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24小时设卡防控 过往村民都要进行消毒
10月19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滕家营子一珍禽养殖场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此次疫情共造成2600只羽禽死亡。
当日,记者向巴彦镇一名村民打听通往腾家营的路,村民告诉记者,“村子里闹疫情,通往村子的路口设了卡。”
藤家营紧靠路边,记者看到,通往村子里惟一一条大路口已经设立了防控动物疫情消毒检查卡,小路口则用土堆堵住了路口,并拉起了警戒线。村口搭了一个帐篷,防控人员告诉记者,村里每天24小时防控,过往的村民都要进行消毒,进入村子的外来人员都要登记和消毒。
防控人员没有戴口罩,村子也显得很平静,不时有村民出入,外来的摩托车也可以进入村子里。村口有几家饭馆还在营业,经营者告诉记者,村子里闹疫情,这几天生意不太好做。“对生活影响不大,政府免费发放了消毒用品,只是比以前更注意讲卫生了。”巴彦镇农民刘丽告诉记者。
光顾水塘的候鸟疑与疫情有关
当地疫情最早出现在10月13日,养殖场内上千只禽类突然死亡,原因不明。养殖场于当晚20时向赛罕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报告了疫情,防控中心又连夜将采集到的病料送往内蒙古自治区兽医站检验。10月14日17时40分,化验诊断结果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
防疫人员介绍,今年7月18日曾对养殖场内的禽类进行禽流感免疫注射,场内发病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养殖场院内有一水塘,经常有候鸟路过栖息,这个水塘珍禽也用,因此怀疑疫情与此有关。”
滕家营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呼和浩特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全力扑灭疫点疫情,并在全市范围内对禽类进行强制免疫。
呼和浩特市成立了以市长汤爱军任总指挥的现场疫情扑灭指挥部,划定滕家营为疫点,周围3公里内为疫区,5公里范围内为缓冲区,发布封锁令,从10月14日19时起,疫点疫区实行强制封锁。14日晚连夜对滕家营近万只禽类进行全部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滕家营的住户及3公里疫区内养殖圈舍、道路等进行全部强制消毒。15日晚,又对3公里疫区内7~8万只禽类进行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市民不再敢吃鸡肉制品
10月22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的几大超市走访,市民都知道“禽流感的事情”,但对此并不担心,“只是不敢再吃鸡肉制品了。”在华联超市内,出售鸡肉的点必须出示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卖的都是来自辽宁、北京等非疫区的鸡肉制品,防疫部门一天来两次检查”。记者注意到,已经有一家出售鸡肉的柜台改卖了鱼类制品。
在新城区的一家农贸市场,过去卖活鸡的摊点已经不再经营,隔壁的摊主说,“出现了疫情,活鸡根本不让卖。”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一名官员表示,除了派出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外,还派出了卫生监督人员来监督防疫人员的工作。“务必做到不留死角”,他说,“目前没有发现新的疫点。”
呼和浩特市已做好应急准备
本报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记者李玉波) 疫情发生后,呼和浩特市卫生部门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经查,巴彦镇滕家营出现病、死禽的养殖户1家,密切接触者两人;穿防护服参与调查、捕杀、运输、焚烧处理病死禽的工作人员21人;疫区内未发现病死禽的养殖户两家,接触人员22人。
为防止疫情向人传播,卫生部门对两名病禽养殖人员和参加扑杀病、死禽类的21名工作人员实行了医学观察措施,并进行了流感疫苗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两级疾控机构配合自治区疾控中心采集密切接触者血样12份进行病原学检测。
目前,呼和浩特市医疗机构已做好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并指定了专门医院,一旦发生人禽流感病例,可以进行紧急医疗救治。
按照卫生部关于《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呼和浩特市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密切关注,如发现有人禽流感样症状的病人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如有与病鸡、鸭等禽类接触史,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对密切接触者、禽类养殖人员、防疫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和预防性投药。
有关部门先后调拔消毒药品10吨,对疫区内住户、道路、环境进行全面消毒。自治区防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紧急航空调运下拨流感疫苗140万份,用于受威胁区的紧急免疫和全市所有禽类的强制免疫。自治区和市级农牧部门联合成立了3个流行病学调查组,开始调查采样,对受威胁区及周边所有村禽类,按照病原学监测1%抽样,加强免疫15天后,按3%抽样进行血清学方法检测。
“截至目前,没有人与人之间禽流感疫情发生。”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一位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