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大豆产量的丰收和需求遭遇禽流感冲击似乎并没有摧垮大豆市场多头的信心。在美国农业部公布偏空的月度供需报告之后,CBOT大豆市场的反应与10月份报告出炉后的走势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期价不跌反涨,重现反抽行情。但此次推动期价反弹的动能并不象上个月那样简单的理解为利空出尽,因为目前全球禽流感疫情的形势仍很严峻,利空压力并未实质缓解。多头从其他方面寻找支撑期价的亮点,如农户惜售、大豆制品新的消费领域增长潜力等,这些因素令CBOT大豆期价在近期顶住了强大利空因素的冲击,没有扩大下跌空间,基本维持了低位振荡的态势。而从国内市场看,禽流感疫情对连豆期价的利空压力远高于美豆市场,导致上周连豆及其制品期价一度出现向下突破行情,然而受美盘走势平稳的带动,连豆期价脱离了低点回升,维持弱势振荡的特征。笔者认为,由于亚洲地区包括我国的禽流感疫情仍有扩大的趋势,利空压力继续笼罩大豆走势,期价反弹阻力重重,但大豆生产成本提升以及美盘期价抗跌性较强有助于连豆多头支撑摇摇欲坠的国内期价,借以熬过此波威力强大的禽流感疫情冲击,寄望疫情被彻底扑灭,从而完成期价中长期的筑底过程。预计近期在多空因素的作用下,低位振荡的态势将维持一段时间。
美国农业部在11月10日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无疑是上周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报告数据显示,USDA将05/06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从上个月的29.67亿蒲式耳提高到本月的30.43亿蒲式耳,比交易商的平均预测值30.24亿蒲式耳高。预计今年美国大豆单产达到每英亩42.7蒲式耳,高于上个月的41.6蒲式耳,也比分析师的平均预测值42.41蒲式耳高。由于产量的提升,USDA也大幅提高了05/06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估值,达到3.5亿蒲式耳,远远高于上个月的2.6亿蒲式耳的水平,也比市场交易商平均预测的3.17亿蒲式耳高。从这几个主要数据的变化看,USDA对产量、单产、期末库存的向上提升幅度超过了交易商的预期,因此本月供需报告毫无疑问是利空的。但期价在报告公布的当日和次日却出现低开高走及大幅上扬的行情,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于本月USDA提高产量以及库存预估值早已预期到,且该因素在市场炒作的时间较长,前期的疲弱走势已经对此利空消息作出反应,因而即使本月USDA报告的利空程度完全超过了10月份的力度,但对期价的冲击仍非常有限。同时CBOT交易商也注意到本月美国农业部将05/06年度美国大豆压榨量预估值提高了2500万蒲式耳达到17.20亿蒲式耳,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内大豆供应增加、压榨利润较佳以及市场对于大豆制品需求增长的预期,这个数据给市场带来利多支撑。在产量已经定型的情况下,市场更为关心消费问题,近期全球性的禽流感疫情虽然给大豆市场带来了强大的利空冲击,但是美国国内尚未发现禽流感疫情,且交易商认为随着全球范围类的家禽因禽流感病毒而被大量扑杀,消费者将会增加对美国肉类的需求,牲畜饲养对饲料的需求增加有利于美国国内的大豆制品需求增长,从而也给了美豆反弹动能。另外出口市场不断传来中国采购美国新豆的消息,上周以来中国的采购总量达到了8船到10船美国大豆,该消息亦配合了期价的反弹。
我国的禽流感疫情形势仍很严峻,仍有新的乡镇出现疫情,这是连豆期价走势疲弱的主要利空因素。继内蒙呼和浩特、安徽天长、湖南湘潭、辽宁黑山之后,上周六我国有关部门证实在湖北省京山县发现高致病禽流感疫情,涉及到两个乡镇,死亡家禽2500只,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隔离疫区,对两个疫点3公里到5公里范围的16万只家禽进行强制免疫,控制疫情的蔓延。在亚洲地区也有新的疫情出现,中东地区的科威特在11月11日发现一只红鹤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是中东地区的首例病毒。另外,越南专家在上周五发表观点认为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已经发生变异,增加了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在严峻的禽流感疫情形势下,上周国内大豆制品的现货价格出现了下跌,较前周每吨下挫10元---40元不等,东北地区目前的豆粕价格维持在每吨2310左右,而关内地区则在每吨2380元---2390元之间,南方地区价格在2400---2420元/吨之间。从供应方面看,新豆目前正在上市,但数量有限,农民惜售情绪较重。进口大豆数量仍充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达到214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8.1%。同时近期美国市场不断有中国采购的消息,预示后期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较为平稳。
综合来看,国内大豆市场已经连续几周受到禽流感疫情的利空主导,在疫情蔓延扩大的情况下,给市场交投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期价的弱势较为明显。但是由于美盘走势呈现较强的抗跌性,我国进口大豆成本难以显著下降,加之国内大豆种植成本提升以及农民的惜售情绪,使得国内大豆的成本因素给予期价一定支撑。而美盘大豆期价经过一个多月的区间横盘之后,主力601合约在580美分体现出较强的支撑,期价重返600美分,有助于提升多头信心。但由于目前大豆市场面临季节性供应量增大以及需求遭遇禽流感冲击的双重压力,期价不具备大幅走升的动能,低位的区间振荡行情将会延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