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进口油籽、油料到港数量依然庞大
据我们最新调查来看,截至9月份的本市场年度里,我国大豆进口量可能达到2500万吨左右的水平,加上豆油的进口以及国内油籽的产量,2004/2005年度国内油脂产品新的供应总量将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对国内的压力显而易见。近期外盘大豆期价大幅下跌,已经吸引了中国买盘进场,国内后期到货量将有进一步的增加。从短期进口来看,8月份进口大豆将达到280万吨左右,进口豆油也将达到20万吨左右,国内压力依然不小。随着8、9月份进口毛豆油到港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将步入进口毛豆油到港最集中的阶段。由此也将对豆油价格产生进一步的压力。
二、随着国产新豆的陆续上市,对当地油价形成打压
9月上旬期间,黑龙江局部产区的早熟大豆开始收割,上市价格大大低于去年,仅为2500元/吨左右,年比同期下跌200-300元/吨,令油厂担忧秋收新豆开称价将全面低开,目前中间商预计当地收购价可能在2400元/吨。此外,今年秋收菜籽、花生也将陆续上市,整个食用油市场压力不断增大,所以后期豆油市场走势难以坚挺。
三、近来美国CBOT大豆类期价振荡走低
受外盘大豆期价振荡走低的影响,预计远期国内进口大豆成本亦明显趋跌,其中9、10月转船的美国大豆,预期到港成本在2650-2700元/吨,较8月份下跌了200-300元/吨。因此,随着后期油厂加工成本的全面回落,以及今年世界大豆产量形势总体良好,无疑将对第4季度国内豆油行情构成利空影响。
四、国内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将逐步转淡
往年的“两节”之后,随着国内养殖业对豆粕需求的逐步转淡,油厂对其加工的积极性也将明显降低,这将间接缓解部分地区豆油库存过剩的现实压力;而今年8月底至9月初期间,国内豆粕价格止跌企稳,同期豆油行情亦出现回升走势,共同改善油厂压榨利润的亏损面貌,再度提振加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当前油厂豆油库存数量急增,对节前备货已经结束的豆油市场而言,无疑将带来库存和销售的双重压力。
总之,“两节”给国内豆油市场带来的利好局面已接近尾声。前段时间豆油价格不断攀升,豆粕行情止跌企稳使得油厂开工率增加,造成当前油厂豆油库存数量急增,压力变大;近来外盘大豆类期价的持续走低,推动了豆油现货价格的下滑速度。新豆已经陆续登场上市,油厂急于回笼资金,出货意愿强烈,“高报低走”的销售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另外,棕榈油价格近来仍处于相对低位以及新菜油、棉油的即将上市,都将给国内豆油后市的回暖带来一定压力,预计后市豆油价格仍有振荡下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