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加工压榨 » 正文

面临着进口油竞争,产能过剩榨油厂亏损状况加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8-02  
     以加工进口大豆为主的中国榨油厂,4月以来,一直延续大面积亏损状态。

    “榨油厂是在扎扎实实地亏损。”三隆期货总经理鲁新说。6月以前,平均加工每吨大豆的亏损约为100元,6月份则上升到160元左右,进入7月中下旬以来更是高达200元以上。

    本报曾于6月底和7月初连续跟踪国内榨油行业亏损问题,而直到现在这种状况依然未见缓解,甚至加剧。

    鲁新认为,目前国内榨油厂的亏损很大程度上还是国内供大于求的环境造成的。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数量达到了1201万吨,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3.6%。

    鲁新估计,4~7月份,国内每个月的大豆进口量都在250万吨以上,而实际上加工量只有200万吨,仅仅节余下来的这些进口大豆,就够8月份加工了。

    “但是这些大豆都是在每蒲式耳600美分以上的高位进口的。”东北一家大型榨油厂副总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而国产大豆现货价格也一直在上涨。在有限的国产大豆中,食用豆价格高出油用豆,这拉升了油用豆的价格。

    因此,这几个月的大豆加工出来都不赚钱。

    事实上,我国压榨能力又是远远过剩的。据今年2月份的数据,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日处理大豆2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169个,总加工能力为日处理大豆23.37万吨,按300个工作日计算,折合年加工能力7010万吨。我国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豆粕市场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

    从我国大豆压榨的资源供给来看,2004年国产大豆1800万吨,大约有900多万吨用于榨油;同年进口大豆2023万吨。2004年我国大豆压榨业的原料供给为2900多万吨,远远低于每年7010万吨的大豆压榨能力。

    道通期货北京营业部副总认为,各地集中建设榨油厂,造成了我国的产能已经足够应付全球一大半的大豆加工要求。这种危机,在行情好的时候,市场有一定的利润支撑,暴露不明显,但当市场低迷时,将会立时显现。

    另外,大型大豆压榨企业的布局不尽合理,一港多厂的现象已经在大连、东莞等港口城市出现,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和经营风险。鲁新告诉记者,在山东一些沿海城市,同一个港口并列着数家日处理量在1000吨以上的油厂,而且现在还在兴建新的大型榨油厂。

    上述东北榨油厂副总告诉记者,油脂行业规模大,但竞争不规范,当市场向好时,由于恶性竞争,会很快被打压下来,各个榨油厂不考虑行业利益。

    鲁新说,我国豆粕今年的形势严峻。一般来说6月是豆粕的消费高峰,但是今年的消费高峰却迟迟未到,这说明饲料行业对后市没有信心。今年饲料厂一改以前囤积部分库存的做法,随需随买,比较零散,大量豆粕库存在压榨厂,而豆粕的保存期又较短,给压榨厂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低价出售。

    另一位期货人士告诉记者,榨油厂现在还面临着进口油的竞争,目前进口的一级豆油与国内的四级豆油价格几乎持平,前者每吨5200元,后者5150元,这对国内榨油厂相当不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