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连豆自上周末的2820元跌至本周末的2740元,跌幅为2.84%。
同样,本周外盘豆价的下滑走势,与国内行情也是相辅相成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主力0511合约自上周末的590美分/蒲式耳跌至568.75美分/蒲式耳。跌幅为3.6%。可见,国内豆市的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受外盘豆价下滑拖累。同时,这也使得连豆期价后市补跌的压力越来越重。
但从技术面图形来看,连豆主力合约日K线在本周快速下行,尽管已创出新低,但因收盘价较高,回升至2740元,所以其下破前期低点的行情走势尚不能被确认为有效突破。
分析本周国内外豆价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周一美国农业部公布了9月份全球大豆供需报告。这个十分利空的报告称, 2005年美国大豆产量为28.56亿蒲式耳,高于8月的27.91亿蒲式耳,也高于分析师的平均预测值28.14亿蒲式耳。2005/06年度大豆最终库存预测值也大于预期,估计为2.05亿蒲式耳,8月的估计值为1.8亿蒲式耳。
此外,周四时,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9月2-8日一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总计为59.53万吨,市场预测值为45万到60万吨,报告较为中性。但该周,美国豆粕出口销售总量7. 24万吨,低于此前交易商7.5万-15万吨的预测范围,因而报告再度利空,进一步打压了当日的大豆期价。
二、新豆即将上市对整个大豆市场的利空压力也愈来愈明显。
目前,北半球新大豆即将上市,从大豆供给状况来看,短短两个月内,全球大豆供给量将新增1亿吨,市场承受的压力非常沉重。
三、我国进口大豆库存过高,将继续抑制豆市价格
目前我国进口大豆库存仍高达330万吨左右。巨大的库存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依靠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低下,豆油和豆粕等产成品的市场报价也因此承受较大的压力。
另外,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8月份我国共进口大豆278万吨,同比增长66.5%。至此,今年以来我国已累计进口大豆1765万吨,同比增长41.2%。海关总署的统计量远高于此前市场人士普遍预计的235万吨,因而这对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的利空压力十分沉重。
据国际贸易商跟踪船运动态后估计,9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在200万-220万吨之间。10月份也已将有150万吨南美大豆到港。另外,通常10月份我国还会进口美国大豆,虽然受飓风影响,从美湾装运大豆的速度受到影响,但改从美国西海岸装运的话,运输时间更短。所以我国10月份大豆进口量仍将超过200万吨。
持续而又大量的进口,势必会对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产生直接的利空影响。
面对重重压力,笔者认为,今年我国新大豆上市后,市场将呈现如下态势:
一、新豆开秤价将低于去年
笔者认为,今年新豆上市后,新大豆的开秤价将低于去年
二、市场交易量预期低迷
预计今年前往东北大豆主产区采购大豆的贸易商数量也将少于往年。这是因为,除了前面提到的新豆集中上市所造成的价格压力外,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油脂加工企业效益普遍不佳,企业资金状况较差。还有就是国际大豆市场价格过低,而国内进口大豆存量又过高。所以,沿海主要油脂加工厂家深入东北地区采购大豆的积极性下降。
我国有采购能力的大中型油脂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今年大豆进口量大,这些企业的进口大豆库存远超去年水平,因而油脂企业不会出现2003年秋天抢购国产大豆的现象。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本已处于低位,我国进口大豆成本下降,所以此时新豆上市多少有些“生不逢时”。
三、豆农与贸易商对豆价心理预期差距较大
作为小品种的经济作物,国家不会像水稻收购那样出台大豆最低收购价。而当其它粮价较高,且因农资价格上涨,大豆生产成本提高,所以农民对新豆的心理预期较高。
而在供大于求的格局下,贸易商也不愿出高价采购,因而农民销售和油厂收购可能会出现僵持局面。
黑龙江最大的油脂加工厂,九三油脂公司也因在沿海建设了新的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加工厂,所以其对国产大豆需求也不会像往年那样渴求。
对此,豆农应积极抓住新豆上市初期可能出现的短暂高价时期,以及春节前需求增加拉动豆价两个时机,积极出售手中的大豆。切莫过分惜售和持“卖跌不卖涨”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