1983年4月鉴定出的流感病毒为H5N2亚型,并非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0-15%,产蛋量下降4%-40%),同年10月从严重发病鸡群中分离的AIV仍为H5N2亚型,但死亡率增至50%-89%,病鸡表现严重的沉郁、震颤和产蛋下降等症状。
并且,来自不同宿主的病毒也易发主基因置换,加之易感动物的复杂、多种,使该病防治异常困难。1970年Kundin在猪群中查到H3N2亚型抗体并分离到类似病毒;1976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发生古典猪流感病毒在人间流行;而在欧洲的猪群中又发现了禽源H1NI和H1N2毒株;1989年间,有学者首次从马群中分离到禽源H3N8流感病毒,并证实了马流感病毒H3基因来源于禽的流感毒株。
“这些现象提示人们,甲型流感病毒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不同宿主,即人、禽、马、猪等动物之间直接的或间接的相互传播,这也是甲型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和新亚型起源的重要条件。”辽宁省益康生物制品厂总兽医师胡钧说,他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的免疫防控研究与动物疫苗研发和推广工作。
禽流感的这种种特性,让防治工作变得并不那么简单。尽管科研随着疾病的多次发生而有着进展,但这场对禽流感的战争,对人类而言,也许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相关链接】
关于禽流感的几个问题
人类感染的几率多大?
根据病例显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在与病毒反复接触的情况下,这类易感人群肌体容易受到病毒侵害而发病。感染者大部分都具有抵抗力弱的特点或与病禽反复接触过,所以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不是自然感染,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的。
虽然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需要一定条件,但必须承认,禽流感病毒在自然传播的过程中会侵袭到人,由于病毒感染需要一定的受体,受体的不同形成了自然的“种间隔离”。正是由于“种间隔离”的存在,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几率是很小的。
感染途径?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但不排除其他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如何有效控制?
在禽流感爆发后,快速果断的将病禽扑杀,同时进行消毒、隔离是控制禽流感蔓延的最有效方式。专家指出,防止禽流感蔓延措施必须坚决彻底,香港1997年发生禽流感后,3天之内宰杀150万只鸡,使禽流感得以控制。
为了不留隐患,除了扑杀感染禽流感的鸡之外,对农村小规模的养鸡场和家庭养的鸡也应给予充分注意。此次禽流感在亚洲地区广泛蔓延与这些地区家禽的饲养方式有关:亚洲地区家禽散养多,规模化养殖少,这样导致对禽流感疫情发现得晚,同时控制力不够。
怎样防治?
首先是阻止禽流感在家禽中的进一步传播,这可减少人接触H5N1的机会。有可能接触感染家禽者应接种疫苗。其次,接种能有效控制目前正在传播的人流感病毒株疫苗,可减少人流感病毒株和禽流感病毒株混合,接触者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预防感染,如穿隔离衣和服用抗病毒药等。只要人们尽量避免与病禽接触,感染禽流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控制住禽流感在家禽中的蔓延才是防治禽流感的关键。
疫苗的研发与生产状况?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人用禽流感疫苗。每年所生产的针对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禽流感无效。尽管目前多个国家正在研发一种针对H5N1的疫苗,但没有一种疫苗处于商业生产阶段,而且预计即使禽流感已经在人类间传播了几个月,依然不能大量提供疫苗。
针对禽流感的疫苗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考察其有效性的同时也在考察不同配方能否减少抗原所需剂量,从而尽量提高疫苗生产能力。由于疫苗需要完全与病毒相吻合,只有在新病毒出现并在人类中流行后,疫苗才可能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目前全球产能与人禽流感爆发后的需求量相去甚远。
有治疗用的药物吗?
有两种药物(都属于神经酰胺酶抑制剂)可以减轻季节性流感的症状并加快恢复,它们是oseltamivir(达菲)和zan-imivir(乐感清),其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在感染H5N1的病例中,如果使用及时,这两种药能提高生还几率,但它们的有效性还没有被充分证明。
另一类更老的抗病毒药物“M2抑制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将来也有可能用于治疗流感。
一周热点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雷亚尔汇率上涨,大豆价格连续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场一周要闻:原油市场暴跌,油籽市场涨跌互现
- 2021-03-19数据赋能养猪新时代! ——省饲儿燃启智能育肥新希望&养猪机器人下线仪式
- 2021-03-19中美外交峰会举行前,中国连续三天大笔买入美国玉米
- 2021-03-19阿根廷农户已预售1189万吨大豆和1910万吨玉米
- 2021-03-19截至3月17日,乌克兰玉米出口已达1500万吨
- 2021-03-19南美专家:2020/21年度阿根廷玉米收割工作完成3到4%
- 2021-03-19阿根廷降雨放慢玉米和大豆作物恶化速度
- 2021-03-192021年3月18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19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最新统计:对华销售总量同比增长1.9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