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储粮保粮包括准低温优质稻保鲜储粮、储粮害虫综合防治、储粮害虫发生预报方法、农户储粮技术普及等方面。
1.2 粮食物流包括粮油品种合理流向、合理流量、科学流通模式及技术等方面。
1.3 加工转化包括满足市场需求、延伸加工链条、提升粮油加工企业技术水平和盈利水平四层含义。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加工转化的内涵主要涉及科学合理的主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合理的工艺技术指标、副产品综合利用增值技术等方面。
1.4 粮油质量控制包括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粮油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与修订,粮油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5 粮油科技管理包括粮油信息化系统建设、粮油经济政策制定、粮油工业技术经济指标制订和考核、粮食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
2 产后环节粮油科技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产后环节国有粮食部门的资源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并逐步从国有粮食企业退出,产后环节的粮油科技工作也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在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匮乏、人才的流失、市场的缺陷、政府的缺位,粮食流通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无新的突破,湖南省粮科院作为粮油储藏运输、质量监控、规划设计、加工转化等方面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其创新能力甚至有下降的趋势。事实上,由于在产后环节的科技投入不够,技术创新手段单一,已间接影响到粮食的安全,并导致粮食行业的整体下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粮食的基本自足和产后环节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减小,产后的储粮保粮、正常物流、合理转化、加工增值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已跟不上发展的要求,进而影响粮食安+’全。因此,加大产后环节粮油科技投入既是提升粮食产业、维护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振兴粮食行业,实现以工促农、以工养农的需要,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产后环节应成为粮油产业政府科技投入的重点。
3 产后环节粮油科技工作的展望
3.1 科学储粮保粮研究 科学储粮的研究重点要放在准低温保鲜储粮技术、害虫综合防治、害虫发生预报方法和农户储粮技术普及等方面。近期应重点研究:准低温优质稻保鲜储藏技术,筛选隔热性能好、能反复使用、方便卫生、使用成本低的覆盖材料,结合现有的机械通风技术和防治技术,建立准低温储藏优质稻的技术规程;储粮害虫综合防治,采用预防为主,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生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防治储粮害虫;储粮害虫发生预报方法,利用某些储粮害虫的趋光特性,将光波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引诱储粮害虫,预报害虫发生,指导防虫实践;农户储粮技术普及,以改进农户储粮装具为基础,储粮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为重点,解决农户储粮关键技术问题,提高农村储粮整体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国家粮库提供高品质粮源。
3.2 粮食物流研究 粮食物流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粮食产业化模式下,粮食物流研究的重点要放在粮食品种合理流向、合理流量、科学流通模式及技术等方面,以尽可能地减少物流损耗,缩短粮食产品周转期,提高有限粮食资金利用率,并让消费者适时消费到新鲜的粮油产品。
3.3 粮油加工转化及增值的研究 首先,加工转化效率的高低决定原粮的利用率和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从而决定粮油产品的供应量和以工促农的力度;其次,转化产品的质量决定食品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第三,转化效率还对粮食生产间接产生影响,对粮油生产起着激励或制约作用。因此,要用工业的理念关注并重视粮油加工转化及增值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在粮油精深加工新技术、粮油资源转化增值技术、粮油加工设备等方面的技术集成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考核,突出粮油加工科技贡献率。近期应跟踪国内外粮油科技发展新动向,重点研究:跟踪当前先进的调质理论,研究开发合理的粮食加工水分和适宜的粮食加工温度,以提高产品成品率;合理的工艺技术设备,尽可能地缩短工艺线路,尤其要针对湖南的粮油品种,在组合筛理方面研究出一套既行之有效又相对简易的工艺和设备,降低消耗,进而降低粮油产品成本;深度副产品综合利用示范和推广,湖南的粮油资源优势要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进行副产品综合利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是例证,当时,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国内领先,因而,整个行业欣欣向荣,随后,因种种原因,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日趋下降,行业整体效益也日趋下降。当前,粮油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已发展’到全方位深度开发,米糠预处理保鲜、米糠油深度全精炼、皂脚等再提取谷维素、糠蜡、米糠营养素、米糠缮食纤维、游离维E及众多生物活性物质,实现副产品综合利用增值40—100倍;碎米预糊化后,经营养强化,生产营养强化再生米,简单一点的,也可用于生产饴糖等淀粉糖及糖制品;稻壳综合利用,即稻壳发电、稻壳制取糠醛、稻壳灰制轻质保温隔热材料等。通过以上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3.4 粮油质量控制研究 首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粮油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用标准规范生产;其次,要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现代分析化学技术,扩充粮油产品质量检测范围,提高检测精度和速度,把粮油产业真正建设成绿色环保产业;第三,要围绕质量监控,强化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确保消费安全。
3.5 粮食科技管理 建立粮食信息化系统,服务于粮食物流,确定粮食品种流向和流量;制定与现代粮食产业化相适应的粮食经济政策,鼓励产粮区粮食产业链延伸,并形成市场、企业、农户利益共同体,实现粮食产业良性循环;建立粮食工业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约束粮食经营行为,维护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不仅包括量的安全,更要注意质的安全,因此,不论是加强粮油科研还是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设施完备、技术精湛、运作规范、公正权威的粮油产品质量监测机构,这既是提升和保护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的需要,也是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的需要,更是打击不法粮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4 建议采取的对策
4.1 加大粮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 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看,适合中国国情的粮油科技创新体系应该包括3个层次:一是企业,二是科研机构,三是高等院校。企业这个层次最为具体和直接,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通过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显著的效益,因此,应鼓励大型粮油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高等院校应重点着力于粮油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性理论研究。科研机构的研发工作要紧密与市场结合,着力于高端技术和自主原创性研究。通过对涉农产业科技工作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发展,相当长一个时期,政府还不能退出对产后环节粮油科技工作的支持,尤其应加大对湖南省粮科院的支持力度,力争在2—3年内,通过组建省粮油储藏技术开发中心、粮油工程技术中心、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创新机构,把省粮科院建成全省粮油科技创新的主要平台,为粮食行业的振兴再立新功。具体建议从仪器装备的配置、人才队伍的建设、课题经费的支持、项目业务的委托、创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4.2 强化行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 (1)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机构调整和人才配备上要强化科技管理的力量;(2)以湖南省粮科院为基础,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开展粮油科技服务,利用现代技术为全社会的粮油科技知识推广服务;(3)加强产后环节县一级粮油科普机构的建设。
4.3 完善行业技术创新导向机制 从理论上讲,市场机制对技术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粮食流通主体具有小而散的特点,加之粮食资源稀缺,价值不高,消费的弹性极小,消费者对粮油产品的质量要求尚处于低水平阶段,普通民众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概念淡化,因此,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推进行业技术创新,进展将十分缓慢。必须通过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介入,采取建立粮油产品品质测报制度、开展优质粮油产品评选活动、适当提高粮油加工准入门槛、建立储粮减损保鲜奖罚机制等措施,引导行业市场主体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4.4 提升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水平 产后环节粮油技术创新主要追求3大目标:量的保证;质的提高;转化增值。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要想使产后环节粮油科技有新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必须提升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水平。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点要加大科学储粮保粮、深度加工转化技术的深层次研究,因为目前全社会在储粮保粮环节的损失约占粮食总产的5%,粮油产品的深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提高粮油产品的附加值尚存在很大空间。建议省粮食局争取政府投入,支持省粮科院组织技术攻关。
4.5 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粮油科技应用人才培训体系 产后环节粮食行业能否科学有序的发展,从业人员技术素质高低是决定因素。建议以粮科院为依托,组建湖南粮食经济研究与技术培训中心,运用市场机制培训从业人员。培训重点放在粮油保管、质量检验、粮油加工、企业管理等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