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大豆利多放尽利空尽出
随着9、10月份的到来,国内外大豆市场将进入新季大豆上市日期逐渐临近的周期,天气因素经过前期的透支性炒作对豆价的影响将会退居为次要矛盾,因大豆灌浆期的结束,亚洲锈病对美国大豆产量的影响也将会大打折扣。CBOT市场行情将逐渐趋弱,并有望步入低谷。
运输量减少国际海运费有效降低
众所周知,海运费价格也是决定进口大豆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去3个月中国至美洲航线海运费价格一度跌至历年新低。不过,后期随着美国大豆的大量收割,届时运价必然会大幅反弹,不难发现,近期即将迎来实施大豆海运的最佳时间。
美国大豆出口商应价将相对积极
今年,南美大豆已经与美国大豆形成激烈的竞争之势,自今年3月份以来(新豆开始装运),中国进口了近670万吨南美大豆。由于南美大豆的价格依然比美国大豆便宜不少,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大量订购美国新豆。今后,美国大豆为增加竞争力,将不断下调销售价格,出口商对采购者也将积极应价,如果中国买家入市,极易获得价廉而质优的美国大豆。
大豆供应过剩阻击多数买家入市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仅7月份我国就进口了286万吨大豆,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50万吨,创下今年的最高单月进口纪录,也使得我国1--7月份的大豆进口总量达到1500万吨,同比提高38%。美国农业部在月度供需报告中,将中国2004/2005年度大豆进口预测值调高80万吨,达2400万吨,相比之下,2003/2004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仅为1693万吨。显然,国内市场大豆进口过多,大部分油厂因亏损严重而长期陷入困境,短时期内已无力组织大规模针对美国大豆的采购。如果买家即时入市,将减少“买家蜂拥”的负面影响,不至于刺激CBOT大豆行情再次逆市上涨,采购业务也极易开展。
后期国际大豆行情仍有可能反弹
目前,美国西北海岸的现货大豆升贴水远远低于去年冬季的水平,有利于中国进口大豆采购成本的大幅下降。不过,由于2005/2006年度美国新豆的产量有可能比2004/2005年度下降11%,因此,到今年冬季,随着中国方面对即期装运的美国货采购量的增加,美国新豆的现货升贴水有可能被大幅拉升。加之今后入市基金的再次做多,美盘很可能在大豆收获之际再次逆市上行,若中国买家错过时机,还有可能再次被“套”。
总之,随着美国大豆低价期的来临,采购美豆的良机正在逐渐成熟,中国买家应不失时机伺机入市。按照最新远期出口报价和海运费计算,2006年1月美国大豆到港成本为2795元/吨,巴西大豆到港成本为2801元/吨,南美大豆价格已超过美国大豆。因此,建议相关买家是否先行在CBOT市场套期保值;然后再实施现货采购,以确保大豆进口成本的顺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