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中国大豆一周聚焦:粕价下跌,进口大豆加工接近盈亏持平线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9-19  
     北京德润林9月16日消息:截止到周五的一周里,国内大豆制成品价格全线下跌,尾随国际大豆以及制成品期货市场走低,油厂的大豆加工利润也显著降低,一些油厂出现加工亏损。而与此同时,进口大豆仍在源源不断的运抵国内港口。

    截至周五,山东豆粕报价约为2530元/吨,下跌了100元左右,在大连和广州等地,豆粕价格下跌了60到80元不等。

    此外,豆油市场价格也出现小幅下滑走势,跌幅从10到100元不等。不过,由于进口大豆成本价格也出现下跌,所以一些大油厂保持了微薄的压榨利润,但是更多的油厂挣扎在盈亏持平线上。

    周初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调高美国大豆产量的预测值到28.56亿蒲式耳,比8月份的预测值高出了2个百分点,也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28.14亿蒲式耳。受此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振荡下跌,并且在周四创出了7个月来的新低。

    但是尽管豆粕价格下跌,但是现货市场需求形势并没有显著好转。饲料加工以及动物养殖业的最终用户在经过9月初的积极采购后,目前更多持观望心态,因为他们预计国内近期大豆供应过剩,可能迫使油厂进一步竞相削减销售,以期尽快回笼资金。

    过去一年半来,国内大豆压榨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日渐突出,表现在大豆进口无序增长,大量油厂尽管面临压榨利润微薄,仍然不得不继续开工甚至扩大产能,以便维持自身运营,并保持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估计,我国大豆加工能力已经突破每年7000万吨,而实际的加工需求只有3000多万吨,这意味着超过一半以上的产能闲置,而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那些缺乏资金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中小油厂。

    市场分析师一直估计,未来两年我国大豆加工业可能面临重组整合热潮。而在此之前,大豆压榨利润微薄和进口过量仍然将会继续共存下去。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05年8月份我国进口大豆278万吨,远高于上年同期的进口量167万吨,2004/05年度迄今的进口总量也接近2400万吨,这意味着全年度的进口量有可能创下2600万吨的历史天量水平。

    上周一,美国农业部预计2004/05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为2500万吨,2005/06年度的进口量为2700万吨。

    注:1美元等于8.08716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