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双节期间油脂市场将低位振荡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8-18  
     今年的油脂市场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在一次次的下跌中将国内油脂市场看涨的希望击得粉碎, 每当价格有所企稳、市场盼涨之时,市场价格便再下一个台阶,让市场饱受煎熬之苦。回顾今年价格的总体走势,除了春节后棕榈油价格随BMD外盘上涨而呈现一定幅度的反弹以外,整体油脂市场 基本上都是下跌的。目前国内一级豆油价格集中在5200~5300元/吨左右,南方个别地方出现低于5200的价格,长江中下游菜油价格集中在5200~5250元/吨,棕榈油自南到北各地棕榈油价格集中在 4150~4350元/吨之间,其中北方价格稍高,在4300元/吨左右,华南价格偏低,4140~4200元/吨之间。在油脂价格低迷的同时,豆粕的价格也不甚理想,导致大多数的时候大豆压榨厂的压榨利润处 于亏损状态,棕榈油市场也处于旺季不旺的局面,在失望中贸易商又憧憬着中秋和国庆的节日效应 能拉动国内市场价格的反弹。那到底中秋和国庆能否有效地拉动需求,进而拉动国内油脂价格反弹 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看,国内仍不能对国庆和中秋的拉动寄予太高的期望,国内价格即使反弹,空间也相对有限,国内市场继续维持低位振荡的可能性更大。

    一、国内供给压力仍较大

    2004年国内油脂市场随外盘大幅下跌后,今年国内油脂市场依然维持低迷的态势,并没有随CBOT有像样反弹,价格屡创新低,外盘的反弹对国内的豆油市场而言根本起步到任何实际有效的拉 动作用,在国内一片“需求不好”的叫苦声的背后,直接的原因是国内供应增长过快,供给的压力过大。

    国内供应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油脂油料的进口方面。今年国内豆油和菜油的进口有所减少,但大豆和棕榈油的进口增长较快,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油脂供应的增长。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份我 国进口大豆1201.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4.4%,进口棕榈油196.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4.0%。油菜籽和菜油的进口都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绝对的进口数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半年进口豆油 80.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37.8万吨的进口量减少了41.9%。尽管如此,得益于大豆和棕榈油进口量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国内油脂直接进口和油籽进口折合油脂的总量依然达到了511.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503.4万吨依然略有增长。根据后期的进口估计和预计,7、8月份国内每月大豆的进口量依然保持在230~250万吨之间,豆油进口量总量约在40~45万吨之间,月均棕榈油进口量在30万吨左右,在目前国内需求不济的情况下,国内后期油脂的供应依然充足。

    从年度来看,根据目前的进口情况来分析,2004/05年度(10~9月)国内大豆进口极有可能达到 2450万吨左右,较上一年度的进口量1693.1万吨增长44.7%,年度棕榈油进口总量可能达到396万吨左右,较上一年度进口量357.5万吨增长10.8%。

    去年国产大豆产量达到1800万吨,较2003年产量1540大幅增长。今年国产油菜籽在生长的早期受低温冻害天气有所影响,但在后期良好天气的弥补下,部分省区油菜籽涨势良好,综合看来,国内油菜籽产量较去年下降幅度在50万吨以内。2004/05年度国内棉籽、花生、葵花籽等油籽产量均较 上一年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体上算下来,在截至今年9月份的本年度内,国内植物油新增供 应总量达到2060万吨左右,较上一年度的1880万吨180万吨,增长幅度为9.6%。

    因此无论从当前年度的供应来讲,还是从后期进口情况以及国内产量来看,后期国内的油脂供应都较为充足,供应压力较大是今年国内油脂市场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国内油脂需求不旺

    与供应的大幅增长相比,今年国内油脂的需求表现较为疲弱,尤其是在价格行情下跌的过程中,“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导致国内油脂需求极其清淡, 中间商多采取用多少拿多少的策略,中间库存减少,自然需求表现就不如往年。

    今年国内油脂需求表现不如往年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经过去年和今年下跌行情的洗礼,一 部分贸易商已经逐步退出市场,依然活跃在市场的贸易商的采购策略相对谨慎,不再如牛市行情中 一样大量囤积库存。去年价格的大幅下跌致使部分贸易商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今年以来行情在抵抗中下跌,贸易商依旧是亏多赚少,因此中间商不敢大量拿货,这就相应减少了油脂的中间需求。

    第二,2003年国内行情的大幅上涨和当时的CBOT外盘大幅上涨有直接的关系,行情的大幅上涨刺激了贸易商以及终端用户的需求,因此当年国内需求表现较为强劲,符合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同时2003以及2004年都是小包装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小包装的备货实际上是增加油脂的中间库存和需求,但目前小包装的发展已经趋于缓慢,对油脂的需求的负面影响较大。

    当然,从道理上讲,国内的油脂需求应该不会下降,只是种种原因导致贸易市场上的需求表现不如往年,加之国内油脂供应增长过快,需求的增长赶不上供应的增长,因此国内油脂市场的压力较大。国内马上面临中秋和国庆两个重要的节日,相信国内中秋和国庆的需求对国内油脂的需求会有所拉动,但当前国内油脂的供应并不存在短缺的问题,而且在国内整体行情低迷的影响下,终端的备货也不会大量进行,基本上采取即用即买策略的居多,因此中秋、国庆的需求对国内行情的拉 动作用估计有限。

    三、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

    7月对国内行情影响较大的应该是人民币汇率的调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较之以前的固定汇率8.27升值了2%左右。人民币的升值对国内贸易市场的利空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进口成本的下降,同时增加了后面进口增长的 可能性。依据新的汇率计算,升值后国内油脂的进口成本有80~100元的下降,对国内市场构成直接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的第二天,国内大豆期货、现货市场、棕榈油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是直接和迅捷的。在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人民币第一次升值后,市场以及部分媒体认为这次调整只是初步的调整,后期人民币还会进一步实施渐进的升值模式,至于人民 币的汇率是否会进一步进行升值我们不得而知,但市场确实有这么一种心理预期,这将对后期的油脂市场形成不利影响,如果确实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则国内油脂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压力。

    四、期待外盘支撑国内的预期可能难以实现

    目前市场普遍有一种预期,期待8月份CBOT大豆市场因美国天气干旱而走强,这样会对整个油脂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但这仅仅是希望,天气谁也不能预测。CBOT大豆5、6月份的强劲反弹主要 的炒做题材就是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但从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来看,前期干旱的天气并没有对美 国大豆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从目前美国CBOT大豆的走势来看,基本上是振荡偏弱的走势,周五一度击穿650美分地重要支撑,但收盘依然处于650美分之上。从历史价格走势来看,调整不会在这么短 的时间里结束,我们同样相信春节前的500美分基本已经探明市场的底部,但并不是说调整行情的结束、牛市单边行情的到来,基本面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

    总体上看,后期CBOT市场走势依然需要关注天气情况,如果出现灾难性天气,则价格上涨创新高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则总体上依然将呈现振荡偏弱的走势。技术上看,图表走势较弱,近期考验650美分支撑,而750美分的压力也难以轻易逾越,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今年上半年CBOT价格的大幅反弹对国内市场并没有太大的拉动作用,因此不能对外盘寄予太高期望。

    BMD棕榈油走势也不甚乐观。在人民币“出其不意”地升值后,马来西亚货币也宣布和美元脱钩,实行自由浮动汇率,马来西亚货币在市场交易中也有所上涨,马币的上涨对BMD棕榈油形成一 定的压力,在马币升值后,BMD棕榈油即振荡下跌,已经填补了1344~1351的缺口。目前BMD棕榈油依然运行在下降通道里,任何的上涨都可能是反弹。

    总之,后期外盘走势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总体上看振荡的可能性较大,国内市场对外盘支撑国内市场的期望可能成为泡影。

    五、后期潜在的利多对油脂市场提供底部支撑

    在整体油脂市场利空氛围的影响下,仍有几点利多的因素值得关注,这会对国内油脂市场的底部起到一定支撑。这些利多因素主要有需求的可能好转、进口的可能减少、豆粕行情的弱势等。

    国内行情的低迷使得国内外行情大多数处于倒挂状态,国内的进口意愿有所减弱。大豆加工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一方面可能会抑制国内大豆的进口热情,另一方面也对国内行情起到底部支撑,毕竟油厂的亏损也有一定限度,如果油厂限产停产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的压力。

    豆粕市场行情也没有明显起色,四川发生的猪链球菌事件使豆粕市场雪上加霜,需求的减弱将继续给豆粕行情施加压力。豆粕行情的疲弱将对豆油市场提供一定的支撑。

    综上,后期国内油脂市场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持续,不能对中秋和国庆寄予太高期望。当然,在豆粕市场疲弱、油厂长期亏损的利多因素支撑下,下跌空间也相对有限, 基本上国内还是低位振荡行情,后期大幅上涨机会不大。当然这些是建立在外盘反弹无力的基础上的,如果外盘由于灾害性天气“大幅”反弹,则国内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行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