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强内弱这种现象,很多投资者认为是由持仓结构造成的,外盘基金大肆做多,国内的具有现货背景的大机构坚决做空。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形成这种局面的本质原因还是国内外市场的供求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月度压榨报告大致了解美国大豆的基本供需情况和变化趋势,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大致的结论是年度库存的不断下调对中长期利多。另外2005/2006年度大豆增产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在农业部的月度报告中2005/200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比2004/2005年度还有提高,但北半球国家大豆产量预计将大幅降低,而南美产量大幅增加。
国内弱势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的充分和需求的迟迟不见旺盛。综观今年上半年的进口情况,第一季度进口量相对较低,到货量是466万吨,平均到每月155万吨左右,第二季度的到货量则明显增加,三个月累计到货量超过了700万吨,平均每月到货量达230万吨以上。然而由于今年国内口蹄疫疫情的发生等原因,豆粕需求一直不见起色,消费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导致进口大豆的库存持续增加。下半年的压力就目前而言还没有缓解,因为7、8月份的到货量预计仍不低于450万吨,加上6月底的库存大豆,这两个月的大豆供应量在700万吨左右,而目前的月压榨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万吨左右,可能8、9月份会有所好转,但总体的库存量仍巨大。因此国内的总体弱势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后期走势,我们认为国内外的行情还是季节性规律主导的可能性较大,但相对来说还是外强内弱的局面。
北半球大豆进入重要的生长季节,天气因素的炒做仍将主导市场,美盘方面我们认为短期以振荡为主,范围在650-700美分一带,时间大致在7月下旬到8月初。中期来看,对大豆生长条件的炒做还会再来,目标大致在6月的高点,时间大致在8月大豆关键的生长期间,这一阶段是大豆的主要生长期,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一旦发生干旱高温天气将直接影响大豆的单产及终产量。历史上看,这一阶段往往是基金操作的主要时期。长期走势来看,总体供求关系又将占据主导,可能出现季节性的回归,当然这是基于今年大豆的单产为正常年份的产量的假设,若今年产量异常,还需重新进行分析。第四季度的走势也还会出现振荡,届时是全球对美国大豆的采购期,相信去年那样的超低价采购局面很难再出现。国内方面,各港口进口大豆近期几个月到货量明显增加,估计月平均到货量达到近250万吨,而豆粕需求一直是旺季不旺,大大影响了销售,致使库存居高不下,价格难以上扬。国内新大豆生长情况总体尚可,还有约两个月的生长期,最终的产量仍需观察。后期来看,尽管一方面有较高成本的支撑,另一方面在新豆的关键生长季节,随时可能出现异常的状况,但总体供求基本面的利空局面依旧,供给充足,需求旺季不旺造成现货的价格中短期难以改观;再有,人民币升值问题的长期影响始终对市场产生压力。